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滸傳-梁山英雄榜 傅錫壬 9787559488022 【台灣高等教育出版社】

圖書均為代購,正常情形下,訂後約兩周可抵台。
物品所在地:中國大陸
原出版社:江蘇鳳凰文藝
NT$369
商品編號:
供貨狀況: 尚有庫存

此商品參與的優惠活動

加入最愛
商品介紹
*完成訂單後正常情形下約兩周可抵台
*本賣場提供之資訊僅供參考,以到貨標的為正確資訊。
印行年月:202407*若逾兩年請先於私訊洽詢存貨情況,謝謝。
台灣(台北市)在地出版社,每筆交易均開具統一發票,祝您中獎最高1000萬元。
書名:水滸傳-梁山英雄榜
ISBN:9787559488022
出版社:江蘇鳳凰文藝
著編譯者:傅錫壬
頁數:272
所在地:中國大陸 *此為代購商品
書號:1659556
可大量預訂,請先連絡。

編輯推薦
◆《中國歷代經典寶庫》經典回歸!堪稱華語世界影響最大、水平最高的一套中華傳統文化系列叢書。
◆華文世界暢銷30年,數百萬讀者奉其為文學啟蒙必讀書目!更被譽為「最低門檻的中國文化閱讀書目」。
◆名家導讀:龔鵬程親自作導讀推薦。
◆白話版水滸傳,台灣知名學者改寫。
◆無須古文基礎,也能輕鬆讀懂。

內容簡介
《水滸傳》梁山好漢們的故事,早已家喻戶曉,就是不識字的老人也能講幾段。打虎英雄武松、憨厚的李逵、講義氣的宋江、粗魯的魯智深、大軍師吳用、愛妻子的林沖、仗勢凌人的高俅於是武行者、花和尚、智多星、豹子頭、霹靂火、拚命三郎、浪里白條、混世魔王等都活在我們生活的四周了。本書為《水滸傳》的精編白話版,極好地保留了原著的神韻和氣勢。

作者簡介
傅錫壬
台灣師範大學文學博士。曾任台灣大學、台灣中山大學、台灣東吳大學教授,台灣淡江大學中文系主任。著有《楚辭讀本》《楚辭古韻考釋》《楚辭語法研究》《山川寂寞衣冠淚:屈原的悲歌世界》《中國神話與類神話研究》《歷代樂府詩選析》《李清照》《牛李黨爭與唐代文學》等。

精彩書評
每個民族都有它自己的經典。經典常讀常新,當時對經典的現代解讀目前也仍未過時,依舊在散光發熱,滋養民族新一代的靈魂。我很幸運,也曾參与到這一場歌唱青春的行列中,去貢獻微末。
——學者 龔鵬程
中國的古典知識,應該而且必須為全民所共享。
——學者、出版人 高上秦
每個人精力有限,讀書便需要有所選擇,經典當中也要再精選,可以按照名人、名著、名篇、名句的順序往下聚焦。這套叢書不僅作者國學涵養深厚,而且歷經多次出版和修訂,可謂精益求精。值得一讀,我下定決心將來每個月堅持讀1本,用5年時間把它讀完。
——歷史學家 閻崇年
研究這些古代思想家的遺產,可以讓我們更好地了解我們的史性文化基因,首先了解我們自己,是為了更好地了解他人,了解世界。
——作家、學者 梁曉聲
民族傳統文化轉化為現代核心價值觀,不僅是理論問題,更是實踐問題。《中國歷代經典寶庫》三十多年在台灣出版,到今天的成功引進,本身就是可貴的實踐。我很願意推薦這套《中國歷代經典寶庫》,因為我覺得這套書,做了很多有益的工作,拉近了當代青年和中國傳統文化的關係。
——學者 解璽璋
中國文化在書中盡收眼底。
——學者 張頤武

目錄
第一章 心魔/001
第二章 禍根 / 013
第三章 緣 / 027
第四章 逼上梁山 / 057
第五章 寶刀、市虎、功名 / 083
第六章 生辰綱 / 093
第七章 緊急追緝令 / 107
第八章 招文袋 / 125
第九章 景陽岡 / 143
第十章 人頭祭 / 155
第十一章 黑牛和白鯊 / 189
第十二章 劫法場 / 201
第十三章 天性 / 217
第十四章 劊子手 / 229
第十五章 尾聲 / 249

