儒林外史-書生現形記 楊昌年 9787559487995 【台灣高等教育出版社】

圖書均為代購,正常情形下,訂後約兩周可抵台。
物品所在地:中國大陸
原出版社:江蘇鳳凰文藝
NT$369
商品編號:
供貨狀況: 尚有庫存

此商品參與的優惠活動

加入最愛
商品介紹
*完成訂單後正常情形下約兩周可抵台
*本賣場提供之資訊僅供參考,以到貨標的為正確資訊。
印行年月:202407*若逾兩年請先於私訊洽詢存貨情況,謝謝。
台灣(台北市)在地出版社,每筆交易均開具統一發票,祝您中獎最高1000萬元。
書名:儒林外史-書生現形記
ISBN:9787559487995
出版社:江蘇鳳凰文藝
著編譯者:楊昌年
頁數:284
所在地:中國大陸 *此為代購商品
書號:1659554
可大量預訂,請先連絡。

編輯推薦
◆全面解讀中國古代諷刺小說的代表作;
◆通篇大白話,閱讀無障礙。培養學生閱讀興趣
◆用知識拓展的方式,全面解析古代通過科舉考試選舉官吏的制度
◆引領華文世界40年扛鼎之作,台灣同胞幾代人的經典製作。
◆數百萬讀者奉其為經典入門的必讀書目
◆名家導讀:龔鵬程親自作導讀推薦
◆優美白話翻譯·精準原典註釋
◆無須古文基礎,也能輕鬆讀懂

內容簡介
吳敬梓的《儒林外史》是中國諷刺小說的巔峰之作,真實地描繪了那個時代知識分子的命運浮沉,情操的高尚與卑劣尤其對人生的剖切與人性的透視,真實而鮮活,一向被稱為「實現正確理想的好書」。本書是改寫本,以范進、匡超人郭孝子、馬二先生、鳳四老爹等人物為主線,揭露士人精神的嚴重缺失,推崇平民高潔人物,標舉理想人生的範式。

作者簡介
楊昌年
台灣師範大學畢業。曾任靜宜學院中文系主任、台灣師大人文教育中心主任、韓國外國語大學客座教授、台灣師大教授。著有《現代詩的創作與欣賞》《現代散文新風貌》《現代小說》《古典小說名著析評》《唐傳奇名篇析評》等論評二十余種,小說集《會哭的樹》《相見爭如不見》。

目錄
說明 / 01
一、苦盡甘來的周進
(一)薛家集的新學堂 / 001
(二)梅相公譏笑老塾師 / 003
(三)王舉人的怪夢 / 004
(四)山窮水盡,峰迴路轉 / 006
二、范進的故事
(一)周學道憐憫貧老 / 010
(二)范進中舉 / 012
(三)名與利一「舉」齊來 / 017
(四)鄉紳新貴合作打秋風 / 019
(五)清官禁屠鬧出人命 / 024
(六)蘇軾不查荀玫 / 025
三、兄弟兩人大不同
(一)嚴貢生橫行鄉里 / 030
(二)二娘扶正大娘死 / 032
(三)嚴監生省油用一莖 / 034
(四)二相公迎親 / 035
(五)船上演出的鬧劇 / 037
(六)狠心大伯謀產興訟 / 039
四、郭孝子萬里尋親
(一)王老爺的預兆應驗 / 043
(二)衙門裡的三種聲音 / 045
(三)一盞醇醪心痛 / 047
(四)為尋親跋涉走天涯 / 049
(五)孤行萬里多奇遇 / 051
五、父是英雄兒好漢
(一)辛家驛響馬劫銀 / 056
(二)老和尚身陷險境 / 057
(三)自古英雄出少年 / 059
(四)青楓城一戰成功 / 063
(五)英雄心裏的抑鬱寒涼 / 066
六、婁家的兩位公子
(一)公子爺楓林訪賢 / 071
(二)蘧公孫入贅魯府 / 074
(三)新娘出題考爾夫 / 076
(四)楊執中的銅爐 / 078
(五)名士俠客一齊來 / 081
(六)鶯脰盛會和人頭會 / 083
七、遇仙記
(一)馬二先生的文章事業 / 089
(二)急友難傾囊相助 / 092
(三)書獃子游西湖 / 096
(四)仙人的魔術 / 100
八、匡超人前恭后倨
(一)馬二先生收盟弟 / 105
(二)謙遜的孝子人緣好 / 107
(三)回祿之災貴人扶助 / 111
(四)流浪客結交假斯文 / 114
(五)潘三爺見不得人的事 / 120
(六)得意的先儒匡子 / 123
九、真假牛布衣
(一)小牛郎求名冒姓氏 / 129
(二)借用官勢奚落舅丈人 / 132
(三)認了一個叔祖公 / 135
(四)發人陰私遭逐打 / 138
(五)還我的丈夫來 / 141
十、鮑家梨園行的滄桑
(一)倪老爹貧窮賣子 / 145
(二)義不受賄的老戲子 / 148
(三)道台老友題銘旌 / 151
(四)王太太的結婚鬧劇 / 152
(五)大哥哥找到了小弟弟 / 157
十一、莫愁湖名士盛會
(一)餓得死人的南京城 / 162
(二)為出名選文刻書 / 164
(三)江南數一數二的才子 166
(四)杜慎卿看到的妙人 / 169
(五)逞風流盛會莫愁湖 / 171
十二、不應徵辟的真處士
(一)尋銀子遠去天長縣 / 174
(二)大少爺的豪舉 / 178
(三)杜少卿破產移家 / 181
(四)為適性豪傑辭徵辟 / 184
十三、泰伯祠祭祀大典
(一)不可學天長杜儀 / 189
(二)殭屍動起來了 / 193
(三)標準的真儒虞博士 / 198
(四)盛世禮樂今朝重見 / 203
十四、奇女子和大將軍
(一)不屈不撓的沈瓊枝 / 207
(二)湯家的三個湯包 / 210
(三)立功將軍連降三級 / 213
(四)余大先生和餘二先生 / 216
(五)王三姑娘之死 / 218
十五、俠客行
(一)鳳四老爹 / 223
(二)假中書變成真中書 / 225
(三)俠客痛懲仙人跳 / 227
(四)大堂上的表演 / 229
(五)抱不平英雄代討債 / 231
(六)青樓名妓笑書呆 / 236
十六、平民中的高潔人物
(一)嶔崎磊落的王冕 / 240
(二)寫字的季遐年 / 243
(三)賣火紙筒的王太 / 245
(四)開茶館的蓋寬 / 246
(五)裁縫師傅荊元 / 248
附錄:吳敬梓與《儒林外史》
一、作者研究 / 252
二、作品研究 / 257

