情感依賴-擺脫以愛為名的溫柔暴力 齋藤學 9787514240535 【台灣高等教育出版社】

圖書均為代購,正常情形下,訂後約兩周可抵台。
物品所在地:中國大陸
原出版社:文化發展
NT$317
商品編號:
供貨狀況: 尚有庫存

此商品參與的優惠活動

加入最愛
商品介紹
*完成訂單後正常情形下約兩周可抵台
*本賣場提供之資訊僅供參考,以到貨標的為正確資訊。
印行年月:202309*若逾兩年請先於私訊洽詢存貨情況,謝謝。
台灣(台北市)在地出版社,每筆交易均開具統一發票,祝您中獎最高1000萬元。
書名:情感依賴-擺脫以愛為名的溫柔暴力
ISBN:9787514240535
出版社:文化發展
著編譯者:齋藤學
頁數:230
所在地:中國大陸 *此為代購商品
書號:1577711
可大量預訂,請先連絡。

編輯推薦

我們從小到大總會聽到父母對我們說,「我都是為你好」「我這麼做都是為了你」「我肯定不會害你」這都是以愛為名的溫柔暴力。愛不是把我認為的愛給你而是把你想要的愛給你。終結以愛為名的溫柔暴力。活出自我。

內容簡介

多少人不快樂的原因是,終其一生逃不出父母的操控。 所謂情感依賴是說:「總是不斷努力揣摩他人的願望和期待,併為了與之相符而活」。人類天生便是如此,這一點毋庸置疑。然而,一旦過度迎合他人,甚至到了犧牲自己的地步,自己的所作所為會給身邊的人(如配偶、子女)帶來不利影響,導致關係成癮症,這會妨礙一個人的「自我」成熟。 人們在回憶原生家庭時,往往傾向於回憶起溫暖、充滿愛的畫面,因為這樣才有安全感。但是原生家庭真的是這樣嗎?比如,來自父母最大的暴力——父母過度的期待,依舊在悄無聲息地侵蝕著家庭,把孩子推向痛苦的深淵。 本書幫你擺脫以愛為名的溫柔暴力。

作者簡介

齋藤學,精神科醫生、家庭功能研究所代表。1941年生於東京都,1967年畢業於慶應義塾大學醫學部。曾擔任助教、法國政府公費留學生、日本國立療養所久里濱醫院精神科醫生、東京都精神醫學綜合研究所副參事研究員等,現任醫療法人社團學風會齋藤醫院理事長、家庭機能研究所代表。 從醫學部畢業后,他又參与了母校的精神科學教室的精神分析訓練。同一時期,在憑藉國立酒精依賴症中心起家的久里濱療養所從事臨床工作的同時,他還提倡落實酒精依賴症等用語,還在全日本推廣在依賴症家庭等無法提供溫暖和安心感的機能不全家庭中長大的「成年小孩」這一概念,被稱為研究家庭問題的第一人。

目錄

第1章 看不見的溫柔暴力
過高的「期望」是一種溫柔暴力
父母是幫助孩子成長的「關鍵人物」
隱形暴力下的「好孩子」
以愛為名的隱形暴力
被上一代的價值觀支配
第2章 父母的身份認知
「身份認知」的改變
母子一體的獨立小世界
女性面臨的雙重束縛
育兒方式的必然性
數落父親,就是在責備兒子
家庭形式使人類的腦容量擴大
「嬰兒-母親」的關係模式
父母要給孩子設定界限
缺乏底線會誘發孩子行為出格
第3章 不幸家庭的親子關係
發揮安全基地功能的家庭
根深蒂固的家庭意識
不幸的親子關係重複上演
「內在小孩」是自我認同的核心
孩子有了秘密,才能學會獨立
為何會對喜歡的人施加暴力?
第4章 無法按自己的意願而活
想和大家保持一致的趨同心理
關係成癮:為他人所需的需要
在意他人評價,忽略自我
社交恐懼症是一種「現代病」
用回應需求來塑造自信
無法按自己的意願而活
通過醉酒來找回自我
醉酒頻率與性別意識
第5章 「跌落谷底」是改變的起點
抑鬱有時是心理健康的證明
孤獨和不安是人的正常狀態
從與他人的關係中理解人心
煩惱是一種重要的寶藏
認識到自身的無力是重生的開始
物化和控制自我的陷阱
依賴症患者的謊言與真心話
沉溺於短暫的快樂
對記憶碎片進行重組和整合
最令人恐懼的是死亡和失去
第6章 「另一個自己」蘊含的力量
如何看待停滯不前的狀態
活到現在就是實力的證明
把治療當作一段奇幻之旅
返童退行:遏製成長的力量
通過育兒喚醒「內在小孩」
父母越有能力,孩子越受其苦?
想象未來的自己,進行具體的改變
擁有「另一個自己」,重拾遺忘的記憶
第7章 從依賴症開始成長
為何會對依賴症緊抓不放?
憤怒很正常,敵意才需治療
尋找能表達自我的方式
將煩惱說出口,便能找到解決之道
尋找交流對象,練習表達憤怒
互相傾聽的交流會
依賴症是一種心理防禦方式
提高對不安的耐受力
不依賴酒精也能展現真實的自己
從倖存者到成長者
詳細資料或其他書籍請至台灣高等教育出版社查詢,查後請於PChome商店街私訊告知ISBN或書號,我們即儘速上架。
規格說明
運送方式
已加入購物車
已更新購物車
網路異常,請重新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