創新驅動發展-空間要素與格局 湖北省規劃設計研究總院有限責任公司 9787568055970 【台灣高等教育出版社】

圖書均為代購,正常情形下,訂後約兩周可抵台。
物品所在地:中國大陸
原出版社:華中科技大學
NT$623
商品編號:
供貨狀況: 尚有庫存

此商品參與的優惠活動

加入最愛
商品介紹
*完成訂單後正常情形下約兩周可抵台
*本賣場提供之資訊僅供參考,以到貨標的為正確資訊。
印行年月:202309*若逾兩年請先於私訊洽詢存貨情況,謝謝。
台灣(台北市)在地出版社,每筆交易均開具統一發票,祝您中獎最高1000萬元。
書名:創新驅動發展-空間要素與格局
ISBN:9787568055970
出版社:華中科技大學
著編譯者:湖北省規劃設計研究總院有限責任公司
頁數:244
所在地:中國大陸 *此為代購商品
書號:1578017
可大量預訂,請先連絡。

編輯推薦
本書結合區域發展格局要求,貫徹落實省委省政府關於立足新發展階段,貫徹新發展理念,努力建設全國構建新發展格局先行區的要求。

內容簡介
本書聚焦于”創新”與”空間”關係,以三條系統分析主線推進整體研究。首先,分析”創新空間發展基礎”,提煉創新空間現狀特徵與模式。其次,根據”創新發展要求”與”空間發展戰略”,提煉創新空間發展要求。再次,借鑒”創新優勢地區先進經驗”,形成對創新發展的啟示。*後,系統整合以上分析,構建創新空間格局,並形成創新發展建設的相關建議。本書主要提煉展示課題研究的重要內容和主要結論,分為現狀特徵、格局構建、提升建議三大重要部分。

作者簡介
省城規院是全國首批認定的甲級規劃設計研究院之一,始終秉持開拓創新、精心設計、優質服務、持續改進的發展方針,現已成為國土空間規劃和工程建設領域的高新技術企業。主營業務涵蓋國土空間規劃、園林景觀設計、市政工程設計、城市設計、工程諮詢、EPC總承包等眾多領域,市場遍佈湖北省各市州縣,輻射華中、西南、西北等區域。

目錄

第一章 研究概述
1 1 研究背景
1 2 研究意義
1 3 文獻綜述
第二章 研究方法與思路
2 1 研究目標
2 2 研究內容
2 3 研究方法
2 4 研究思路
第三章 湖北省創新要素與創新空間現狀特徵
3 1 數據來源
3 2 湖北省創新要素現狀概況
3 3 湖北省創新建設與創新能力
第四章 你湖北省創新格局的時空演變
4 1 湖北省創新要素發展演變
4 2 省:湖北省域創新能力波動上升
4 3 市:湖北省城市創新能力提升
4 4 縣:湖北省縣(市、區)創新能力演變
4 5 湖北省創新格局現狀特徵
4 6 湖北省創新發展階段判斷
第五章 例研究與借鑒
5 1 國際區域協同創新體系建設經驗借鑒
5 2 國內區域協同創新體系建設經驗借鑒
5 3 省域創新空間格局建設經驗借鑒
5 4 對於湖北省創新空間格局構建的啟示
第六章 湖北省創新發展目標與戰略
6 1 湖北省創新發展目標要求
6 2 湖北省創新空間格局要求
6 3 湖北省創新空間優化發展戰略
第七章 湖北省創新空間格局構建
7 1 湖北省城鎮發展格局
7 2 湖北省創新空間格局
7 3 湖北省創新格局發展建議
第八章 湖北省創新要素引導與創新功能提升
8 1 圍繞特色產業佈局創新空間,促進產創融合
8 2 鏈接創新資源與產業需求發展聯合創新,激活優質創新資源
8 3 注重培育多維度、多層級的創新平臺,完善創新體系
8 4 增補創新型城市、縣(市)考察梯隊,厚植創新土壤
第九章 湖北省科技創新信息平臺搭建
9 1 案例借鑒
9 2 湖北省數字創新空間平臺建設建議
9 3 本書研究分析基礎數據展示
附錄A 湖北省創新空間格局規劃圖
參考文獻

