尼采與身體 汪民安 9787203129370 【台灣高等教育出版社】

圖書均為代購,正常情形下,訂後約兩周可抵台。
物品所在地:中國大陸
原出版社:山西人民
NT$432
商品編號:
供貨狀況: 尚有庫存

此商品參與的優惠活動

加入最愛
商品介紹
*完成訂單後正常情形下約兩周可抵台
*本賣場提供之資訊僅供參考,以到貨標的為正確資訊。
印行年月:202309*若逾兩年請先於私訊洽詢存貨情況,謝謝。
台灣(台北市)在地出版社,每筆交易均開具統一發票,祝您中獎最高1000萬元。
書名:尼采與身體
ISBN:9787203129370
出版社:山西人民
著編譯者:汪民安
頁數:400
所在地:中國大陸 *此為代購商品
書號:1577646
可大量預訂,請先連絡。

內容簡介
長期以來,人們總是將自身分成意識和身體兩個部分,並且認為意識總是人的決定性要素,身體不過是意識和精神活動的一個令人煩惱的障礙。如果說,真的存在著一個身體和意識對立的哲學敘事,那麼,尼采扭斷了這個敘事線索。是他首先明確地提出了對「靈魂假設」的拒絕,他的口號是:一切從身體出發。
尼采將人看作一個身體的存在物,生命是一個充滿活躍之力的物質化身體。尼採的哲學正是從身體、生命和力(權力意志)出發的哲學,就是要為這樣的身體和生命恢復聲譽,就是要進行一場顛倒的價值重估,為自然、偶然性、差異性和感性正名。
尼采從身體的角度重新審視一切,將歷史、藝術和理性都作為身體棄取的動態產物。真理和知識是身體的解釋產品,它們不再從意識中產生,而是產生於身體的快感或者疼痛、歡樂或者苦楚、笑聲或者眼淚,產生於身體的靈機一動。
本書是一部清晰完整的尼采哲學入門讀本。知名學者汪民安教授梳理了尼采哲學的幾大要點和其整體邏輯,尤其闡釋了尼采哲學的支點——身體的重要性,由此發展的一系列哲學思想顛覆了西方哲學的千年傳統。本書語言曉暢優雅,富於詩性,修訂本在內容和註釋上更加完善。

作者簡介
汪民安,清華大學人文學院教授。主要研究方向為批評理論、文化研究、現代藝術和文學。著有《現代性》《論愛欲》《身體、空間與後現代性》等多部廣受歡迎的作品。

精彩書評
在思想闡述方面,汪民安既有著手術刀式的冷靜與精確,又有著詩人般的優雅與洞察力。
——胡赳赳(作家,詩人,前《新周刊》總主筆)
汪民安教授始終保持誠實,保持好奇,儘可能多地突破人文學科的疆界,並對當下現實保持警醒之姿。
——《南方人物周刊》2017年度中國魅力人物

目錄

目錄
前言
第一章 希臘之旅
一 悲劇
二 三個對立
三 火、生成與道德
第二章 道德的戰爭和起源
一 主人道德和奴隸道德
二 道德戰爭
三 負債、記憶和懲罰
四 內疚和禁欲主義
第三章 權力意志
一 柏拉圖主義
二 「真正的世界」
三 權力意志
四 力、權力意志及其表達
五 真理、解釋、重估和思考
第四章 虛無主義和上帝之死
一 虛無主義
二 上帝之死
三 末人
第五章 超人和永恆輪迴
一 潛能、自由精神和身體
二 超人
三 永恆輪迴
結語
附錄 身體轉向
參考文獻
修訂版後記

