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來臨近空間作戰應用研究 程建 張夢 9787118129922 【台灣高等教育出版社】

圖書均為代購,正常情形下,訂後約兩周可抵台。
物品所在地:中國大陸
原出版社:國防工業
NT$439
商品編號:
供貨狀況: 尚有庫存

此商品參與的優惠活動

加入最愛
商品介紹
*完成訂單後正常情形下約兩周可抵台
*本賣場提供之資訊僅供參考,以到貨標的為正確資訊。
印行年月:202309*若逾兩年請先於私訊洽詢存貨情況,謝謝。
台灣(台北市)在地出版社,每筆交易均開具統一發票,祝您中獎最高1000萬元。
書名:未來臨近空間作戰應用研究
ISBN:9787118129922
出版社:國防工業
著編譯者:程建 張夢
頁數:252
所在地:中國大陸 *此為代購商品
書號:1577975
可大量預訂,請先連絡。

內容簡介

臨近空間是未來軍事應用又一新的戰場,是空天一體作戰不可逾越的戰略要域。本書著眼未來軍事發展的需要,超前研究,前瞻思考,以期引發關注。全書對臨近空間開發利用現狀、作戰基礎環境、技術平台發展、作戰應用需求、裝備力量體系、作戰應用設想、軍民融合建設等方面進行了系統研究。在作戰環境方面,分析了臨近空間自然環境、電碰環境、社會環境等對臨近空間作戰的影響;在臨近空間作戰平台方面,介紹了臨近空間低動態平台、高動態平台的特點,以及臨近空間作戰平台的應用模式、應用領域和發展趨勢;在臨近空間作戰技術應用方面,探討了低動態平台關鍵技術、高動態平台關鍵技術,以及載荷技術、通信技術等的發展;在臨近空間軍事應用需求方面,提出了偵察、預警、通信、導航、電子對抗、火力打擊等臨近空間作戰應用的具體需求;在臨近空間裝備體系建設方面,探討了武器裝備體系的類型、構建,以及建設重點;在臨近空間作戰應用設想方面,從力量體系構建、應用、指揮控制、作戰力量部署、戰場建設等方面進行了思考;在臨近空間軍民融合發展方面,研究了軍民融合發展形勢、戰略經營的方式和發展策略。

作者簡介

程建 陝西鄂邑人,1979年12月入伍,先後畢業於原合肥解放軍電子工程學院、原武漢通信指揮學院、空軍工程大學。現為空軍工程大學教授,博士生導師。歷任報務員、站長、連長、參謀、場站副站長、教研室主任等。空軍網路安全和信息化專家諮詢委員會委員,空軍軍事理論專家委員會委員,空軍高層次科技人才、全軍育才獎、軍隊優秀專業技術人才崗位津貼獲得者。先後主研完成國家社會科學基金項目4項,全軍軍事理論計劃課題3項,原總裝和空軍軍事理論計劃課題30餘項。獲全軍軍事科學優秀成果二等獎1項,總裝裝備理論優秀成果一等獎1項,空軍軍事理論優秀成果一、二等獎10餘項,軍隊級教學成果三等獎1項。主編出版《空天一體信息作戰》、《空軍電子對抗兵戰術學》、《空軍信息化建設研究》等著作多部,發表學術論文60餘篇。