精彩書摘
一、苦盡甘來的周進
(一)薛家集的新學堂
山東省兗州府汶上縣的一處鄉村,叫作薛家集,百十來戶人家,都是務農的,村口的一座觀音庵,是集上公眾集會議事的所在。
這一年是明朝憲宗成化末年的正月初八,集上的人齊來庵里商議鬧龍燈的事兒,為首的申祥甫一進來就向和尚打起官腔:「和尚!你新年新歲,也該把菩薩面前香燭點勤些!阿彌陀佛!受了十方的錢鈔,也要享受。」又叫:「諸位都來看看:這琉璃燈里,只有一半的油。」指著一個穿得整齊點的老翁說:「不論別人,只這一位荀老爹,年三十晚上還送了五十斤油給你,白白都被你炒菜吃了,全不敬佛!」
和尚陪著小心,等他發過威風,過來伺候茶水。大家商議龍燈上廟的事兒,申祥甫道:「且住,等我親家來一同商議。」
正說著,外邊走進一個人來,兩隻紅眼圈,一副鐵鍋臉,幾根黃鬍子,歪戴著一頂瓦楞帽,身上青布衣服,就如油簍子一般,手裡拿著一根趕驢的鞭子。進門來跟眾人拱拱手,一屁股就坐在上席,這人姓夏,是薛家集的總甲 b。夏總甲吩咐和尚餵驢,說是議完了事還要去縣門口黃老爹家吃年酒。蹺起一條腿來,自己用拳頭捶腰,一面捶一面說道:「俺如今做了這總甲,倒反不如你們務農的快活!想這新年大節,縣太爺衙門裡,三班六房,哪一位不送帖子來?我怎好不去賀節?每天騎著這個驢,上縣下鄉,跑得個昏頭暈腦,趕得緊又被這瞎眼的畜牲在路上打個前失,把我跌了下來,跌得我腰胯腫疼。」申祥甫道:「新年初三,我備了個豆腐飯邀請親家,想必是有事沒來?」夏總甲道:「你還說哩!從新年這七八天來何曾得一個閑?恨不得長出兩張嘴來還吃不完。就像今天請我的黃老爹,就是縣太爺面前的大紅人,他抬舉我,我要是不到,豈不惹他見怪?」申祥甫道:「是西班的黃老爹,我聽說他從年裡頭就被老爺派出去辦事了,他家又沒兄弟、兒子,敢問那是誰做主人?」夏總甲道:「這你又不知道了,今天的酒,是快班李老爹請的,李家的房子小,所以把筵席擺在黃老爹的大廳上。」
談到龍燈,夏總甲作主叫大家出份子,硬派荀老爹出了一半,其餘各戶也都認了捐,事情算是說定了。申祥甫又說:「孩子大了,今年要請一個先生,就在這觀音庵里做個學堂。」商議著要去城裡請先生,夏總甲道:「先生倒是現成的有著一個,就是城裡顧老相公家裡請的一位,姓周,官名叫做周進,年紀六十多歲,前任老爺取過他的頭名,卻還不曾中秀才 a。顧家請了他三年,去年顧家的小舍人就中了,和咱鎮上梅玖一齊中的。那天高中回來,小舍人頭戴方巾,身上披著大紅綢,騎著縣太爺棚子里的馬,大吹大打來到家門口,俺衙門的人都攔著敬酒。後來請出周先生來,顧老相公親自敬酒三杯,把他尊坐首席,點了一本戲,是梁灝八十歲中狀元的故事。顧老相公為這戲心裏不太喜歡,落後戲文唱到梁灝的學生卻是十七八歲就中了狀元,知道是替他兒子發兆,這才高興了。你們若要請先生,俺去替你們把周先生請來。」
眾人聽了說好