精彩書摘
第三章
五 真理、解釋、重估和思考(節選)
思考意味著活躍的權力意志,意味著身體的激情本身。反過來,思考也內在於權力意志。思考、感知和激情並不等同,但它們不可分割地內在於權力意志,都是權力意志的構成內容:「首先,感覺——各種各樣的感覺——都應該承認為意志的組成部分。其次,還應承認思想;在每一意志行為中,都有一種發出指令的思想——我們不應該想象思想能和感覺分開,好像分開后還留下了什麼東西。第三,意志不僅是感覺和思想的複合體,最重要的是,它還是激情,一種命令的激情。」 思考、感覺和激情都是意志的構成部分。我們已經討論了思考、認知同權力意志的關係,但是,情感和激情同權力意志又是一種怎樣的關係?權力意志就是一種激情。「權力意志不是一種存在(Sein),不是一種生成(Werden),而是一種激情(Pathos),這是最基本的事實,由之而來才能產生一種生成、一種作用」 權力意志既非存在也非生成,如同我們所說過的,這實際上是表明,權力意志不是一個單純的主語或是謂語,它是一個主謂結合體:是生成著的存在和存在著的生成,是存在和生成的無限接近。權力意志具有主動、積極和肯定的特性,但這些不是一個單純的動力學機制,激情不是它們的附屬物,相反,這些主動、積極和肯定正是由激情而生。正是這種激情才導致了生成本身,才導致了積極和主動,激情是根源。正是在這個意義上,尼采說,激情導致了生成和作用的產生。
但是,這個作為權力意志的激情是什麼?它是身體性的。尼采明確地表達了權力意志的身體性,意志同身體的肌肉感密切相關:「事實上,叔本華讓我們相信,孤立的意志可以為我們所熟知,不折不扣地完全而徹底地熟知。對我來說,他所說的就是哲學家一直以來所說的,他不過是對這種流俗之見誇大其詞,對我來說,意志是個複合體我們要說,在每一種意志裏面,首先有多種感覺:一種『離開』的感覺,一種『趨向』的感覺,『離開』和『趨向』的感覺,而且,還有一種相伴隨的肌肉感:一旦我們『意願』的時候,甚至不用移動我們的『手和腿』,這種肌肉感出自習慣,就可以開動自己的遊戲。」 權力意志不僅是身體性的,它還是作用和生成的根源,它導致了運動的產生。這是權力意志的兩個方面:就其內在構成性而言,既是身體性的,也是情感性的。就其外在表達形式而言,是運動的,是「離開」和「趨向」式的。恰恰是身體的激情,促使了運動的「離開」和「趨向」,這是一個完整的權力意志的表現。貫穿始終的是肌肉感:肌肉感既是內在身體的激情之表達,也是外在運動趨向的表達。激情和運動統一在肌肉感中,也統一在權力意志中。就此,權力意志是身體,是激情,是飽滿的肌肉感,是運動、生成和作用的根源。用德勒茲的說法,這樣的權力意志決定著力的方向和性質。尼采也正是在這一個意義上提及了各種意志力,我們不應該像叔本華那樣將意志普遍化,而是要問:這是哪一個權力意志?
如果說權力意志是運動的根源的話,同樣,它也是情緒的根源。「權力意志乃是最原始的情緒形式,所有其他情緒只不過是權力意志的擴大」 ,各種各類的情緒形式——比如歡樂和痛苦——都應該追溯到權力意志的情緒中來。它們都以權力意志作為參照點。權力意志是肯定的還是否定的,是增強的還是衰退的,都可以導致完全相反的情緒和感情。當權力意志增加的時候會出現什麼?快樂!什麼是快樂?快樂是權力意志的附加物,是力在增長的自然效應,是肯定的權力意志飽滿之後自然表達的情緒。同我們通常想象的快樂是權力意志和生命去追逐的目標相反,快樂不是這種生命的目標,而是權力意志和生命增長的結果。權力意志從根本上是去追逐力的增長,是力的自行提高,為此,它要和別的力去鬥爭,它要去戰勝別的力。當它在增長的時候,當它達到飽滿的狀況的時候,當它釋放的時候,當它和別的權力意志的較量大獲全勝的時候,快樂就會湧現。這是快樂的本質:「求增長的意志包含于快樂的本質中:權力增長,差異進入意識之中」 快樂的過程是這樣開始的:「當人們以為自己十分強壯,足以獲得客體時,慾望就是適宜的,作為對於使我們的權力感得到增強的表象:愉快的第一開端。」 一旦力得以增加,它和別的力就出現差異,力會形成自己的差異意識。這種差異意識就是快樂。「快樂只是已獲得的權力感的一個徵兆,一種差異意識——生命體並不追求快樂,而是當生命體達到它所追求的東西時,快樂就出現了:快樂是伴隨而來的,快樂並不推動」 獲得了權力感,並不意味著力就此滿足,它還要增長,直至飽滿。這個時候,快樂就達到了高潮,也可以說,當增長到飽滿的狀況,當生命力充盈時,當力充盈到要情不自禁地釋放時,巨大的快樂就出現了:「在一種對於權力豐富性的更大意識中,可能產生一種肉慾的刺激,一種快感。所有的快感和不快感已然以一種根據總有益性、總有害性所做的衡量為前提了快樂和痛苦絕不是『原始的事實』。」
