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遊記-取經的卡通 黃慶萱 龔鵬程 林明峪 9787559487971 【台灣高等教育出版社】

圖書均為代購,正常情形下,訂後約兩周可抵台。
物品所在地:中國大陸
原出版社:江蘇鳳凰文藝
NT$369
商品編號:
供貨狀況: 尚有庫存

此商品參與的優惠活動

加入最愛
商品介紹
*完成訂單後正常情形下約兩周可抵台
*本賣場提供之資訊僅供參考,以到貨標的為正確資訊。
印行年月:202407*若逾兩年請先於私訊洽詢存貨情況,謝謝。
台灣(台北市)在地出版社,每筆交易均開具統一發票,祝您中獎最高1000萬元。
書名:西遊記-取經的卡通
ISBN:9787559487971
出版社:江蘇鳳凰文藝
著編譯者:黃慶萱 龔鵬程 林明峪
頁數:224
所在地:中國大陸 *此為代購商品
書號:1659558
可大量預訂,請先連絡。

編輯推薦
◆《中國歷代經典寶庫》經典回歸!堪稱華語世界影響最大、水平最高的一套中華傳統文化系列叢書。
◆華文世界暢銷30年,數百萬讀者奉其為文學啟蒙必讀書目!更被譽為「最低門檻的中國文化閱讀書目」。
◆名家導讀:龔鵬程親自作導讀推薦。
◆中國古代第一部浪漫主義神魔小說,龔鵬程教授主筆改寫。
◆孫悟空、唐僧、豬八戒、哪吒、紅孩兒等主要人物家喻戶曉,深受喜愛。
◆被翻譯成日、英、法、德、俄等多國文字,傳播廣泛。
◆無須古文基礎,也能輕鬆讀懂。

內容簡介
《西遊記》是中國神話小說的代表作品,描寫唐僧師徒四人去西天取經的故事。一本正經的「卡通好人」,帶著刁鑽好鬥的「卡通英雄」、憨呆逗笑的「卡通小丑」、沒有脾氣的「卡通忠僕」,為求取真經,跋山涉水,一路西行,與各種妖魔鬼怪鬥智鬥力,最後抵達西天極樂世界。本書是精編白話版,一冊之中,十幾萬字,再現了《西遊記》的精華。

作者簡介
黃慶萱
台灣師範大學文學博士。曾任教於台灣師範大學、香港浸會大學、香港中文大學、韓國外國語大學、韓國高麗大學。著有《修辭學》《中國文學鑒賞舉隅》《學林尋幽》《周易縱橫談》《與君細論文》《史記漢書儒林列傳疏證》等。
林明峪
台灣淡江文理學院(今台灣淡江大學)中文系畢業。曾任民生報記者、編輯。現已退休,優遊林下,雅好木頭雕刻。著有《歷代名流趣談》《禪機》《台灣民間禁忌》《媽祖傳說》《淡水河故事》《東北角傳奇》等。
龔鵬程
台灣師範大學文學博士。曾任台灣南華大學、台灣佛光大學校長等職。現任北京大學教授。精通中國文學、史學、哲學、宗教,是當代享譽海內外華人世界的頂級學者和著名思想家。且精通武術、書法,深廣的學力貫通古今、融會中西。勤于著述,已出版《中國文學史》等一百五十余種。

精彩書評
每個民族都有它自己的經典。經典常讀常新,當時對經典的現代解讀目前也仍未過時,依舊在散光發熱,滋養民族新一代的靈魂。我很幸運,也曾參与到這一場歌唱青春的行列中,去貢獻微末。
——學者 龔鵬程
中國的古典知識,應該而且必須為全民所共享。
——學者、出版人 高上秦
每個人精力有限,讀書便需要有所選擇,經典當中也要再精選,可以按照名人、名著、名篇、名句的順序往下聚焦。這套叢書不僅作者國學涵養深厚,而且歷經多次出版和修訂,可謂精益求精。值得一讀,我下定決心將來每個月堅持讀1本,用5年時間把它讀完。
——歷史學家 閻崇年
研究這些古代思想家的遺產,可以讓我們更好地了解我們的史性文化基因,首先了解我們自己,是為了更好地了解他人,了解世界。
——作家、學者 梁曉聲
民族傳統文化轉化為現代核心價值觀,不僅是理論問題,更是實踐問題。《中國歷代經典寶庫》三十多年在台灣出版,到今天的成功引進,本身就是可貴的實踐。我很願意推薦這套《中國歷代經典寶庫》,因為我覺得這套書,做了很多有益的工作,拉近了當代青年和中國傳統文化的關係。
——學者 解璽璋
中國文化在書中盡收眼底。
——學者 張頤武