前言/序言
致讀者書
楊昌年
親愛的朋友:
吳敬梓(1701—1754)以溫和含蓄的筆調寫下的《儒林外史》,不僅是明清小說中的傑作之一,更是諷刺小說中最好的一部。在中國風行了兩百多年,在英國、日本都有譯本,可見它擁有讀者之眾與受到推崇喜愛的程度。
在改寫《儒林外史》的卷首,筆者願將這本書的重點做一簡介,提供給讀者們參考:
一、藝術手法。《儒林外史》創作手法的佳妙,在於作者能夠確切把握客觀的原則,寫盡當時社會人性人生的各種缺失醜態,反諷的筆觸始終冷靜,絕不主觀。就因為沒有作者的批評引導,使讀者們常要自去尋索,因此就有了「參與感」,這一點最能符合要求主動、不願被動的人性。同時重視自我努力之後的獲得,是人類另一種共性。當我們在作者提供廣大的想象天地里去品味尋索,所得的感性和理念,都是自我努力的收穫,珍惜之餘,感受特別深刻,而作者創作的效應也就自然地發揮具備。
二、社會寫實。《儒林外史》假託明代,事實上寫的是作者身處的清代。在篇中我們可以看到當時的政治腐敗、官吏貪污、賞罰不公、貧富懸殊、文字獄鉗制思想不得自由、社會風氣卑劣敗壞寫實的深刻,使得生活在當代的我們觸目驚心,了解到除舊布新曆程的艱難不易。前人嚮往而不可得的,在我們卻都擁有了。我們不但應當珍惜,更應以惕厲之心繼續改進,以避免重蹈覆轍。
三、禮教腐惡與八股害人。這是作者最為痛恨的地方。傳統的習俗不是不好,而是並非完全都好。由篇中王三姑娘之死的一段,可以看出當時禮教的曲解,腐惡的影響甚至人性人情的泯滅。我們現代人,雖然再也不會受到被迫纏足、婚姻不得自主、夫死守節掙一座貞節牌坊、君要臣死臣不得不死等的迫害,但在人群社會中,除舊布新的觀念是永遠沒有止境的,對於現存的風氣習俗,我們還該檢討,要求繼續改進才是。另一重點:舊時代的八股文科場取士,士人只有一條路可走。由於所學的狹隘,使得士人不學無術,中了進士還不知蘇軾是誰,只知道做官求名求利。士風
的惡劣敗壞,名士們虛偽造作、清客們招搖撞騙,科舉不利,失意的士人精神漂浮士人們失去了理想志向,甚至失去了人格。
所謂「士大夫無恥,是為國恥」。讀書人是民眾的中堅,鄙陋既是如此,國家又怎能進步興盛?世上原無絕對完善的制度,任何制度都要因應時空不同的環境而改變。我們現行的考試製度是否合理?人才是否都能獲得適當的運用、智能的充分發揮來為社會、國家服務?舊時代的不幸已經過去了,新時代里未臻理想之處還
有待我們去努力改進。
四、啟示理想人生。作者眷戀儒家至善社會,以禮樂治世,確是積極地消弭罪惡於事先,它的自然和理想,更勝於法治的消極制裁於事后。我們殷切希望,現代的法治能與古代的禮樂精神相糅合,以期相輔相成,達到完美理想。此外,作者啟示士人要講究文行出處,特別推崇平民高潔人物,強調做人比做官重要,學問可貴,適性的生活尤其可貴,人格比富貴更重要。作者啟示我們必要自覺、自重,樹立人格,強化自我,實在是語重心長,為切合時弊癥結的根本解救之方。
《儒林外史》對人生的切剖與人性的透視,真實鮮活,那些人物的缺失,常就是現代人的缺失,在書中發現親切熟悉的人物,很可能就在我們身邊,甚至就是我們自己。《儒林外史》是在提醒我們現代人,快就人性的缺失謀求適當調整,那實在是人人都該警惕,都要起而力行的了。
《儒林外史》的不朽價值,就是在它具備著現代感:它所顯示的社會形象,部分就如同現代的社會;它所啟示的人生理想,正是我們現代人迫切需要的指南針。它——就是這樣一本宣告人性尊嚴、促使人性向善、實現人生理想的好書。
在這套「中國歷代經典寶庫」中,筆者應邀改寫《儒林外史》。感到自己從事教育工作,多年來所努力的就是協助學生們認知自我,強化自我。改寫《儒林外史》的意義作用,正與我的素志理想吻合。相信在「經典寶庫」問世之後,必能對廣大讀者們提供啟發和幫助。


詳細資料或其他書籍請至台灣高等教育出版社查詢,查後請於PChome商店街私訊告知ISBN或書號,我們即儘速上架。
規格說明
運送方式
已加入購物車
已更新購物車
網路異常,請重新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