童話裡走出的渡渡鳥 余一鳴 9787558914676 【台灣高等教育出版社】

圖書均為代購,正常情形下,訂後約兩周可抵台。
物品所在地:中國大陸
原出版社:少年兒童
NT$305
商品編號:
供貨狀況: 尚有庫存

此商品參與的優惠活動

加入最愛
商品介紹
*完成訂單後正常情形下約兩周可抵台
*本賣場提供之資訊僅供參考,以到貨標的為正確資訊。
印行年月:202308*若逾兩年請先於私訊洽詢存貨情況,謝謝。
台灣(台北市)在地出版社,每筆交易均開具統一發票,祝您中獎最高1000萬元。
書名:童話裡走出的渡渡鳥
ISBN:9787558914676
出版社:少年兒童
著編譯者:余一鳴
頁數:139
所在地:中國大陸 *此為代購商品
書號:1576178
可大量預訂,請先連絡。

內容簡介
「多樣的生命世界·悅讀自然」系列是由上海自然博物館和少年兒童出版社共同策劃推出的青少年科普叢書,列入2023年上海市重點圖書出版計劃,選文內容曾榮獲上海市科普教育創新獎。
本系列成果包括6冊圖書和與之配套的6輯有聲讀物,彷彿一座可讀、可聽、可隨身攜帶的「自然博物館」。
叢書每冊精選約30篇自然科學小品文,以專業嚴謹的態度,輕鬆有趣的文筆,圖文並茂的形式,向小讀者講述精彩的自然科學知識,帶大家領略大自然的神奇和瑰麗。

作者簡介
總主編:王小明,現任中國自然科學博物館學會副理事長、中國高層次科普專門人才培養指導委員會副主任委員。曾任上海科技館館長,中國動物學會副理事長、華東師範大學副校長、上海市動物學會副理事長等。在國內外刊物上發表學術論文、科普文章百余篇,出版中英文專著10餘部。榮獲法蘭西共和國國家功績騎士勳章等殊榮,2005年享受國務院特殊津貼。
執行主編:何鑫,上海自然博物館副研究員,華東師範大學生態學博士,自然科普達人,知名科普作家。撰寫《環遊加拉帕戈斯》《達爾文密碼》等,翻譯《鳥類行為圖鑑》《生態學通識》等,主編《國門上的43種珍稀動物檔案》等30餘部著作,發表300餘篇與自然保護有關的科普文章。在中國科協「我是科學家」等平台進行過500餘場科普講座。曾榮獲中國科普作家協會科幻科普之星、福特汽車環保獎、上海市優秀科普作家等榮譽和稱號。
分冊主編:劉哲,上海科技館自博展教中心網路科普部部長,副研究館員。主要從事博物館公眾教育活動策劃、新媒體科學傳播等工作。主持及參与編寫《一平米博物館:搭建我的恐龍展》《新媒體與博物館發展》等多部科學普及、科學傳播研究方面的書籍,翻譯出版《博物館網站與社交媒體——參与性、可持續性、信任及多元化》。在行業權威期刊上發表文章20餘篇,主持或參与國家級、省部級課題項目20餘項,獲得全國科普場館科普教育展評特等獎、上海市科普教育創新獎等多個獎項。
分冊主編:餘一鳴,上海科技館自博展教中心網路科普部副部長,入選上海市2023年度「科技創新行動計劃」啟明星項目(揚帆專項),主持省部級等課題項目5項,獲上海市科學技術進步二等獎等獎項11項。牽頭策劃「綠螺講堂」、「我的自然百寶箱」、「自然博物館之夜」等知名科普活動,著有《鳥兒不得了》《鸚鵡螺探索筆記·尋鳥記》等書,參与撰寫《自然趣玩屋》系列科普從書。發表昆蟲新物種3種。
分冊主編:宋婉莉,上海自然博物館館員。從事科學編輯、新媒體運營及科普活動策劃等工作,研究基於網路媒體的科普傳播社會服務模式。先後策劃推出科普文章、動漫、遊戲及音視頻科普作品千余次。基於科普創作及受眾特徵研究,編著《一平米博物館:搭建我的恐龍展》科普互動書,參与編寫《走進南美動物》等科普書。參与國家級、省部級項目20餘項,獲得上海市科普教育創新獎、上海市疫情防控健康科普優秀案例等多個獎項。

