孤行勇者-’碰撞’板塊學說的地質學家李德威 陳聰 9787556876358 【台灣高等教育出版社】

圖書均為代購,正常情形下,訂後約兩周可抵台。
物品所在地:中國大陸
原出版社:二十一世紀集團
NT$178
商品編號:
供貨狀況: 尚有庫存

此商品參與的優惠活動

加入最愛
商品介紹
*完成訂單後正常情形下約兩周可抵台
*本賣場提供之資訊僅供參考,以到貨標的為正確資訊。
印行年月:202311*若逾兩年請先於私訊洽詢存貨情況,謝謝。
台灣(台北市)在地出版社,每筆交易均開具統一發票,祝您中獎最高1000萬元。
書名:孤行勇者-’碰撞’板塊學說的地質學家李德威
ISBN:9787556876358
出版社:二十一世紀集團
著編譯者:陳聰
頁數:144?
所在地:中國大陸 *此為代購商品
書號:1575534
可大量預訂,請先連絡。

編輯推薦
適讀人群 :7-10歲
貝爾文學獎獲得者帕斯捷爾納克在長篇小說 《日瓦格醫生》里借一個人物之口說:「如果你熱愛詩歌,那麼你就會熱愛詩人。」同樣,如果我們要讓少 年兒童熱愛科學、熱愛祖國,那麼一定要讓少年兒童知道這些畢生奉獻于科學的科學家,以及他們在 歷史長河中無法磨滅的精彩故事。

內容簡介
本書以李德威教授一生的個人成長與科研經歷為主線,講述他年少時求知若渴,到初入學界時立志創建原創學說、載奔赴青藏高原「無人區」,再到提出「層流構造假說」、被人稱作挑戰「板塊構造假說」第一人,直至為了讓我國走在世界能源革命的前列而赴海南進行地熱能開採、不惜付出生命的一生。同時,本書為青少年科普了我國的地形、地質和固熱能資源等相關科學知識。

作者簡介
陳聰 中國作家協會會員、中國報告文學學會會員、北京作家協會會員,戰地記者。已出版多部文學作品,包括中東戰地一線紀實隨筆集《燃淚天堂》《厭倦與天真——徘徊在天堂和地獄的邊上》;
報告文學《心有大我至誠報國——黃大年》《種子鍾揚》《守島——尋我烈士王繅才)《力量:中國抗擊新冠肺灸疫情實錄》《會它千頃泄碧:蘭考脫贊啟示錄》《大地赤子李德威》,多篇報告文學在《求實》雜誌發表;另著有兒童文學作品《蠢盔;和鐵人一起冒險》、科善讀本《種子天堂)〈「地球之門」的鑰匙》、繪本《大地之子黃大年》。其中,《心有大我至誠報國——黃大年》《種子鍾揚》被評為年度「中國好書」,多部作品被翻譯為多種語言在海外出版。

