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照片.第147輯 馮克力 9787547445259 【台灣高等教育出版社】

圖書均為代購,正常情形下,訂後約兩周可抵台。
物品所在地:中國大陸
原出版社:山東畫報
NT$159
商品編號:
供貨狀況: 尚有庫存

此商品參與的優惠活動

加入最愛
商品介紹
*完成訂單後正常情形下約兩周可抵台
*本賣場提供之資訊僅供參考,以到貨標的為正確資訊。
印行年月:202302*若逾兩年請先於私訊洽詢存貨情況,謝謝。
台灣(台北市)在地出版社,每筆交易均開具統一發票,祝您中獎最高1000萬元。
書名:老照片.第147輯
ISBN:9787547445259
出版社:山東畫報
著編譯者:馮克力
頁數:188
所在地:中國大陸 *此為代購商品
書號:1575324
可大量預訂,請先連絡。

編輯推薦
定格歷史,收藏記憶,開創讀圖時代,觀照百多年來人類的生存與和發展。
本書是《老照片》第146輯,更偏重百姓家藏的老照片,它們也是有價值的,不僅有圖像,且與家族史、個人史的文字相結合,這種私人化敘事是對宏大敘事的補充與豐富,具有正史不可替代的價值。

內容簡介
《老照片》是一種陸續出版的叢書,現每兩個月推出一輯。辟有「故時風物」「名人一瞬」「舊事重溫」「私人相簿」等欄目。通過刊發有意思的老照片並輔以生動活潑的文字,以獨特的視角回望百多年來人類的生存與發展,是可看、可讀的歷史讀本。本輯《老照片》中記錄了一份百年家譜——田氏家族的故事,收錄了上海跑馬廳的老照片,以及青島攝影師王群拍攝的昔日青島,講述了作家三毛回定海探親時發生的事情,等等。

作者簡介
馮克力(主編),二十幾年裡致力於老照片的編輯、研究,著有《感言老照片》《當歷史可以觀看》等。

目錄

目錄
老照片(第一四七輯)
?
田 野 一份百年家譜——我的家族故事
楊 潛 幾張上海跑馬廳老照片
于 岳?柳州標營舊影
安 震?從青島走來的父親和母親
郭薇婕?姑婆葉曜雯
蔣夢影?爺爺曾在達?城
裴風剛?重溫一張全家福
王秋杭?古祠的眷戀
薛 原?王群鏡頭裡的昔日青島
馬慶芳?八千里路水和月(下)——我的童年
小 亢?童年好看麗
張聿溫?我的大學
張鵬程 張鵬搏 四十年後重遊四川故地
賈巨海 口述 史耀增 整理 我為蘇聯專家當司機
代 明?濟南道道尹陳懋鼎
余長峰?接待作家三毛
李 偉?膠州灣事件中的一段疑雲——德國欲謀佔三都澳
馮克力?一位遲遇的知音
封?面?天安門前的家庭合影(安震)
封?二?于鳳至與張秀山的合影(雲志藝術館)
封?三?皖南山區一所小學的課間(王秋杭)

