了凡四訓 袁了凡 9787573207548 【台灣高等教育出版社】

圖書均為代購,正常情形下,訂後約兩周可抵台。
物品所在地:中國大陸
原出版社:上海古籍
NT$502
商品編號:
供貨狀況: 尚有庫存

此商品參與的優惠活動

加入最愛
商品介紹
*完成訂單後正常情形下約兩周可抵台
*本賣場提供之資訊僅供參考,以到貨標的為正確資訊。
印行年月:202308*若逾兩年請先於私訊洽詢存貨情況,謝謝。
台灣(台北市)在地出版社,每筆交易均開具統一發票,祝您中獎最高1000萬元。
書名:了凡四訓
ISBN:9787573207548
出版社:上海古籍
著編譯者:袁了凡
頁數:487
所在地:中國大陸 *此為代購商品
書號:1577657
可大量預訂,請先連絡。

內容簡介

《了凡四訓》系晚明著名學者袁了凡的傳世名著,以作者一生行善積德而改變命運的經歷,見證傳統文化德福一致的理念。作為明代中下層官員的訓子文和官箴,本書具有闡明個體的德福傳承與社會責任,匡正社會價值的現實意義。本書逐句精講《了凡四訓》,引述《袁氏家訓》《遊藝塾文規》《兩行齋集》《訓兒俗說》《寶坻政書》《靜坐要訣》《祈嗣真詮》等著述,從行事、明理、治心三個維度,闡述《了凡四訓》的理論與實踐。並隨書附贈註釋版《了凡四訓》別冊。

作者簡介

袁了凡(1533-1606),明代思想家,本名袁黃,浙江嘉興府嘉善縣魏塘鎮人。初名表,后改名黃,字慶遠,又字坤儀、儀甫,初號學海,后改了凡,後人常以其號「了凡」稱之。代表作《了凡四訓》融會了道教的哲學與儒家的理學,勸人積善、改過,強調自我修養從「治心」入手,在社會上廣為流傳。

目錄

導言 《了凡四訓》的基本理念和內容結構
一 安身立命
二 廣培福田與德福一致
三 理事圓融的的內容結構
第一講 立命之學(上):被命數陰影困厄的前半生
一 袁了凡家世及學問淵源
家族的隱痛與夙志
家學淵源及家訓轉型
袁父夙心與家庭變故
二 占測之術與神秘孔道人
轉向舉業的偶遇
神奇的命理預測
關於神秘孔道人
袁家善占的傳統
三 艱難冷酷的科舉之路
第二講 立命之學(中):從宿命論到正命論的轉折
一 引儒入佛闡釋立命之學
棲霞山中訪雲谷禪師
命數只拘縛凡夫俗子
以業力因果解析命數
內外雙得的釋義轉換
二 立志塑造義理再生之身
發露懺悔,心中清零
特殊語境下對機說法
肉身與法身
天命與實相
因果與心性
三 靜坐、功過格與准提咒
靜坐、懺悔與發願
功過格的量化管理
准提咒的修持方法
四 命自我立不落凡夫窠臼
無思無慮,入不二門
修身俟命,性修不二
無念離相,了達實相
改號了凡,重塑生命
第三講 立命之學(下):袁了凡改造命運的實踐
一 中科舉:遊歷與參學
鄉試中舉,扭轉命數
拜師求道,結社論學
遊歷邊關,受學兵法
二 得子嗣:改名的附帶結果
發願求子,佳兒天啟
著述《祈嗣真詮》
三 授官職:公門裡面好修行
進士登第,禮部觀政
上任寶坻,盟誓城隍
《寶坻政書》與《當官功過格》
善行的動機與效果
邊防獻策與抗倭援朝
四 延壽考:隱逸課子的生活
趙田逸農,教子授徒
編著《遊藝塾文規》
未嘗祈壽,自享天命
誡子勉行立命之學
第四講 改過之法
一 獲福遠禍,先須改過
觀察吉凶之徵兆
未論行善,先須改過
二 發三種心
發恥心
發畏心
發勇心
三 改造命運的三個維度
從事上改
從理上改
從心上改
三種方法之比較
四 改過的效驗及榜樣
改過的幽明效驗
蘧伯玉的榜樣
不改過的孽相
第五講 積善之方
一 深明因果報應之理
積善之家,必有餘慶
二 舉證古今十件善行
1、楊家濟渡救溺亡
2、楊自懲寬待獄囚
3、謝都事插旗救民
4、林母常年施粉團
5、馮父雪地救路人
6、應大猷賣田全婦
7、徐鳳竹蔭父之德
8、屠勛密疏平冤獄
9、包憑傾囊護佛像
10、刑房吏不欺暗室
三 從八維辨為善之理
1、舍假取真
2、舍曲取端
3、舍陽取陰
4、舍非取是
5、舍偏取正
6、舍半取滿
7、攝小歸大
8、辨別難易
四 種德之事十大綱要
1、與人為善
2、愛敬存心
3、成人之美
4、勸人為善
5、救人危急
6、興建大利
7、舍財作福
8、護持正法
9、敬重尊長
10、愛惜物命
第六講 謙德之效」
一 坦然面對順逆境遇
隱居著書立說
批評程朱理學
為佛教作辯護
歷述科場坎坷
忍辱以明心志
滿招損謙受益
二 近舉謙虛受福實例
丁敬宇年少謙虛
馮夢楨結交諍友
趙裕峰虛心受教
夏建所先發其慧
張畏岩折節息怒
三 總結謙德取善之理
存心制行,敬畏神明
虛懷若谷,福慧雙修
人之有志,樹之有根
得之有命,求之有道
結語 《了凡四訓》的社會土壤與精神實質
一 從世間善法到菩薩道
大乘菩薩道的社會基礎
《善生經》的社會倫理觀
《演道俗業經》論財有三輩
《維摩經》展示的居士典範
二 佛教社會化與組織化
從三學到六度的社會實踐
佛教社會化組織的歷史沿革
江南善舉運動的宣導者
三 真俗不二的方法特徵
站位法界,福慧雙修
引儒入佛,回俗向真
以義為利,內外雙得
量化功過與三輪體空
以終為始,素位而行
參考書目
後記
附冊:《了凡四訓》註釋讀本
第一篇 立命之學
第二篇 改過之法
第三篇 積善之方
第四篇 謙德之效
詳細資料或其他書籍請至台灣高等教育出版社查詢,查後請於PChome商店街私訊告知ISBN或書號,我們即儘速上架。
規格說明
運送方式
已加入購物車
已更新購物車
網路異常,請重新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