蝴蝶為什麼這麼’花’ 余一鳴 9787558915413 【台灣高等教育出版社】

圖書均為代購,正常情形下,訂後約兩周可抵台。
物品所在地:中國大陸
原出版社:少年兒童
NT$305
商品編號:
供貨狀況: 尚有庫存

此商品參與的優惠活動

加入最愛
商品介紹
*完成訂單後正常情形下約兩周可抵台
*本賣場提供之資訊僅供參考,以到貨標的為正確資訊。
印行年月:202308*若逾兩年請先於私訊洽詢存貨情況,謝謝。
台灣(台北市)在地出版社,每筆交易均開具統一發票,祝您中獎最高1000萬元。
書名:蝴蝶為什麼這麼’花’
ISBN:9787558915413
出版社:少年兒童
著編譯者:余一鳴
頁數:165
所在地:中國大陸 *此為代購商品
書號:1576184
可大量預訂,請先連絡。

內容簡介
「多樣的生命世界·悅讀自然」系列是由上海自然博物館和少年兒童出版社共同策劃推出的青少年科普叢書,列入2023年上海市重點圖書出版計劃,選文內容曾榮獲上海市科普教育創新獎。
本系列成果包括6冊圖書和與之配套的6輯有聲讀物,彷彿一座可讀、可聽、可隨身攜帶的「自然博物館」。
叢書每冊精選約30篇自然科學小品文,以專業嚴謹的態度,輕鬆有趣的文筆,圖文並茂的形式,向小讀者講述精彩的自然科學知識,帶大家領略大自然的神奇和瑰麗。

作者簡介
總主編:王小明,現任中國自然科學博物館學會副理事長、中國高層次科普專門人才培養指導委員會副主任委員。曾任上海科技館館長,中國動物學會副理事長、華東師範大學副校長、上海市動物學會副理事長等。在國內外刊物上發表學術論文、科普文章百余篇,出版中英文專著10餘部。榮獲法蘭西共和國國家功績騎士勳章等殊榮,2005年享受國務院特殊津貼。
執行主編:何鑫,上海自然博物館副研究員,華東師範大學生態學博士,自然科普達人,知名科普作家。撰寫《環遊加拉帕戈斯》《達爾文密碼》等,翻譯《鳥類行為圖鑑》《生態學通識》等,主編《國門上的43種珍稀動物檔案》等30餘部著作,發表300餘篇與自然保護有關的科普文章。在中國科協「我是科學家」等平台進行過500餘場科普講座。曾榮獲中國科普作家協會科幻科普之星、福特汽車環保獎、上海市優秀科普作家等榮譽和稱號。
分冊主編:劉哲,上海科技館自博展教中心網路科普部部長,副研究館員。主要從事博物館公眾教育活動策劃、新媒體科學傳播等工作。主持及參与編寫《一平米博物館:搭建我的恐龍展》《新媒體與博物館發展》等多部科學普及、科學傳播研究方面的書籍,翻譯出版《博物館網站與社交媒體——參与性、可持續性、信任及多元化》。在行業權威期刊上發表文章20餘篇,主持或參与國家級、省部級課題項目20餘項,獲得全國科普場館科普教育展評特等獎、上海市科普教育創新獎等多個獎項。
分冊主編:餘一鳴,上海科技館自博展教中心網路科普部副部長,入選上海市2023年度「科技創新行動計劃」啟明星項目(揚帆專項),主持省部級等課題項目5項,獲上海市科學技術進步二等獎等獎項11項。牽頭策劃「綠螺講堂」、「我的自然百寶箱」、「自然博物館之夜」等知名科普活動,著有《鳥兒不得了》《鸚鵡螺探索筆記·尋鳥記》等書,參与撰寫《自然趣玩屋》系列科普從書。發表昆蟲新物種3種。
分冊主編:宋婉莉,上海自然博物館館員。從事科學編輯、新媒體運營及科普活動策劃等工作,研究基於網路媒體的科普傳播社會服務模式。先後策劃推出科普文章、動漫、遊戲及音視頻科普作品千余次。基於科普創作及受眾特徵研究,編著《一平米博物館:搭建我的恐龍展》科普互動書,參与編寫《走進南美動物》等科普書。參与國家級、省部級項目20餘項,獲得上海市科普教育創新獎、上海市疫情防控健康科普優秀案例等多個獎項。