目錄
遙遙取經路 關關斗邪魔
一、花果山水簾洞猴王的一段傳奇 / 003
二、學會七十二種變化及筋斗雲 / 005
三、仗著如意金箍棒 勾銷生死簿 / 012
四、官拜弼馬溫 號稱齊天大聖 / 017
五、偷吃蟠桃仙酒金丹 身陷天羅地網 / 021
六、踢翻八卦爐卻逃不出如來佛的手掌心 / 027
七、觀音菩薩奉如來旨意尋找取經人 / 029
八、三藏取經路過五行山救出孫悟空 / 034
九、蛇盤山鷹愁澗玉龍誤吞白馬 / 041
十、高老莊雲棧洞豬八戒出醜 / 044
十一、流沙河裡跳出一個沙悟凈 / 051
十二、松柏林內菩薩考驗取經人 / 054
十三、五庄觀的一場人蔘果糾紛 / 059
十四、蓮花洞開金角銀角的玩笑 / 073
十五、路過車遲國與虎仙鹿仙羊仙鬥法 / 094
十六、金洞獨角兕大王威風八面 / 106
十七、誤喝子母河水 與如意真仙大打出手 / 115
十八、擺脫女兒國不巧又陷琵琶洞 / 120
十九、路阻火焰山 三借芭蕉扇大戰牛魔王 / 134
二十、才出盤絲洞 又入黃花觀 / 147
二十一、獅駝洞獅駝國如來顯聖 / 157
二十二、終於跋涉到靈山雷音寺 / 184
附錄 原典精選
第一回 靈根育孕源流出 心性修持大道生 / 197
第六回 觀音赴會問原因 小聖施威降大聖 / 201
第七回 八卦爐中逃大聖 五行山下定心猿 / 202
第三十一回 豬八戒義激猴王 孫行者智降妖怪 / 205
第三十八回 嬰兒問母知邪正 金木參玄見假真 / 206
第三十九回 一粒金丹天上得 三年故主世間生 / 207
第六十六回 諸神遭毒手 彌勒縛妖魔 / 210
第七十二回 盤絲洞七情迷本 濯垢泉八戒忘形 / 211