精彩書摘
一份百年家譜——我的家族故事
田野
我的老家位於黃河岸邊的山東省濟南市濟陽區王榮村。2019年9月,我前往遙牆機場時於家中小坐。在拜訪族中一年近九旬的「恩」字輩爺爺田恩起老人時,在其家中見到田氏家譜及世系圖一份。
物有本末,事有終始。本著追根溯源的想法,我開始整理這份家譜,將舊本影印下來,將原譜移交濟南市檔案館永久保存。把整個家譜通序,反覆理順,逐步對整個家族有了具體的、更多的了解。據家譜記載,我們田氏先民們從明洪武二年(1369)便擇居濟水之濱、黃河岸邊,在這裏生活繁衍至今已有六百多年歷史了。
一、田氏家譜
我看到的這份田氏家譜,成書於民國二十八年(1939)仲冬月,由洄河石卿印務局印製,共210頁。其譜首頁:五世同堂。共分為三個部分:通序、系序、譜系表(分為總支、二支)。
通序記敘了始祖太公,自明洪武二年由冀州棗強縣城南,擇居山左(即山東省)濟南府邑河北濟水之濱(濟陽)。始祖長兄名「佩」,二弟名為「翁」。遂以姓為村名,謂日「田家莊」。翁祖遷至濟邑城西王榮村,從此在這片土地上繁衍生息。後代有能文的,有能武的,樂善好施,著書立說,雖無科第之人,但也知書達禮,稱得上詩書門第。后逢兵荒之時,烽火頻起,譜牒文本遺失較多。 始祖及先輩期間,有些斷序,至續譜時的民國二十八年,已有五百余年歷史。后族叔振海、服叔景芳等人說,水有源才能長流,木有本才能葉茂,人無本怎麼代代相傳呢?活著的後人怎麼才能不忘祖宗呢,於是倡議續修。所幸族內有遷居張仙寨的後人尚有譜根可查,並且族中有叫萬祥的願意出資,族內能幹事的都願意為此出力,這樣在丙寅年(1926)農曆十月開始細心研考譜根,廣泛搜集,遠承古人,遵照先輩們所修編的譜本,秉承原有格式進行續編修譜,經採訪、征名、造冊、梳理分支派別,繪製世系圖,按次理清譜本,並形成稿,但因經費支絀沒能及時刊印。後由族眾商議,出售庄東墳地內的百余株柏樹,得九百余元,置祭田,修碑,繼譜,眾人不辭辛苦、任勞任怨。終於民國二十八年家譜得以刊印。
從無譜到有了家譜,一看便知誰與誰是同支,誰與誰是遠派旁系,由此,雖後人繁衍興旺,自上而追溯均能查對,從前如果不知道始祖一人可以不敬重,但從今往後凡是本族的無論是工、農、士、商,都務必期望不忘木本水源,家族和睦為善。這次修譜還續修了輩行十六字:迺修其德,嗣續克昌,繼述惟善,延壽增光。我父親這一輩為「修」字輩,父親兄弟四人依次為田修文、田修武、田修聖、田修賢。
二、奶奶和爺爺的故事
我奶奶叫李萬英,生於1907年,也就是清光緒三十三年。奶奶的娘家在濟南市濟陽區葛家村,是我們王榮村的鄰村。對於奶奶我沒有記憶,後來聽媽給我講奶奶的故事,用媽的話來說,「你奶奶就是一個傳奇」。
爺爺家只有兄弟兩人,世代為農,家境貧寒。奶奶嫁過去后,家徒四壁,連床被子都沒有,奶奶一生共養育了四個兒子和兩個女兒。為了生活,地里的活操勞完后,和爺爺起早貪黑地干起了豆腐坊。挑選、煮豆、磨豆、煮漿。晚上都是干到十一二點,早上爺爺再起來挑著豆腐,敲著梆子,挨家串戶地去賣。
奶奶生二兒子的時候,正好是趕著煮漿的時候,實在堅持不住了,自己到灶屋裡的灶台前生下了孩子,用牙齒咬斷臍帶,找了個破麻袋片子包了包孩子,接著去燒火。爺爺找不到人急了,問:「急等著用火呢,幹啥去了?」奶奶說是去生孩子了。爺爺生氣地罵道:「早不生,晚不生,急著用火了這個時候生。」奶奶不答,只是繼續燒火生活的困苦,生存的艱難,讓人絕望到一切都為了先活下去,爺爺的責罵,奶奶理解。
到奶奶生小女兒,也就是我小姑的時候,奶奶正在秋收,覺得要生了,自己在場院的一個谷堆旁邊生下了孩子。接著,找了點軟和的細草包了孩子,放在谷堆上,又趕回家,燒火做飯。等爺爺下地回來了,奶奶給爺爺打好洗臉水,才跟爺爺說:「你洗完臉后,先別吃飯。」爺爺問為啥,奶奶告訴他:「孩子生了,在場院的谷堆邊上,你先去抱回孩子來。」


詳細資料或其他書籍請至台灣高等教育出版社查詢,查後請於PChome商店街私訊告知ISBN或書號,我們即儘速上架。
規格說明
運送方式
已加入購物車
已更新購物車
網路異常,請重新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