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殘遊記-晚清市井百態 簡錦松 9787559487919 【台灣高等教育出版社】

圖書均為代購,正常情形下,訂後約兩周可抵台。
物品所在地:中國大陸
原出版社:江蘇鳳凰文藝
NT$356
商品編號:
供貨狀況: 尚有庫存

此商品參與的優惠活動

加入最愛
商品介紹
*完成訂單後正常情形下約兩周可抵台
*本賣場提供之資訊僅供參考,以到貨標的為正確資訊。
印行年月:202407*若逾兩年請先於私訊洽詢存貨情況,謝謝。
台灣(台北市)在地出版社,每筆交易均開具統一發票,祝您中獎最高1000萬元。
書名:老殘遊記-晚清市井百態
ISBN:9787559487919
出版社:江蘇鳳凰文藝
著編譯者:簡錦松
頁數:256
所在地:中國大陸 *此為代購商品
書號:1659555
可大量預訂,請先連絡。

編輯推薦
l 《中國歷代經典寶庫》全新經典回歸!華文世界暢銷30年,數百萬讀者奉其為歷史入門書目,更被譽為「最低門檻的中國文化閱讀書目」。
l 《老殘遊記》,晚清四大譴責小說之一,聯合國教科文組織認定的世界文學名著,已被翻譯成英文、法文、德文、日文等多種文字,備受嚴復、王國維、魯迅、林語堂等文學大師推崇。
l 知名學者簡錦松教授解讀《老殘遊記》,改寫版本精練傳神、通俗易懂、追求創新。幫助讀者輕鬆讀懂中國古典小說的文化內涵。
l 龔鵬程鄭重作序,高上秦、閻崇年、梁曉聲、解璽璋、張頤武等眾多學者誠摯推薦。
l 採用進口特種雲宣紙和燙印工藝,盡顯經典厚重風格,質感滿滿,閱讀舒適。

內容簡介
《老殘遊記》一部充滿文學魅力和深刻內涵的晚清著名長篇小說,被王國維讚頌「足以與英國高水平的小說媲美」。該書以江湖郎中老殘的遊歷為主線,串聯起晚清社會的一幅幅社會眾生相,展開了對當時社會政治、經濟、文化的全面書寫。
知名學者簡錦松教授解讀《老殘遊記》,以權威版本為底本,在尊重原著的寫作風格基礎上,將白話文版本改寫得精練傳神,通俗易懂,語言不因襲陳詞,追求創新,其中對大明湖風光、黃河冰雪以及明湖居聽書的描繪等藝術成就尤高,幫助廣大讀者以簡便的方式,認識這部內容含量豐富奇絕的作品。

作者簡介
簡錦松
台灣師範大學博士。曾任教於台灣中山大學中文系,研究領域為中國古典詩詞創作、明代文學、古籍之現代應用等。著有《明代文學批評研究》《唐詩現地研究》《杜甫夔州詩現地研究》《親身實見:杜甫詩與現地學》《山川為證:東亞古典文學現地研究舉隅》《錦松詩稿》等。

精彩書評
每個民族都有它自己的經典。經典常讀常新,當時對經典的現代解讀目前也仍未過時,依舊在散光發熱,滋養民族新一代的靈魂。我很幸運,也曾參与到這一場歌唱青春的行列中,去貢獻微末。
——學者 龔鵬程
中國的古典知識,應該而且必須為全民所共享。
——學者、出版人 高上秦
每個人精力有限,讀書便需要有所選擇,經典當中也要再精選,可以按照名人、名著、名篇、名句的順序往下聚焦。這套叢書不僅作者國學涵養深厚,而且歷經多次出版和修訂,可謂精益求精。值得一讀,我下定決心將來每個月堅持讀1本,用5年時間把它讀完。
——歷史學家 閻崇年
研究這些古代思想家的遺產,可以讓我們更好地了解我們的史性文化基因,首先了解我們自己,是為了更好地了解他人,了解世界。
——作家、學者 梁曉聲
民族傳統文化轉化為現代核心價值觀,不僅是理論問題,更是實踐問題。《中國歷代經典寶庫》三十多年在台灣出版,到今天的成功引進,本身就是可貴的實踐。我很願意推薦這套《中國歷代經典寶庫》,因為我覺得這套書,做了很多有益的工作,拉近了當代青年和中國傳統文化的關係。
——學者 解璽璋
中國文化在書中盡收眼底。
——學者 張頤武
中國近一百年內無此小說。——嚴復
不意中國亦有此人!可與英國小說平行。——王國維
敘景狀物,時有可觀,作者信仰,並見於內。——魯迅
文字之機趣,描寫之生動,有眼者自會辨別。——林語堂
只有精細的觀察能供給這種描寫的底子,只有樸素新鮮的活文字能供給這種描寫的工具。
——胡適
前有曹雪芹,後有劉鐵雲。——周汝昌

