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代性中的理性與信仰張力-近代西方國家意識的建構及其困境分析 尚文華 9787214276094 【台灣高等教育出版社】

圖書均為代購,正常情形下,訂後約兩周可抵台。
物品所在地:中國大陸
原出版社:江蘇人民
NT$623
商品編號:
供貨狀況: 尚有庫存

此商品參與的優惠活動

加入最愛
商品介紹
*完成訂單後正常情形下約兩周可抵台
*本賣場提供之資訊僅供參考,以到貨標的為正確資訊。
印行年月:202310*若逾兩年請先於私訊洽詢存貨情況,謝謝。
台灣(台北市)在地出版社,每筆交易均開具統一發票,祝您中獎最高1000萬元。
書名:現代性中的理性與信仰張力-近代西方國家意識的建構及其困境分析
ISBN:9787214276094
出版社:江蘇人民
著編譯者:尚文華
叢書名:純粹哲學叢書
頁數:xxx
所在地:中國大陸 *此為代購商品
書號:1577590
可大量預訂,請先連絡。

編輯推薦
本書為山東省社會科學規劃青年項目「信仰與理性張力下的近代西方政治哲學研究」(項目編號:19DZXJ02)最終成果,泰山學者工程專項經費資助階段性成果。該書在史實和理論的基礎上回答了現代國家究竟是什麼,並展示了內在於現代世界的理性和信仰的張力。

內容簡介
回答現代國家究竟是什麼,既離不開史實,更離不開原理。可惜,目前漢語學界這兩方面工作都做得不夠。本書嘗試在諸多思想家的歷史和生存語境中辨析現代國家的基本原理,並把這些原理回擲到歷史和生存語境中,以甄別其突破性意義和基礎困境。在此雙重爭辯中,現代國家的本質意義及其基本限度得以彰顯,而由其所揭示出來的內在於現代世界中的理性與信仰的張力便是其命運所在。
此命運既關乎歷史,更關乎未來。若要理解當下,以及即將發生的具有世界史意義的深刻變革,就不得不回到此命運的發端處,回到現代國家的歷史建構及其思想限度中。

作者簡介
尚文華,男,1984年8月生,山東省德州市人,哲學博士。山東大學傑出中青年學者,哲學與社會發展學院教授,博士生導師;山東社會科學院特聘研究員。研究方向主要為西方哲學、基督教神學和中西哲學比較研究。在《哲學研究》《世界宗教研究》《中國哲學史》《馬克思主義與現實》等刊物發表論文50餘篇;出版專著《自由與處境——從理性分析到生存分析》和《希望與絕對——康德宗教哲學研究的思想史意義》。

精彩書評
這是一部自身就能呈現其價值的作品,不需要推薦語來標明其分量。
——清華大學哲學系教授黃裕生
主體理性主義主導了西方思想界之後,一直想把理性貫徹到底,把一切非理性因素驅逐出思想領域。不過,這個努力是失敗的。不幸的是,中國學界對於西方思想界的這個失敗缺乏足夠的意識。尚文華的這本書致力於呈現理性和信仰之間的張力,並在此基礎上闡述西方的現代性。也許,這才是西方現代性的真實面目!
——山東大學哲學與社會發展學院教授謝文郁

目錄
目 錄
作者的話 1
前 言:為什麼是盧瑟福,而非馬基雅維利?
—— 一項基於歷史和生存的分析 1
導 論:信仰與理性張力下的權力出發點之爭 1
第一章 在信仰中尋求對權力的理解:盧瑟福《法律與君王》解讀 8
第一節 國王權力與個體生存:幾種代表性的觀點 9
第二節 盧瑟福論述權力的雙重出發點 18
第三節 神律與法律 33
第四節 評述:雙重出發點的深度困境 48
第二章 在理性中消弭神權信仰:霍布斯論生存和國家的絕對性 53
第一節 一個全新的生存處境:從自然狀態到國家 55
第二節 霍布斯的絕對國家及其深度困境 70
第三節 國家與消弭個體信仰解釋的宗教 84
第四節 小結:霍布斯思想的科學性及其現實效應 101
第三章 理性神學觀點下的國家與個體:洛克的自由觀 105
第一節 理性、上帝與自然法:草描現代人的內心世界 108
第二節 愛與自由視角下的自然狀態與國家 120
第三節 政教分離與聖經解釋:內心自由的喚起 138
第四節 小結:洛克的心靈世界 153
第四章 自由、意志與現代性:盧梭論現代個體和現代國家 157
第一節 盧梭的歷史背景及其對現代「文明人」的批判 159
第二節 自由、情感與個體:論盧梭的「自然狀態」 173
第三節 自由、道德與現代國家的絕對深度 190
第四節 盧梭與現代性問題 205
第五章 理性、信仰與啟蒙:現代道德世界的建構及其限度 224
第一節 自由的根據與主權之爭 226
第二節 重新思考康德實踐哲學的起點問題:一個不合時宜的批判 243
第三節 現代性最高的主觀原則及其兩條思想出路 260
結 語 現代性處境下的真理:一種需要被重新喚起的意識 286
附 錄:現代道德的含義、困境及可能的解決方案
——一種黑格爾和克爾凱郭爾互釋的視角 291
主要參考文獻 308
后 記 315

前言/序言
哲學指向邊界,並超出邊界而向超越(者)開放,這一點已經得到理性本身的自覺。就此而言,理性也不只是(形式)邏輯可以通達的對象。理性的這種功能(姑且稱之吧)本身表明被賦予理性的存在者(比如,人) 總有著超出於邏輯、經驗等等「眼見的」「推論的」能力,而是某種「靈性」的存在——康德哲學(也是哲學本身)的核心要義即在此。但同時,人這樣的理性存在者總是,甚至可以說先天地就是某種受局限的存在,他會把通過邏輯推論、經驗等得來的對象(可以籠統地統稱為知識)當成就是理性本身,而遺忘了理性所指向的超越的對象。保羅也正是在這個意義上指責希臘知識的虛妄性;相應地,保羅重新闡釋了耶穌到來的信仰意義,即把耶穌的相關作為進行了一種超出於任何一種理性(包括哲學意義上的理性)方式的信仰式的見證。可以說,信仰中的見證以見證到作為理性存在者的人的根本限度為前提——若見證不到這一點,信仰是無從談起的;而一旦見證到這一點,停留于單純的理性範圍內,也就不再可能。


詳細資料或其他書籍請至台灣高等教育出版社查詢,查後請於PChome商店街私訊告知ISBN或書號,我們即儘速上架。
規格說明
運送方式
已加入購物車
已更新購物車
網路異常,請重新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