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完成訂單後正常情形下約兩周可抵台。 *本賣場提供之資訊僅供參考,以到貨標的為正確資訊。 印行年月:202406*若逾兩年請先於私訊洽詢存貨情況,謝謝。 台灣(台北市)在地出版社,每筆交易均開具統一發票,祝您中獎最高1000萬元。 書名:文化傳播符號學論綱 ISBN:9787030789075 出版社:科學 著編譯者:胡易容 叢書名:當代中國文化符號學研究叢書 頁數:276 所在地:中國大陸 *此為代購商品 書號:1660049 可大量預訂,請先連絡。 內容簡介 本書是作者以符號學的視角討論傳播問題的第三部作品。第一部《傳媒符號學:后麥克盧漢的理論轉向》討論媒介技術與符號的關係;第二部《圖像符號學:傳媒景觀世界的圖式把握》研究圖像轉向的媒介圖景;這本《文化傳播符號學論綱》是國家社科基金重大項目「當今中國文化現狀與發展的符號學研究」的總綱,從文化的生成邏輯探索傳播符號學理論基礎。全書圍繞意義的認知、轉換和解釋展現傳播符號學的「意義形式論」特質,並顯示其對賽博時代意義問題的理論解釋力。在本書中,中華文化符號不再僅僅是「東方主義」式的對象,而是傳播符號學不可或缺的理論資源。 本書廣泛適用於新聞傳播學各領域的學習者和研究者,也可為語言及文化學者提供一個跨學科的參考。作者簡介 胡易容,傳播符號學博士,戰略傳播方向博士后出站,教授。四川大學符號學-傳媒學研究所特聘研究員,桂林電子科技大學廣西區政府數字傳播與文化軟實力社科重點基地常務副主任,清華大學國家形象傳播研究中心特聘專家。中國文化傳播符號學會學術委員會秘書長,中國語言符號學會常務理事,國際符號學會會員。主要研究傳播符號學,從事品牌戰略工作多年。著有《圖像符號學:傳媒景觀世界的圖式把握》、《傳媒符號學》,編著《符號學-傳媒學詞典》。目錄 「當代中國文化符號學研究叢書」序序一:走下象牙塔的梯級(趙毅衡) 序二:集結到巴別塔下(陳力丹) 引言 第一章 傳播符號學:一種意義形式 第一節 「傳播」的意義論考釋 第二節 傳播研究的符號學範式 第三節 傳播符號學與中國話語 第二章 傳播符號學的理論資源 第一節 「元傳播」的語用學與神經控制論思想譜系 第二節 符號形象學的文學理論溯源 第三節 符號、信息與意義世界的哲學基礎 第三章 傳播符號的意義認知機制 第一節 符號認知基礎單元:符印 第二節 符號認知升級:「鏡像」 第三節 符號意義的社會化機制:象徵 第四章 傳播符號對意義距離的跨越 第一節 跨越深時間的傳播思想實驗:核符號學 第二節 跨語際傳播:「完美符號」 第三節 跨文化傳播的闡釋域 第五章 賽博時代符號意義離散與回歸 第一節 信息碎片化與符號「宏文本」 第二節 「后真相」時代的「意義契約」 第三節 「數字人文」的符號學觀照 第六章 中華文化符號傳播之思 第一節 以「沉默」實現傳播的「諱」文化 第二節 以「符號空無」營造「意」「境」 第三節 中華文化生態系統的符號書寫 主要參考文獻 附錄:術語表 後記 詳細資料或其他書籍請至台灣高等教育出版社查詢,查後請於PChome商店街私訊告知ISBN或書號,我們即儘速上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