精彩書摘
一、花果山水簾洞猴王的一段傳奇
傳說盤古開天闢地時,天地之間原瀰漫著一大片陰沉沉的雲霧。過了一些時候,一股從海中鼓盪而來的旋風,卻將這片愁雲慘霧給卷散了,霎時天朗氣清,大地豁然呈現出四塊大陸:東勝神洲、西牛賀洲、南贍部洲、北巨蘆洲。
且說那股旋風刮散雲霧之後,又嗖地卷回海中。那落處正是東勝神洲傲來國東方海外的一座孤島,這座島名叫花果山,乃是四大洲陸東向的祖脈,天地生成的一塊靈地。就在花果山的山頂上,有一塊高三丈六尺五寸,周圍二丈四尺、九竅八孔的靈石,自開天闢地以來,感受日月的精華以及風雲的噓吹,也不知過了多久,忽地一聲巨響,石頭迸裂,從裏面跳出一隻猴子來。
說也奇怪,這隻石猴一落地就睜著眼睛四處亂瞧,兩眼所射出的二道金光,直射到天庭。然後叩頭拜了天地四方,感激生育之恩,隨即蹦蹦跳跳奔下山去,吱吱呀呀地混入樹林里的一夥猴子當中。等到他和眾猴子們一塊兒玩耍,吃了野果、山泉之後,兩眼的金光也就逐漸消失了。
寒來暑往,不知不覺又到了一年中的夏季,這日正值天氣炎熱。只見一群花果山的猴子躲在松蔭底下玩耍,攀樹枝的、倒豎蜻蜓的、搔癢的、揪毛的、捉虱子的、剔指甲的、挨的、擠的、扯的,喧鬧成一堆。如此玩耍了一會兒,總是耐不住燥熱,不知被誰一聲呼喚,大家爭先恐後地奔向樹林后的那條山澗沖涼去。
這條山澗流到這兒,轉彎成一口天然池子,水流清淺,眾猴紛紛縱跳下去,嘰嘰喳喳的歡呼聲此起彼伏,頃刻間把一彎平靜的池水,潑濺出一片十分耀眼的水花與泡沫。可是時間一久,興味無形中大大地減低,膩了胃口,再也玩不出什麼花樣。就在這個沉悶的當兒,突然有隻猴子開口喊說:「咦,這條澗水不知從哪兒流來的?趁今日午後沒事,大家何不去尋它的源頭看看?」發一聲喊,早有千百隻猴子爭著從水中爬出來,濕淋淋地就往上游跑。一連轉過好幾座樹林,抬頭果然望見一道白練似的瀑布,從半空中倒懸下來,轟雷般地響著。眾猴奔到瀑布底下,不禁拍手歡呼:「哇,好壯觀的瀑布!」在讚不絕口聲中,忽聽一猴高聲喊叫:「各位,看哪一個有膽量的,跳入瀑布裏面,尋出個源頭來,我們就拜他為王。」
眾猴異口同聲表示贊成,可是你推我讓,就是沒有一隻猴子敢跳進去。這時候,忽然從猴群當中閃出那隻石猴,自告奮勇地說:「啊哈,讓我來試試!」說著,兩腳一蹬,跳入瀑布裏面。等他兩腳著地,抹眼一看,原來瀑布後面並沒有水,卻有一座鐵板橋,橋頭立著一塊石碑,碑上刻著十個字:「花果山福地,水簾洞洞天」。橋的那邊,竟是一幢天然鑿成的石屋,屋內有石床、石灶、石鍋、石碗、石盆、石凳、石椅等,樣樣俱全;又有花草松竹點綴其間,渾然像座人間仙境。
前前後後巡視了一圈,石猴自然喜出望外,三步並作兩步地跳出瀑布外面,對著眾猴呵呵笑。眾猴急忙將他圍住,你一言我一語地問水有多深多淺。石猴搖手說:「沒水,沒水,卻是一座天賜的洞天福地!」把剛才所見說了一遍。眾猴一聽,個個歡喜,你呼我嚷地跟隨石猴跳入瀑布中;一些膽小的,一個個探頭縮頸,抓耳撓腮,驚恐了一會兒,也陸續跳進去。
跳過橋頭,一來新奇,二來頑劣,一個個爭床奪椅,搶碗占灶,搬過來,挪過去,沒有半晌安靜時刻,直折騰到筋疲力盡,方才止住。這時,只聽那隻石猴端坐在一張石桌上頭喝聲:「諸位,說話算話!剛才你們同意誰有膽量先進來的,就拜他為王。如今我進來又出去,出去又進來,帶領各位共享這塊洞天福地,現在怎不拜我為王?」
眾猴聽說,不分老的少的,立即跪下叩頭,?呼三聲「大王千歲」。從此以後,石猴登上水簾洞的寶位,將「石」字隱去,改稱「美猴王」。