目錄

第一章 緒論
第一節 臨近空間與臨近空間作戰
一、基本概念
二、臨近空間作戰特點
三、臨近空間作戰潛在優勢
第二節 臨近空間研究發展現狀
一、美國
二、其他國家
三、我國
第三節 臨近空間作戰應用研究重點
一、臨近空間作戰應用需求
二、關鍵技術攻克及平台研發
三、裝備力量體系建設及應用
四、相關產業支撐和軍民融合式發展
第二章 臨近空間作戰環境
第一節 自然環境
一、大氣層的劃分
二、臨近空間自然環境特點
三、自然環境對臨近空間飛行器的影響
四、對臨近空間自然環境的監測
第二節 電磁環境
一、臨近空間電磁環境構成
二、臨近空間電磁環境特點
三、電磁環境對臨近空間作戰的影響
第三節 社會環境
一、臨近空間國際法規
二、社會環境對臨近空間作戰的影響
第三章 臨近空間作戰平台
第一節 臨近空間平台概述
一、臨近空間平台的概念及分類
二、臨近空間平台典型代表
三、臨近空間平台作戰應用性能
第二節 臨近空間低動態平台
一、臨近空間低動態平台特點
二、臨近空間低動態平台應用模式
三、臨近空間低動態平台可應用領域
四、臨近空間低動態平檯面臨的關鍵技術問題
五、臨近空間低動態平台發展趨勢
第三節 臨近空間高動態平台
一、臨近空間高動態平台應用特點
二、臨近空間高動態平台應用模式
三、臨近空間高動態平台可應用領域
四、高超聲速飛行面臨的技術挑戰
第四章 臨近空間作戰應用技術
第一節 低動態平台關鍵技術
一、高空飛艇
二、高空長航時無人機
三、太陽能飛機
第二節 高動態平台關鍵技術
一、熱防護與材料技術
二、動力推進技術
三、測控通信技術
四、高精度的導航、制導與控制技術
第三節 載荷技術
一、信息獲取技術
二、信息處理技術
三、信息對抗技術
四、武器彈藥技術
第四節 通信技術
一、激光通信技術
二、數據鏈技術
第五節 其他相關技術
一、機動發射技術
二、自動防撞技術
第五章 臨近空間軍事應用需
第一節 臨近空間戰略需求
一、國家安全戰略環境
二、國家面臨的空天威脅
三、現實基礎和差距分析
四、臨近空間戰略定位
第二節 臨近空間作戰任務與行動
一、臨近空間作戰基本任務
二、臨近空間作戰基本行動
三、臨近空間作戰應用目的
第三節 臨近空間作戰能力需求
一、偵察情報需求
二、預警探測需求
三、通信中繼需求
四、導航定位需求
五、電子對抗需求
六、火力打擊需求
七、氣象保障需求
八、測繪保障需求
第六章 臨近空間裝備體系建設
第一節 臨近空間武器裝備體系
一、裝備體系
二、臨近空間裝備體系
第二節 臨近空間武器裝備體系的類型
一、進攻型臨近空間裝備體系
二、防禦型臨近空間裝備體系
三、攻防兼備型臨近空間裝備體系
第三節 臨近空間裝備體系構建
一、裝備體系的論證設計
二、裝備體系的層次化結構
三、臨近空間裝備體系構想
第四節 臨近空間武器裝備體系作戰效能分析
一、武器裝備體系作戰效能建模模擬流程
二、臨近空間武器裝備體系效能建模分析
三、模擬分析
第五節 臨近空間裝備體系建設重點
一、價值中心法簡述
二、影響因素分析
三、體系目標價值樹
四、臨近空間武器裝備體繫結構樹
五、臨近空間裝備系統貢獻度計算
第七章 臨近空間作戰應用設想
第一節 臨近空間作戰力量體系構建
一、作戰力量體繫結構設計的原則和思路
二、作戰力量體繫結構設計方法
三、基於AD的作戰力量體系設計
四、臨近空間作戰力量體系構成
第二節 臨近空間作戰平台應用與指揮控制
一、信息平台作戰應用設想
二、火力平台作戰應用設想
三、臨近空間作戰指揮控制
第三節 臨近空間作戰力量部署
一、部署的基本形式和任務區分
二、臨近空間單一任務能力裝備部署決策
三、臨近空間多任務能力裝備優化部署決策
第四節 臨近空間作戰力量編組與戰場建設
一、作戰力量編組與應用
二、戰場信息環境建設
三、作戰力量體系的信息交互
參考文獻
詳細資料或其他書籍請至台灣高等教育出版社查詢,查後請於PChome商店街私訊告知ISBN或書號,我們即儘速上架。
規格說明
運送方式
已加入購物車
已更新購物車
網路異常,請重新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