這裏指出了快樂的內容,快樂和生命的關係得到了進一步的揭示:巨大的生命快樂類似性的快樂。性處在生命和快樂的連接地帶。或者說,生命的快樂從內容上來說就是性一般的快樂,而性的快樂則是對生命的肯定:性的快樂誕生和創造了生命。權力意志的過程,類似於一個性的能量的增長過程:它不斷地增長,不斷地強化,直至飽滿的狀態后最終不可遏制地猛烈釋放。這種權力意志的過程,不也是性的過程?不也是一個生命的過程?生命不就是在這個過程中得到肯定(誕生)的嗎?這種(性)過程中不是攜帶著巨大的快樂嗎?尼采多次提到了生殖(生殖的時候快樂夾雜著痛苦)、性和生命之間的快樂共鳴。這是權力意志的快樂三重奏。狄奧尼索斯將這三種快樂融為一體。生命是在快樂中,獲得了自身的輪迴肯定。
在這個意義上,整個肯定的權力意志過程——權力意志在增長,以及這種增長所引發的差異性和戰勝感——都會帶來快樂,快樂在權力意志的實踐中貫穿始終,我們也只是在這個意義上理解尼採的話:「一位優異的戰士卻只有在一種激烈的戰爭和敵意中才擁有快樂。」 力的鬥爭、增長、獲勝和釋放全部都攜帶著快樂。也就是說,一種肯定性的生命過程全部攜帶著快樂。快樂整個地是權力意志的效應,是權力意志的情緒變種。從這個角度而言,生命不是為了快樂而存在,生命是在強化生命的過程中,是在肯定生命的過程中,是在創造生命的過程中,滋生出快樂。快樂是生命自我肯定的結果。一旦權力意志在增長,一旦生命在這種力的增長中得到了肯定,一旦生命實現了充分自主,一旦意志在自我肯定,快樂就會自然湧現。生命和快樂如影隨形——反過來,快樂是生命肯定的證明,快樂意味著生命在自我肯定,意味著權力意志在增長。快樂同生命如此地具有共鳴,以至於不能想象生命中沒有快樂和幸福。對尼采來說,什麼是幸福?幸福不過是那種意識到權力在增長,意識到反抗被克服的感覺——力在增長的過程中,總是會遭遇阻力,總是要克服阻力,總是要去征服他力。幸福,就是將阻力克服掉的感覺,是同他力戰鬥后獲勝的感覺。「在權力和勝利的意識洋溢時,就有幸福。」 因此,它不是來自和平,而是來自戰鬥;它不是安靜的心滿意足,而是權力的進一步強化,幸福不是沉浸在一種穩妥的心安理得的狀態中,而是在戰而勝之的後續效應之中。在哀怨和逆來順受的生命中,在內疚和自責的罪惡感中——在沉默而隱忍的基督徒那裡,否定的權力意志在大行其道。快樂和幸福在那裡蕩然無存,只有否定性的情感充斥其間。而「權力意志,以及對大地和生命的感激之情」 都是「肯定性的情緒」 。
權力意志作為主動的解釋,作為活躍的思考,作為多樣性的繁殖,作為立法式的估價,作為宰制性的肌肉感,作為快樂和幸福的情緒,作為命令的情感,所有這些,都是力在飽滿積累之後忍不住往外漫溢而出:「處於突出地位的是充實感,是試圖流溢而出的權力感,是高度緊張的迷狂,是樂於給予和贈予的富裕意識,所以高貴者也會幫助不幸者,但不是,或至少主要不是出於同情,而是出自過剩之力所引發的內在衝動。」 這種衝動,激情煥發,流光溢彩,「水似黃金從杯中溢出,帶著你那極樂的光焰走向四面八方!」 這種漫溢從而變成一種慷慨的饋贈和祝福:「豐裕者由於他所描繪和感覺的豐盈,無意中把這種豐盈交付事物,從而把事物看得更豐富、更強大、更有前途——他肯定能夠饋贈;與之相對立,衰竭者則縮小和醜化他所見的一切,——他使價值變得貧乏:他是有害的」 漫溢和釋放,不僅讓力和生命自身攜帶著快樂,同時,讓周圍的世界也感染了快樂,力就此還具有一種強大的感染性,這是對世界的喜悅祝福。就像太陽之光的輻射,在它最充沛的時候,在正午時分,是對大地的最美好的饋贈。光,是權力意志的隱喻,它開朗、耀眼、明媚,一掃包裹生命的烏雲——沒有什麼比光更接近力的氣質了,尼采頻繁地使用光作為他的意象不是偶然的:生命籠罩著黑暗,需要光來照耀,正如需要力來使之繁盛一樣。而生命則不單單是一個自足的封閉個體——如果世界是一個力的世界,那麼同樣地,這整個世界也是一個生命世界,為什麼要肯定生命?就是要肯定世界,肯定大地,讓光的饋贈和釋放照耀大地,讓光來肯定大地,讓肯定在大地上、在塵世中盛行:「你們要忠於塵世褻瀆塵世、尊崇高於塵世意義的不可知事物乃是最可怕之事。」 忠於塵世意味著什麼?意味著對虛無主義和悲觀主義的摒棄。如果說權力意志是對塵世的肯定和忠實,那麼,悲觀主義和虛無主義則是對塵世的否定和離棄。


詳細資料或其他書籍請至台灣高等教育出版社查詢,查後請於PChome商店街私訊告知ISBN或書號,我們即儘速上架。
規格說明
運送方式
已加入購物車
已更新購物車
網路異常,請重新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