精彩書摘
第一章 心魔
宋仁宗嘉祐三年(1058 年)的春天,江南流行著一種怪病,罹患的病人,先是惡寒,全身戰慄,隨之又發燒而全身冷汗直冒,發病時間有周期的間歇性。經過長時期安居樂業的百姓,都像失去了抵抗力似的,紛紛病倒。蔓延的速度像一陣春風,從江南直吹到了河南的開封、洛陽一帶。各州縣由於醫療條件所限,都紛紛地向朝廷請求救援。
在開封府衙門的廊廡下,屋檐旁,已都躺滿了呻吟哀號的病患。空氣中瀰漫著一股濃烈的湯藥味。包拯——這開封府的青天大老爺,親自坐鎮,用盡了自己的俸祿,不斷地添購藥材,可是怪病的傳染似已不可遏止,開封城裡城外的軍民已死亡大半。
嘉祐三年三月的清晨,天剛破曉,待漏院a 前車水馬龍,冠蓋相屬,但文武百官面部上的表情都十分嚴肅而凝重,氣氛也顯得格外陰霾而沉重。五更三時,天子痴肥的身軀剛出現在紫宸殿上,階下的人叢中已響起一陣騷動。宰相趙哲、參政文彥博都已雙雙並肩跪在階下,口中齊聲奏道:「目前天下瘟疫盛行,軍民病死大半。請陛下急頒大赦令,減輕賦稅,禳除天災,救濟蒼生百姓。」
天子聽后,大為震驚,立刻下令翰林院起草詔書,一面大赦天下,一面免除賦稅,並且指示在京師的所有宮觀寺院中修設禊事,禳除天災。不料,瘟疫反而流行得更為猖獗。
仁宗皇帝眼看百姓的痛苦哀號,心如刀割,終日憂鬱,幾番?病,一再地召集百官議事。一日,正在和百官計議時,班列中走出一員大臣,天子看時,原來是參知政事范仲淹。他奏道:「依臣子愚見,恐怕只有宣召張天師到京師,修設三千六百份羅天大醮,奏聞上帝,或能解救天下百姓的災難。」
天子應允點頭,立刻叫翰林院起詔,天子御筆親書,並附了御香一炷,命令殿前太尉洪信,星夜前往江西信州的龍虎山,請張天師來朝廷禳除瘟疫。
洪太尉領了聖敕,背了詔書,盛了御香,帶了隨從數十人,離開了京師的南門,馬不停蹄地奔向信州的貴溪縣。整整走了三天兩夜,才到了信州。當地的大小官員聽說了,都到城郭外列隊迎接,並且急忙派人通知龍虎山上的上清宮主持道人,準備接詔。
第二天,洪太尉和相隨的大小官員,在許多上清宮道眾的鳴鐘擊鼓、香花燈燭、幢幡寶蓋的迎接下,直到了宮門前才下馬。而上清宮中的住持a 更親率著道童、侍從,前迎后引,把詔書接到了三清殿的中堂供奉著。洪太尉高聲朗道:「請天師接詔。」
「稟知太尉。天師此時不在本宮。」住持真人一邊答話,一邊卻想道:「天師果然料事如神。我就照著他的吩咐辦事,也好大大折磨你一番。」
「但是今天有詔書在此,一定要見到天師才行。」太尉已經顯得有些焦慮。
「太尉不知,這代祖師號叫『虛靖天師』,性情清高,不喜歡迎接之事。獨自在龍虎山頂蓋了一座茅庵,在上面修真養性。」住持真人看到太尉心焦,卻暗自好笑。
「既然天師在山頂的庵中,又如何不請來相見,也好開宣詔書呀!」太尉說。
「這代祖師雖然住在山上,但是他的道行很高,能騰雲駕霧,蹤跡不定。就是貧道也難得一見,又如何派人去請呢?」住持真人剛說罷,太尉已急得跺腳,心想:「皇帝聖旨在此,如果不能請到天師,那麼前途豈不都完了。」嘴上卻說:「這可怎麼辦呢?如今京師瘟疫流行,如果天師不能即時前往禳除天災,恐怕天下百姓就受苦了。」
「天子既是要救萬民百姓,我想只有一個辦法或許可行。」住持真人說。
「請你快說,無妨!」太尉說。
「為表示誠意,請太尉立刻齋戒沐浴,更換布衣,不可以帶隨從,必須獨自一人,背著詔書,點燃御香,步行上山,禮拜叩首,或許可能見到天師。不過,萬一誠心不夠,還是徒勞。」真人心想,你若依著,便有好戲可見。
太尉聽了就待發作,大怒說:「我從京師一路素食到此,怎能說心不誠呢?唉!罷了,罷了,現在一切都依你,明日及早登山便是。」當晚太尉遣走了大小官員回縣,留下幾個隨從,只得在三清殿旁,覓了個乾淨的齋房睡了。
翌日破曉時分,道童已經準備了香湯,請太尉起來沐浴。換了一身乾淨的衣服,腳下穿了一雙麻鞋草履,吃了素齋,取過丹詔a,用黃羅包袱包好背在脊樑上,手裡提著銀手爐,裏面燃著御香。住持真人和道童送太尉來到了後山。真人指著滿布叢棘、亂石交錯的崎嶇山徑,說:「請太尉就從此處開始登山。為拯救萬民百姓,一路上千萬不能心生後悔退縮之意,只顧志誠地爬上去。」