目錄

目錄
第一章 蓬閣風多,敗檣波立,夢回少駐初程 / 001
第二章 過千年曆下,正水霽煙澄 / 010
第三章 自曹府,傳聞酷吏;寒天孤旅,忽遇良朋 / 028
第四章 訪賢蹤,驚虎桃山,人入仙城 / 069
第五章 凍河夜話,問愁娥,堤決生靈 / 108
第六章 又大案聯翩,奇冤似海,誰救嚴刑 / 138
第七章 借箸更謀長策,沉冥事,探訪分明 / 167
第八章 趁新春花燭,匆匆雙燕南征 / 194
總論 / 205
附錄 原典精選
第一回 元機旅店傳龍語 素壁丹青繪馬鳴 / 225
第六回 斗姥宮中逸雲說法 觀音庵里環翠離塵 / 233

精彩書摘
白妞與黑妞說書
次日,老殘六點鐘起來,問明了明湖居開唱的時間,本是下午一點,但是通常要在上午十點鐘以前到,才有位子。那明湖居並不在大明湖邊,只因為濟南城以大明湖出了名,所以借了來做戲園子的名字。進了園門,有一百多張椅子,排列在戲台前,大多數都坐滿了人,只有七八張桌子空著,都貼著撫院定、學院定、道署定的精緻標籤。
老殘看了半天,沒有可以坐的地方,只好在袖子里數了兩百個錢,送給看座位的,才算弄了一條板凳,在人縫裡坐下。
坐了不久,只見那王夢湘穿著一件狐皮大褂,搖搖擺擺地進來,和他一起來的,還有幾個二三十歲的人,都穿得十分光鮮,大概是貴胄公子之流。幾個人指手畫腳地談笑著,一齊走到前面空著的席位坐下。老殘抬頭朝他點了點頭,他卻沒有看見。老殘看看表,已經快十一點鐘了。
又過一會兒,只見門口車轎漸漸多起來了,來的都是官員,穿了便衣,帶著家人,陸續進來。不到十二點鐘,前面幾張空桌,也都坐滿了。不時還有人進來找座位,也有幾個人也搬了條短凳在夾縫中挨擠著坐。
老殘見台上有人出來,忙將吃剩的燒餅包好,注意起來;只見那人穿著一件藍布長衫,長長的臉兒,滿臉疙瘩,彷彿像干皺的福橘皮似的;然而舉止行動之間,卻給人一種沉靜穩重的感覺。
那人走出台來,淺淺地作了一個揖,也不說話,自顧自地在半桌後面靠左的一張椅子上坐下,慢騰騰地將那三弦子取來,隨便和了一和弦,彈了一二支流行小調,這時聽的人也有幾個,大概都是像老殘一樣,剛從外地聞名而來的;那本地人很少留心去聽他。
不久,弦音一轉,忽然彈出一支大調,也不知道這是什麼曲牌子,只聽他彈到後來,全用輪指,那幾根手指,像滑珠一般地滾動,曲音便抑揚頓挫起來,恍如有幾十根弦、幾百根指頭,一起彈開來似的。這時台下叫好的聲音,一陣一陣地轟起來,說也奇怪,並沒有把那弦音壓下去。這曲彈罷,那人才停下來休息。後台有人送上茶去,台下也有不少人四處走動,鬧成一片。
停了幾分鐘,忽聽許多掌聲,老殘抬頭看去,原來那帘子裏面走出來一個姑娘,大約十六七歲,長長的鴨蛋臉兒,梳了一個矮髻,戴了一副銀耳環,看起來倒還娟秀;身上一條藍布外褂兒,配上藍布褲子,都是黃布鑲滾的邊,雖然是粗布衣裳,也覺得潔凈可愛。她走了幾步,先朝下面點點頭,這才走到半桌後面右邊的椅子上坐下。
那彈弦子的,等姑娘坐好,便取了弦子,錚錚鏦鏦地彈起來了。這姑娘便站起身來,左手拿著梨花簡兒,夾在指縫裡叮叮噹噹地搖起來,與那弦子聲音相應;右手拿起鼓槌子,凝神聽那弦子節奏,忽然鼓聲一振,已經唱了起來。
初時歌喉初發,只覺得字字清脆,聲聲婉轉;漸漸的,像乳鶯出谷,新燕歸巢,令人應接不暇;每句七字,每段十幾句,有快的,有慢的,有時聲音低,有時聲音高;其中轉腔換調的地方,變化無窮。好像過去幾十年所聽過的曲子,都不是曲子,只有這一段,才是真正的曲子。老殘凝神聽了不久,那女子一曲唱完,仍舊走進後面去了。
這時滿園子的人,談談笑笑,賣瓜子、落花生、山裡紅、核桃仁的,高聲喊叫著賣,滿園子里聽來,都是人聲,老殘左右看看,覺得沒有什麼意思,便想走到王夢湘那裡去,忽聽旁座兩人說了幾句話。
其中一個低聲問道:「剛才這個就是白妞了?」
另一個道:「不是,這是黑妞,是白妞的妹妹,她的本領是白妞教的,若比起白妞來,不知道還差多遠呢。」
原先那個人道:「唱到這樣的地步,還能更好嗎?」
另一人又道:「你不知道,所以說黑妞好了。其實,黑妞的好處,你可以一點一點說出來,等一下你聽到白妞唱的,她的好處,你一定說不出來。黑妞的好處,別人也可以學到;白妞的好處,別人是學不到的。」
原先那個人還不服氣。只聽另一人又道:「你不相信?你想這幾年好玩耍的人,誰不學她的調子呢?就是窯子里的姑娘們,也都學她,只是頂多有一兩句到黑妞的地步,若是白妞的好處,從沒有一個人能及她十分里的一分。」