前言/序言
總序
龔鵬程
每個民族都有它自己的經典。經,指其所載之內容足以作為後世的綱維;典,謂其可為典範。因此它常被視為一切知識、價值觀、世界觀的依據或來源。早期只典守在神巫和大僚手上,後來則成為該民族累世傳習、諷誦不輟的基本典籍,或稱核心典籍,甚至是「聖書」。
中國文化總體上的經典是六經:《詩》《書》《禮》《樂》《易》《春秋》。依此而發展出來的各個學門或學派,另有其專業上的經典,如墨家有其《墨經》。老子後學也將其書視為經,戰國時便開始有人替它作傳、作解。兵家則有其《武經七書》。算家亦有《周髀算經》等所謂《算經十書》。流衍所及,竟至喝酒有《酒經》,飲茶有《茶經》,下棋有《弈經》,相鶴相馬相牛亦皆有經。此類支流稗末,固然不能與六經相比肩,但它們代表了在各自那一個領域中的核心知識地位,是很顯然的。
我國歷代教育和社會文化,就是以六經為基礎來發展的。直到清末廢科舉、立學堂以後才產生劇變。但當時新設的學堂雖仿洋制,卻仍保留了讀經課程,以示根本未隳。辛亥革命后,蔡元培擔任教育總長才開始廢除讀經。接著,他主持北京大學時出現的新文化運動更進一步發起對傳統文化的攻擊。趨勢竟由廢棄文言,提倡白話文學,一直走到深入的反傳統中去。
台灣的教育發展和社會文化意識,其實也一直以延續五四精神自居,故其反傳統氣氛及其體現於教育結構中者,與大陸不過程度略異而已,僅是社會中還遺存著若干傳統社會的禮俗及觀念罷了。後來,台灣才惕然警醒,開始提倡「文化復興運動」,在學校課程中增加了經典的內容。但不叫讀經,乃是摘選「四書」為《中國文化基本教材》,以為補充。另成立「文化復興委員會」,開始做經典的白話註釋,向社會推廣。
文化復興運動之功過,誠乎難言,此處也不必細說,總之是雖調整了西化的方向及反傳統的勢能,但對社會民眾的文化意識,還沒能起到普遍警醒的作用;了解傳統、閱讀經典,也還沒成為風氣或行動。
20世紀70年代後期,高信疆、柯元馨夫婦接掌了當時台灣第一大報《中國時報》的副刊與出版社編務,針對這個現象,遂策劃了《中國歷代經典寶庫》這一大套書。精選影響人們最為深遠的典籍,包括了六經及諸子、文藝各領域的經典,遍邀名家為之疏解,並附錄原文以供參照,一時社會震動,風氣丕變。
其所以震動社會,原因一是典籍選得精切。不蔓不枝,能體現傳統文化的基本匡廓。二是體例確實。經典篇幅廣狹不一、深淺懸隔,如《資治通鑒》那麼龐大,《尚書》那麼深奧,它們跟小說戲曲是截然不同的。如何在一套書里,用類似的體例來處理,很可以看出編輯人的功力。三是作者群涵蓋了幾乎全台灣的學術精英,群策群力,全面動員。這也是過去所沒有的。四是編審嚴格。大部叢書,作者龐雜,集稿統稿就十分重要,否則便會出現良莠不齊之現象。這套書雖廣徵名家撰作,但在審定正訛、統一文字風格方面,確乎花了極大氣力。再加上撰稿人都把這套書當成是寫給自己子弟看的傳家寶,寫得特別矜慎,成績當然非其他的書所能比。五是當時高信疆夫婦利用報社傳播之便,將出版與報紙媒體做了最好、最徹底的結合,使得這套書成了家喻戶曉、眾所翹盼的文化甘霖,人人都想一沾法雨。六是當時出版採用豪華的小牛皮燙金裝幀,精美大方,輔以雕花木櫃。雖所費不貲,卻是經濟剛剛騰飛時一個中產家庭最好的文化陳設,書香家庭的想象,由此開始落實。許多家庭乃因買進這套書,彷彿種下了詩禮傳家的根。
高先生綜理編務,輔佐實際的是周安托兄。兩君都是詩人,且俠情肝膽照人。中華文化復起、國魂再振、民氣方舒,則是他們的理想,因此編這套書,似乎就是一場織夢之旅,號稱傳承經典,實則意擬宏開未來。
我很幸運,也曾參与到這一場歌唱青春的行列中,去貢獻微末。先是與林明峪共同參与黃慶萱老師改寫《西遊記》的工作,繼而再協助安托統稿,推敲是非,斟酌文辭。對整套書說不上有什麼助益,自己倒是收穫良多。
書成之後,好評如潮,數十年來一再改版翻印,直到現在。經典常讀常新,當時對經典的現代解讀目前也仍未過時,依舊在散光發熱,滋養民族新一代的靈魂。只不過光陰畢竟可畏,安托與信疆俱已逝去,來不及看到他們播下的種子繼續發芽生長了。
當年參与這套書的人很多,我僅是其中一員小將。聊述戰場,回思天寶,所見不過如此,其實說不清楚它的實況。但這個小側寫,或許有助於今日閱讀這套書的讀者理解該書的價值與出版經緯,是為序。


詳細資料或其他書籍請至台灣高等教育出版社查詢,查後請於PChome商店街私訊告知ISBN或書
規格說明
運送方式
已加入購物車
已更新購物車
網路異常,請重新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