目錄

目錄
蘆葦叢中的國寶
清晨的小鳥「鬧鐘」
童話里走出的渡渡鳥
鴞面鸚鵡羅曼史
鴛鴦是愛情的化身
高原上的馬尾辮
一隻奇特的「吊巢」
翎子的真相
最像鳳凰的中華神鳥
蛋比臉更出名的鵪鶉
火雞是雞嗎
帶著「勺子」去遷徙
鳽,你真的認識它嗎
熟悉又陌生的鴿子
失而復得的「東方紅寶石」
大千隼世界
北半球的「企鵝」
「海灘清道夫」的那點事
環頸雉的「鳥生」
紐西蘭史前巨鳥
最大的鳥類
築巢能手的「手藝」
象牙喙啄木鳥消亡史
鳥兒求偶大「炫技」
命運的召喚--鳥類遷徙之旅
路邊的小鳥勿亂撿
鳥屎的煩惱
鳥兒不知辣之味
鳥擊,人類飛行的夢魘
鳥類的騙術

精彩書摘
渡渡鳥是當人們談論滅絕鳥類時最常被提及的對象之一,而它的家喻戶曉和著名英國奇幻兒童小說《愛麗絲夢遊仙境》的廣泛傳播密不可分。《愛麗絲夢遊仙境》的作者路易斯•卡羅爾是牛津大學的學生,在校期間特別愛光顧牛津大學的自然歷史博物館,據說就是博物館里關於渡渡鳥的繪畫和複原標本形象激發了他的靈感,創作了小說中說話口吃,還愛用莎士比亞的姿勢思考問題的渡渡鳥形象。小說大受好評,也讓人們對現實中的渡渡鳥產生了濃厚的興趣。
其實直到18世紀,關於渡渡鳥是否真的存在還是一個謎,對它的研究甚至被認為是一場科學騙局。直到1865年,一位名叫喬治•克拉克的教師在模里西斯的一片沼澤地里發現了數百塊渡渡鳥骨頭,至此人們才相信,原來渡渡鳥並不是虛構的,它們真真實實地在地球上存在過。
童話里走出的渡渡鳥 渡渡鳥(Raphus cucullatus)屬於鴿形目鳩鴿科渡渡鳥屬,是一種已經滅絕的鳥類。它曾生活在非洲東部的一個島國——模里西斯,至今模里西斯的國徽上依然保留有渡渡鳥的形象。葡萄牙人於1507年到過這裏,但沒有留下關於渡渡鳥的文字記錄,直到1598年荷蘭人來到這裏,才首次記載了渡渡鳥的存在。
長久以來,渡渡鳥一直給人一種肥胖、愚蠢的印象。這和早期繪畫中的渡渡鳥都被畫得巨碩肥胖有關。2002年2月,蘇格蘭皇家博物館的生物學家安德魯•基奇納(Andrew Kitchener)在他的一篇關於渡渡鳥的研究報告中指出,那些古老的圖片中記錄的可能並非自然狀態下渡渡鳥的模樣,而是被俘獲後過度長胖的渡渡鳥的形象。模里西斯的氣候乾濕交替,渡渡鳥必須在食物豐富的潮濕季節儲存大量脂肪,以抵抗乾燥季節的食物不足。因此,一旦被俘獲圈養,有了人類提供的充足食物,渡渡鳥就非常容易變得肥胖。此外,由於島上物產豐富且沒有天敵,渡渡鳥在演化的道路上逐漸失去了飛行的能力和對於外來者的戒備。它們對突然出現在島上的人類充滿了好奇,不但不怕人而且還主動靠近,甚至跳到了舢板上。當一隻渡渡鳥被抓后,它的慘叫聲不僅沒有把其他同類嚇跑,反而吸引來了更多的同類,給人一種它們「愚蠢」的感覺,甚至有人認為「愚蠢」才是它們滅絕的真正原因。


詳細資料或其他書籍請至台灣高等教育出版社查詢,查後請於PChome商店街私訊告知ISBN或書號,我們即儘速上架。
規格說明
運送方式
已加入購物車
已更新購物車
網路異常,請重新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