精彩書摘
湖北省科技創新要素密集佈局,但技術創新轉化效率有待提升。武漢集聚了全省科技創新的絕大部分資源,光穀是全國三大智力密集區,聚集了4 名諾貝爾獎得主、68位中外院士,但支撐科技創新孵化、轉化的職能較為短缺,難以滿足城市創新外溢的需求,武漢市作為省域創新策源地的功能未能完全實現。而宜昌、襄陽等各級中心城市科技創新多數職能只滿足了自身市區的產業創新需求,對周邊地區的知識外溢和創新輻射不足,部分中心城市”創新集散”功能運行良好,部分中心城市成了”創新孤島”。因此,城市創新等級與職能需要引導。
同時,湖北省城鎮發展格局與創新空間格局之間需要有效的銜接。本書研究擬建立創新發展規律和城市空間發展規律間的邏輯”嫁接點”,以創新空間為重要”連接點”, 統籌協調創新空間內生與外溢功能,抓住創新戰略落實的關鍵空間,按照”強核引領、壯圈帶群,協同聯動”思路,構建湖北省全域創新空間格局,優化配置創新要素合理佈局,實現創新資源高效利用。
創新要素空間數據有助於觀察創新要素的配置與利用情況。湖北省的絕大多數優質創新要素與資源集中在武漢,以武漢為中心的創新產業、創新平臺等呈現集聚態勢,創新核心區域主要集中在武漢、黃石、黃岡、鄂州、咸寧,5 市以全省1/5的國土積、40% 的人口,創造了50% 以上的經濟總量和財政收入。但從經濟能級看,與國內先進的廣深科創走廊相比,人口總量是其1/2,GDP 是其1/4,人均GDP 是其2/3,存在一定差距。與國際先進的美國硅谷科創走廊相比, 人均GDP 是其1/8,差距更大。從空間發展來看,光谷科技創新走廊上沿線城市發育程度較低,連綿成帶程度有待進一步提升。為了有效指導創新空間發展,省委省政府已將構建光谷科技創新大走廊上升為省級戰略,編制了《光谷科技創新大走廊發展戰略規劃(2021—2035 年)》。相比而言,以宜荊荊都市圈、襄陽都市圈為核心的創新空間還處於起步階段,發育程度較低,創新發展定位不夠清晰,創新要素發展指引還未成體系,亟須完善全省創新空間格局,明確現狀問題癥結所在,提出發展路徑,制定符合城市發展與創新驅動緊密結合的政策。

前言/序言
前言
黨的十八屆三中全會以來,黨中央統攬全域,強化頂層設計,出臺了《深化科技體制改革實施方案》《國家創新驅動發展戰略綱要》等一系列重要文件,搭建起科技體制改革的”四梁八柱”。近年來,我國持續貫徹新發展理念,加快推進科技自立自強,全社會研發經費支出從一萬億元增加到二萬八千億元,居世界第二位,研發人員總量居世界首位。基礎研究和原始創新不斷加強,一些關鍵核心技術實現突破,戰略性新興產業發展壯大,我國已進入創新型國家行列。黨的二十大指出,教育、科技、人才是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的基礎性、戰略性支撐。必須堅持科技是第一生產力、人才是第一資源、創新是第一動力。創新成為引領發展的第一動力。
湖北省2020年區域綜合科技創新水平指數排名中部第1位,進入全國科技創新水平的”第一方陣”。2022年,經報國務院審核同意,科技部、國家發改委聯合批復武漢具有全國影響力的科技創新中心建設總體部署,支持武漢建設具有全國影響力的科技創新中心是繼北京、上海、粵港澳國際科創中心和成渝區域科創中心之後,國家在區域創新上又一個重大戰略佈局。湖北省創新發展深度融入了國家創新體系,進入了全新的發展階段。
湖北省第十二次黨代會提出湖北要加快建設全國構建新發展格局先行區,首要目標就是創新發展邁上新臺階,並提出要加快建設全國科技創新高地,尤其要在全省範圍內完善和優化創新體系,強化科技創新策源功能和戰略科技力量培育。湖北省創新空間格局直接影響著不同層級的創新中心、創新走廊和創新節 點的佈局與資源要素配置,對全省創新體系構建有決定性影響。
作為一家長期耕耘湖北省的規劃諮詢機構,湖北省規劃設計研究總院廣泛參與了省、市、縣多個層級的空間性規劃和多種類型的戰略諮詢,本書《創新驅動發展:空間要素與格局》是建立在全省多層級城鎮空間分析和創新要素分析基礎上的研究成果,具有一定的綜合性和指導性。
本書共分九個章 節 。前兩章 為背景與思路介紹,旨在認識並梳理創新發展的理論背景;第三章 、第四章 重點厘清全省創新要素分佈和創新空間佈局特徵,診斷當前創新空間存在的問題;第五章 為案例研究與借鑒,廣泛吸收國內外先進經驗並指引方向;第六章 圍繞全省發展目標提出省級創新發展戰略;第七章 為核心章 節,提出構建與全省城鎮空間發展格局相匹配的創新空間格局;第八章 和第九章 針對如何支撐全省創新空間格局的重點找尋工作抓手和落腳點,為湖北省創新空間格局構建指明實施方向。
期待通過本書的出版,讓同行們能有所得益,敬請廣大讀者批評指正並探索交流。

詳細資料或其他書籍請至台灣高等教育出版社查詢,查後請於PChome商店街私訊告知ISBN或書號,我們即儘速上架。

規格說明
運送方式
已加入購物車
已更新購物車
網路異常,請重新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