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完成訂單後正常情形下約兩周可抵台。 *本賣場提供之資訊僅供參考,以到貨標的為正確資訊。 印行年月:202307*若逾兩年請先於私訊洽詢存貨情況,謝謝。 台灣(台北市)在地出版社,每筆交易均開具統一發票,祝您中獎最高1000萬元。 書名:光影內外-倪震自選集 ISBN:9787507853247 出版社:中國國際廣播 著編譯者:倪震 頁數:430 所在地:中國大陸 *此為代購商品 書號:1575216 可大量預訂,請先連絡。 內容簡介 本書收錄了倪震教授關於電影評論方面的論文,涉及新世紀以來中國電影國家形象的表達和中國電影體制轉型帶來的產業定位、創作導向、類型發展以及市場拓展諸方面的問題,同時對導演、攝影師、美工師、表演藝術家的創作研究,可以窺見倪震教授對於中國電影發展與轉型的密切關注和獨到思考。倪震教授憑藉紮實的電影實踐和豐富的理論學養,對很多我們關心的電影問題、知名人物進行了系統剖析,見解獨到、鞭辟入裡,為廣大電影研究者和學生撥開迷霧,帶領讀者一起領略光影的魅力和電影巨匠的風采。作者簡介 倪震,1938年7月—2022年12月,生於上海,江蘇吳縣人。教授,碩士研究生導師,中國電影家協會會員,中國電影評論學會會員、理事。主要著作有《探 索的銀幕》《北京電影學院故事——第五代電影前史》 《銀幕上的中國人》等;主要電影劇本有《大紅燈籠高高掛》,此片獲第48屆威尼斯國際電影節銀獅獎、第64屆美國奧斯卡金像獎最佳外語片提名;電影劇本《紅粉》獲第45屆柏林國際電影節視覺效果銀熊獎等;主要美術作品有《牛虻》插圖、油畫《導演系女生》等。 1953年至1956年,就讀於北京的中央美術學院附中,隨後於1960年考入北京電影學院美術系。1980年起在北京電影學院任教,教授多門課程,於1986年任理論研究室主任,1994年獲評教授,曾多次被評為院內優秀教師,並在1993年獲國務院「政府特殊津貼」。 任教期間,曾多次受邀前往國內外大學(如義大利米蘭大學、泰國朱拉隆功大學等)進行學術交流,分享在北京電影學院培養人才的教學經驗,搭起交流的橋樑,並堅持進行科研寫作和創作實踐。2011年在北京電影學院退休后,受聘于上海戲劇學院、浙江傳媒學院。2022年,接受北京電影學院的安排再次回到北京,計劃著手研究《江南電影文化——從夏衍到謝晉》。目錄 第一編 歷史視野:新時期中國電影和國家形象20世紀銀幕上的中國人——紀念中國電影百年 新中國電影創新之路 20世紀80至90年代中國電影理論話語的嬗變 中國電影倫理片的世紀傳承 軟實力和中國電影 中國電影和國家形象 我們將為世界銀幕生產什麼——再論中國電影和國家形象 歷史視野中的個體生命——改革開放30年電影銀幕上的中國人 大眾文化心理的滿足和擴展——中國主流商業片的回顧 努力培植中小型電影的優化生產力 低成本電影可持續發展的前景 中國電影:敘事經濟和意義創造 電影的美文與文學的美文 第二編 肩負重任:記憶詢喚與傳統文化的延續 謝晉:20世紀中國主流電影的傑出代表 謝晉電影和中國通俗文學 《天雲山傳奇》:歷史反思和個人寫作 一個完美的人是孤獨的——黃蜀芹電影論 歷史和詩情——丁蔭楠電影創作論 謝飛:一個儒者的電影人生 吳貽弓的電影創作道路 中國傳統文化的闡釋者——陳凱歌電影論 從《長城》到《懸崖之上》:論張藝謀近期電影作品 第三編 匠心於行:理論鑽研與專業技術的堅守 鍾惦棐的電影美學思想 中國攝影藝術的世紀同齡人——紀念吳印咸誕辰110周年 一代宗師黃紹芬 秦威:傑出的電影美工師和水彩畫家 一個知識分子的銀幕史——論孫道臨的電影創作道路 潘虹的陸文婷——談影片《人到中年》 第四編 上下求索:個人際遇與時代變遷的融合 侯孝賢電影的亞洲意義 李行電影的中華文化精神和台灣本土特色 詳細資料或其他書籍請至台灣高等教育出版社查詢,查後請於PChome商店街私訊告知ISBN或書號,我們即儘速上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