前言/序言
總序
用經典滋養靈魂
龔鵬程
每個民族都有它自己的經典。經,指其所載之內容足以作為後世的綱維;典,謂其可為典範。因此它常被視為一切知識、價值觀、世界觀的依據或來源。早期只典守在神巫和大僚手上,後來則成為該民族累世傳習、諷誦不輟的基本典籍,或稱核心典籍,甚至是「聖書」。
中國文化總體上的經典是六經:《詩》《書》《禮》《樂》《易》《春秋》。依此而發展出來的各個學門或學派,另有其專業上的經典,如墨家有其《墨經》。老子後學也將其書視為經,戰國時便開始有人替它作傳、作解。兵家則有其《武經七書》。算家亦有《周髀算經》等所謂《算經十書》。流衍所及,竟至喝酒有《酒經》,飲茶有《茶經》,下棋有《弈經》,相鶴相馬相牛亦皆有經。此類支流稗末,固然不能與六經相比肩,但它們代表了在各自那一個領域中的核心知識地位,是很顯然的。
我國歷代教育和社會文化,就是以六經為基礎來發展的。直到清末廢科舉、立學堂以後才產生劇變。但當時新設的學堂雖仿洋制,卻仍保留了讀經課程,以示根本未隳。辛亥革命后,蔡元培擔任教育總長才開始廢除讀經。接著,他主持北京大學時出現的新文化運動更進一步發起對傳統文化的攻擊。趨勢竟由廢棄文言,提倡白話文學,一直走到深入的反傳統中去。
台灣的教育發展和社會文化意識,其實也一直以延續五四精神自居,故其反傳統氣氛及其體現於教育結構中者,與大陸不過程度略異而已,僅是社會中還遺存著若干傳統社會的禮俗及觀念罷了。後來,台灣才惕然警醒,開始提倡「文化復興運動」,在學校課程中增加了經典的內容。但不叫讀經,乃是摘選「四書」為《中國文化基本教材》,以為補充。另成立「文化復興委員會」,開始做經典的白話註釋,向社會推廣。
文化復興運動之功過,誠乎難言,此處也不必細說,總之是雖調整了西化的方向及反傳統的勢能,但對社會民眾的文化意識,還沒能起到普遍警醒的作用;了解傳統、閱讀經典,也還沒成為風氣或行動。
20世紀70年代後期,高信疆、柯元馨夫婦接掌了當時台灣第一大報《中國時報》的副刊與出版社編務,針對這個現象,遂策劃了《中國歷代經典寶庫》這一大套書。精選影響人們最為深遠的典籍,包括了六經及諸子、文藝各領域的經典,遍邀名家為之疏解,並附錄原文以供參照,一時社會震動,風氣丕變。