前言/序言
中國地質大學(武漢)原副校長 楊巍然
在生命的最後時刻,李德威用盡全力寫出了「開發固熱能,中國能崛起」十個大字,融化成為一顆閃閃發光、光芒四射的巨晶。這十個字,是李德威短暫而輝煌一生的寫照,又是一盞照亮年輕一代繼續前行的明燈。
李德威這顆孤獨而璀璨新星的亮點是什麼呢?那就是用熾熱的生命之光去追求科學的真諦,以百家爭鳴的精神去捍衛科學的尊嚴。
上世紀90年代,地質界吹響了研究大陸動力學的號角,美國學者率先以青藏高原為切入點,制定了「1990-2020年大陸動力學研究的國家計劃」,準備用30年時間提出大陸動力學新理論。在這一計劃的啟發下,李德威的心靈里萌生了要獻身青藏高原的願望,決心建立中國人自己創建的大陸動力學理論。
1993年,學校要我組織有關人員申報一個青藏高原大地構造的重大基礎理論課題,李德威是成員之一。經大家共同討論,我們擬定進行「青藏高原層塊構造及其動力機制」的研究,可惜未獲得批准。在此過程中,李德威給我留下了深刻印象,進而開啟了我倆幾十年師生情誼的征程。
當時,他興緻勃勃地告訴我他的科學追求和具體安排:當時已經聯繫好了,在《地球科學》期刊同一期發表《關於大陸構造的思考》和《再論大陸構造與動力學》兩篇文章,爾後準備出一本「大陸構造與動力學」專著。我充分肯定他有理想、有抱負、快馬加鞭與時間賽跑的精神,同時告誡他不能急於求成。我對他一期發表兩篇文章提出異議;對他寫專著之事明確表態:「你沒有豐富的實際資料,沒有自己的特色和思想體系,你現在沒有條件來寫這本書。」他接受了暫不寫書的建議。
1994年,他順利提升教授后,找我談心,說他雖然提了教授,但不能止步不前,還要打好更寬廣的基礎,扎紮實實到野外進行考察和研究,並決定跨專業報考地球物理和深部構造的博士生,邀請我做他的地質方面的導師。我高度讚賞了他的這一決定,欣然同意當他的地質方面的導師,還和他一起到美國從東到西進行了一個月的野外考察,並與有關學校進行學術交流。此後,李德威更是精神煥發,幾乎每年都要上青藏高原,克服了許多常人無法想象的困難,留下許多感人的事?。特別是2003年國際上提出了「超越板塊構造」(beyond plate tectonics),開啟「構造地質學與大地構造學的新航程」,這更激起了李德威只爭朝夕的精神奮力工作。
經過多年高原野外考察和研究,李德威敏銳地認識到青藏高原的諸多特點不像是板塊擠壓碰撞的產物,而是伸展體制下形成的盆山耦合構造,提出了以盆山耦合、下地殼流動為核心的「層流構造假說」。為了發展理論、捍衛真理,他經常和別人爭論不休,我充分肯定了他的創新認識,但把他的好爭辯看成是一個缺點,勸他闡述清楚自己的觀點就行了,不要老是批判別人。
我與李德威對青藏高原成因的推論還是存在差異的,我讚賞他對伸展構造體系的總結,但我認為早期還存在強烈的擠壓構造。有一次,我向師生介紹我對藏南大地構造認識的報告,當我談兩期構造的證據時,他站起來高聲地說:「您說得不對!」引起全場都驚訝地聆聽我倆的爭辯。這時我真正理解到他捍衛科學尊嚴,不畏權威、不顧親人、勇於與所有的人爭辯的赤子之心,真正認識到他不屈不撓爭鳴的精神的可貴,他用自己的行動實踐了亞里士多德「我愛我的導師,但我更愛真理」的名言。
是什麼力量促使李德威勇往直前?
我深刻地感觸到李德威愛國愛人民的情懷是他的動力源泉。他總是把自己科學上的追求與理想和國家之需、人民所盼緊密結合起來。
2008年汶川地震后,李德威運用自己的地質理念全力投入地震的預測預報工作中,後來為了幫助某單位申請防災衛星上天撰寫報告,他花了近兩年的時間,自己倒貼了幾十萬元。但由他負責的地震形成機理和預測的課題,由於評審專家認為地震不可能預測預報的偏見,而被取消了。這項課題中的「張衡一號」已經上天了,但李德威不但項目未獲批,還耽誤了申報其他項目的時機。
2016年,在他窮困潦倒的時候我倆長談了一次,我勸他採取「曲線救國」的方法,先去申請一個容易取得成效的項目,維持自己的科研集體正常運行,但他謝絕了,表示還是要按自己的理想去做,並提出把開發乾熱岩和預防地震聯繫起來的想法。
一個人在人生低谷或高潮時的所為最能真實地反映內心的思想情懷。在他人生低谷時,他想到的仍然是國家的建設、人民的安全。2018年,當依據他的理論確定井位的海南澄邁鑽井平台成功打出我國南方第一口乾熱岩井時,處於人生高潮期的李德威馬上打電話向我報喜,高興地對我說:楊老師,我找到了為國家做貢獻的方向和為人民服務的途經了,我的思想境界也提高了,我要毫無保留地把我的找礦思想和方法公開給大家,讓大家都來搞乾熱岩。他說,具體要做三件事:召開全國乾熱岩熱能開發、勘探學術交流會;出版乾熱岩論文專輯;開一個地熱資源勘探開發公司。我真為他高興,但世事難料,他僅完成全國會議后就流盡了滿腔熱血,溘然長逝。
李德威短暫的一生留給我們的,是一個愛祖國、愛人民、為科學真理而戰、為科學真理爭鳴、為科學真理奉獻自己生命的光輝形象。
殷切地期望年輕的朋友們接過李德威「向科學進軍」的光輝旗幟,在李德威光輝榜樣的鼓舞下邁步向前!向前!向前!
序言到此應該結束了,但心裏總覺得有點不舒服,難道以犧牲生命為代價才是取得最高水平科學成果的最佳途徑嗎?看來,在自己規劃人生、國家鑒定科技成果、衡量科技水平、評定科技標兵等方面也應該有科學精神、科學態度、科學措施和科學方法。
健康是革命的本錢!生命是最可貴的!


詳細資料或其他書籍請至台灣高等教育出版社查詢,查後請於PChome商店街私訊告知ISBN或書號,我們即儘速上架。
規格說明
運送方式
已加入購物車
已更新購物車
網路異常,請重新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