目錄

目錄
那些年一直咬我們的蚊子
臭名昭著的「?蛾子」
「綠風箏」的進化史
做一件像樣的昆蟲標本
養大一隻鳳蝶的訣竅
稻眉眼蝶養成記
「動物森友會」里的鱗翅目昆蟲
蝴蝶為什麼這麼「花」
蠶寶寶飼養「秘籍」
世界上最美的蛾子
危險的「紅土包」
昆蟲界的勞模
那些嚇人的南方「害蟲」
蜂「巢」新解
蜜蜂VS胡蜂
大黃蜂是誰
「蟻哥」切葉種蘑菇
《蟻人》中的「群演」
關於屎殼郎不得不說的故事
「帶娃」「工作」兩不誤
身世成謎的神奇動物——原尾蟲
毛刷子本「刷」
一腳踩到地面下500隻動物
蟋蟀好鬥,只因單身
白蟻攻防戰
卷「珠簾」的蚊子
「水中殺手」竟是「溫柔父親」
活在擬態中的蛺蝶

精彩書摘
臭名昭著的「?蛾子」
有一種蛾子,原發於美洲熱帶和亞熱帶地區,2019年首次入侵我國雲南,數月後迅速覆蓋18個省、市、自治區。恐怖的是該蟲一旦成災,可造成玉米減產20%以上,嚴重時可致絕收。這種堪稱「玉米剋星」的害蟲就是草地貪夜蛾!
草地貪夜蛾(Spodoptera frugiperda),是隸屬於鱗翅目夜蛾科灰翅夜蛾屬的一種昆蟲。成蟲體色呈淡黃褐色或淡灰褐色,體長16∼20毫米,翅展40∼45毫米。前翅與體色相同,散布細微褐色小點,翅膀內有兩個淡黃色近圓形的斑紋,下角有一個明顯的白點,翅尖有一條黑紋,斜伸至內緣末端三分之一處,外緣有七個小黑點,緣毛與翅同色。
我們可以注意一下它的種加詞,其中「frugis」和「perda」分別來自於拉丁文中的「果實」和「破壞」。草地貪夜蛾的幼蟲是一種非常「能吃」的害蟲,在業內有著「大胃王」的惡名。它們寄生在農作物的植株上,以農作物的葉、莖為食。以玉米為例,一條草地貪夜蛾幼蟲就能破壞一株玉米幼苗!而且草地貪夜蛾幼蟲往往是以種群數量龐大的群體出現,它們取食葉片造成落葉,切斷種苗和幼小植株的莖,鑽入玉米穗和果實,還能取食番茄的花蕾,可謂「無惡不作」夏末、秋季時,它們常常成群結對、浩浩蕩蕩地侵食糧田,因而又獲得了「秋行軍蟲」「秋粘蟲」等俗名,對農業生產造成極大損害。2018年8月,聯合國糧農組織向全球發出了草地貪夜蛾的相關預警。
關註上海自然博物館且拜訪過蝴蝶房的朋友,一定對昆蟲完全變態發育的羽化現象不會感到陌生。草地貪夜蛾和蝴蝶的發育過程一樣,屬於完全變態。它完整的一生在夏季可於30天內完成,春季與秋季則需要60天左右,冬季需要80∼90天。
卵期:2∼4天。草地貪夜蛾成蟲在植物葉子的頂部產下約100粒直徑約4毫米、高約3毫米呈圓頂狀的卵。


詳細資料或其他書籍請至台灣高等教育出版社查詢,查後請於PChome商店街私訊告知ISBN或書號,我們即儘速上架。
規格說明
運送方式
已加入購物車
已更新購物車
網路異常,請重新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