其所以震動社會,原因一是典籍選得精切。不蔓不枝,能體現傳統文化的基本匡廓。二是體例確實。經典篇幅廣狹不一、深淺懸隔,如《資治通鑒》那麼龐大,《尚書》那麼深奧,它們跟小說戲曲是截然不同的。如何在一套書里,用類似的體例來處理,很可以看出編輯人的功力。三是作者群涵蓋了幾乎全台灣的學術精英,群策群力,全面動員。這也是過去所沒有的。四是編審嚴格。大部叢書,作者龐雜,集稿統稿就十分重要,否則便會出現良莠不齊之現象。這套書雖廣徵名家撰作,但在審定正訛、統一文字風格方面,確乎花了極大氣力。再加上撰稿人都把這套書當成是寫給自己子弟看的傳家寶,寫得特別矜慎,成績當然非其他的書所能比。五是當時高信疆夫婦利用報社傳播之便,將出版與報紙媒體做了最好、最徹底的結合,使得這套書成了家喻戶曉、眾所翹盼的文化甘霖,人人都想一沾法雨。六是當時出版採用豪華的小牛皮燙金裝幀,精美大方,輔以雕花木櫃。雖所費不貲,卻是經濟剛剛騰飛時一個中產家庭最好的文化陳設,書香家庭的想象,由此開始落實。許多家庭乃因買進這套書,彷彿種下了詩禮傳家的根。
高先生綜理編務,輔佐實際的是周安托兄。兩君都是詩人,且俠情肝膽照人。中華文化復起、國魂再振、民氣方舒,則是他們的理想,因此編這套書,似乎就是一場織夢之旅,號稱傳承經典,實則意擬宏開未來。
我很幸運,也曾參与到這一場歌唱青春的行列中,去貢獻微末。先是與林明峪共同參与黃慶萱老師改寫《西遊記》的工作,繼而再協助安托統稿,推敲是非,斟酌文辭。對整套書說不上有什麼助益,自己倒是收穫良多。
書成之後,好評如潮,數十年來一再改版翻印,直到現在。經典常讀常新,當時對經典的現代解讀目前也仍未過時,依舊在散光發熱,滋養民族新一代的靈魂。只不過光陰畢竟可畏,安托與信疆俱已逝去,來不及看到他們播下的種子繼續發芽生長了。
當年參与這套書的人很多,我僅是其中一員小將。聊述戰場,回思天寶,所見不過如此,其實說不清楚它的實況。但這個小側寫,或許有助於今日閱讀這套書的讀者理解該書的價值與出版經緯,是為序。
致讀者書
簡錦松
親愛的朋友:
歲聿云暮,轉眼就過了老殘在黃河堤上,欣賞凍河冰雪的月份。我的小樓底下,杜鵑花疏疏落落地開了幾枝,在與殘臘的森寒,爭那一點淺淺的春意。回顧數月來,點點滴滴地把《老殘遊記》作了番改寫,這一段心路歷程,真是如往如來,亦喜亦懼。
《老殘遊記》這部書,一直盛行不衰。嚴格說起來,它不能算是一部遊記,因為作者所投入的書中人物,都是用化名和影射的,沒有遊記的真確性;再者,書中側重的是許多事件的所聞所見,對自然景物和風土民俗反而描繪得少。基於這兩點認識,如把這部書歸類于小說這一類別,是比較恰當的。但是,它比起其他著名的晚清小說,又有一點不太相同,就是作者很明顯地將自己化入書中

規格說明
運送方式
已加入購物車
已更新購物車
網路異常,請重新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