前言/序言
總序
龔鵬程
每個民族都有它自己的經典。經,指其所載之內容足以作為後世的綱維;典,謂其可為典範。因此它常被視為一切知識、價值觀、世界觀的依據或來源。早期只典守在神巫和大僚手上,後來則成為該民族累世傳習、諷誦不輟的基本典籍,或稱核心典籍,甚至是「聖書」。
中國文化總體上的經典是六經:《詩》《書》《禮》《樂》《易》《春秋》。依此而發展出來的各個學門或學派,另有其專業上的經典,如墨家有其《墨經》。老子後學也將其書視為經,戰國時便開始有人替它作傳、作解。兵家則有其《武經七書》。算家亦有《周髀算經》等所謂《算經十書》。流衍所及,竟至喝酒有《酒經》,飲茶有《茶經》,下棋有《弈經》,相鶴相馬相牛亦皆有經。此類支流稗末,固然不能與六經相比肩,但它們代表了在各自那一個領域中的核心知識地位,是很顯然的。
我國歷代教育和社會文化,就是以六經為基礎來發展的。直到清末廢科舉、立學堂以後才產生劇變。但當時新設的學堂雖仿洋制,卻仍保留了讀經課程,以示根本未隳。辛亥革命后,蔡元培擔任教育總長才開始廢除讀經。接著,他主持北京大學時出現的新文化運動更進一步發起對傳統文化的攻擊。趨勢竟由廢棄文言,提倡白話文學,一直走到深入的反傳統中去。
台灣的教育發展和社會文化意識,其實也一直以延續五四精神自居,故其反傳統氣氛及其體現於教育結構中者,與大陸不過程度略異而已,僅是社會中還遺存著若干傳統社會的禮俗及觀念罷了。後來,台灣才惕然警醒,開始提倡「文化復興運動」,在學校課程中增加了經典的內容。但不叫讀經,乃是摘選「四書」為《中國文化基本教材》,以為補充。另成立「文化復興委員會」,開始做經典的白話註釋,向社會推廣。
文化復興運動之功過,誠乎難言,此處也不必細說,總之是雖調整了西化的方向及反傳統的勢能,但對社會民眾的文化意識,還沒能起到普遍警醒的作用;了解傳統、閱讀經典,也還沒成為風氣或行動。
20世紀70年代後期,高信疆、柯元馨夫婦接掌了當時台灣第一大報《中國時報》的副刊與出版社編務,針對這個現象,遂策劃了《中國歷代經典寶庫》這一大套書。精選影響人們最為深遠的典籍,包括了六經及諸子、文藝各領域的經典,遍邀名家為之疏解,並附錄原文以供參照,一時社會震動,風氣丕變。
其所以震動社會,原因一是典籍選得精切。不蔓不枝,能體現傳統文化的基本匡廓。二是體例確實。經典篇幅廣狹不一、深淺懸隔,如《資治通鑒》那麼龐大,《尚書》那麼深奧,它們跟小說戲曲是截然不同的。如何在一套書里,用類似的體例來處理,很可以看出編輯人的功力。三是作者群涵蓋了幾乎全台灣的學術精英,群策群力,全面動員。這也是過去所沒有的。四是編審嚴格。大部叢書,作者龐雜,集稿統稿就十分重要,否則便會出現良莠不齊之現象。這套書雖廣徵名家撰作,但在審定正訛、統一文字風格方面,確乎花了極大氣力。再加上撰稿人都把這套書當成是寫給自己子弟看的傳家寶,寫得特別矜慎,成績當然非其他的書所能比。五是當時高信疆夫婦利用報社傳播之便,將出版與報紙媒體做了最好、最徹底的結合,使得這套書成了家喻戶曉、眾所翹盼的文化甘霖,人人都想一沾法雨。六是當時出版採用豪華的小牛皮燙金裝幀,精美大方,輔以雕花木櫃。雖所費不貲,卻是經濟剛剛騰飛時一個中產家庭最好的文化陳設,書香家庭的想象,由此開始落實。許多家庭乃因買進這套書,彷彿種下了詩禮傳家的根。
高先生綜理編務,輔佐實際的是周安托兄。兩君都是詩人,且俠情肝膽照人。中華文化復起、國魂再振、民氣方舒,則是他們的理想,因此編這套書,似乎就是一場織夢之旅,號稱傳承經典,實則意擬宏開未來。
我很幸運,也曾參与到這一場歌唱青春的行列中,去貢獻微末。先是與林明峪共同參与黃慶萱老師改寫《西遊記》的工作,繼而再協助安托統稿,推敲是非,斟酌文辭。對整套書說不上有什麼助益,自己倒是收穫良多。
書成之後,好評如潮,數十年來一再改版翻印,直到現在。經典常讀常新,當時對經典的現代解讀目前也仍未過時,依舊在散光發熱,滋養民族新一代的靈魂。只不過光陰畢竟可畏,安托與信疆俱已逝去,來不及看到他們播下的種子繼續發芽生長了。
當年參与這套書的人很多,我僅是其中一員小將。聊述戰場,回思天寶,所見不過如此,其實說不清楚它的實況。但這個小側寫,或許有助於今日閱讀這套書的讀者理解該書的價值與出版經緯,是為序。


詳細資料或其他書籍請至台灣高等教育出版社查詢,查後請於PChome商店街私訊告知ISBN或書號,我們即儘速上架。
規格說明
運送方式
已加入購物車
已更新購物車
網路異常,請重新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