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日走過山間 約翰.繆爾 9787572814044 【台灣高等教育出版社】

圖書均為代購,正常情形下,訂後約兩周可抵台。
物品所在地:中國大陸
原出版社:四川少年兒童
NT$884
商品編號:
供貨狀況: 尚有庫存

此商品參與的優惠活動

加入最愛
商品介紹
*完成訂單後正常情形下約兩周可抵台
*本賣場提供之資訊僅供參考,以到貨標的為正確資訊。
印行年月:202405*若逾兩年請先於私訊洽詢存貨情況,謝謝。
台灣(台北市)在地出版社,每筆交易均開具統一發票,祝您中獎最高1000萬元。
書名:夏日走過山間
ISBN:9787572814044
出版社:四川少年兒童
著編譯者:約翰.繆爾
頁數:300
所在地:中國大陸 *此為代購商品
書號:1659319
可大量預訂,請先連絡。

編輯推薦
◆心浮氣躁想要逃離現實生活?翻開本書,讓大自然的神奇力量治愈你!
◆與《瓦爾登湖》齊名的治愈系文學經典!一部美國版《阿勒泰的角落》!
◆《夏日走過山間》版本眾多,為什麼有經驗的讀者選擇作家榜版?7大硬核入手理由——
1 全新譯本,原汁原味:中國當紅作家劉子超傾心翻譯,譯自英文原版,譯文優美詩意,還原原著文學特色。
2 全新導讀,講透精髓:譯者為您講述作者繆爾的傳奇人生,帶您領略《夏日走過山間》背後的精神內核。
3 全新版式,閱讀舒適:版式舒朗美觀,彩插清新自然,字型大小行距適中,符合當下讀者閱讀習慣,久看不費眼睛。
4 全新年表,圖文並茂:帶您快速了解約翰·繆爾的方方面面和成長曆程。
5 全新註釋,掃除疑難:新增註釋深入淺出,掃除閱讀障礙,方便各年齡段讀者無障礙閱讀。
6 全新插圖,賞心悅目:特別收錄70幅精美原創彩插,讓書中景物躍然紙上,讀來身臨其境。
7 全新贈品,值得珍藏:下單就送作家榜藏書票1張。讀經典名著,認準作家榜!

內容簡介
30歲的繆爾,厭倦了城市生活。他想遠離喧囂與繁忙,與樹木和星辰一樣,不再留意時間,不再行色匆匆,讓心靈真正變得自由。
在一位木匠的指點下,繆爾動身前往「荒野之地」——位於美國西部加利福尼亞州、內華達山脈西邊的優勝美地,這裏的山谷中有幾十位常住民,一座蘋果園。住了十天左右,繆爾回到城市,但他發誓一定要回到優勝美地。
次年5月,偶然的機會讓繆爾成了一名牧羊人,開始近四個月的奇幻之旅:他和同行的夥伴一起趕著2050隻羊,每天出沒于山間草地,沿著積雪融化后露出的森林帶緩緩前行,觀察並享受著大自然帶給他的無窮歡樂。
這趟旅行讓繆爾重拾生活的信心,他將所見所聞、所思所感滿心歡喜地寫進一本又一本日記。四十年後,他又將這些日記精心整理編輯后出版,就是此刻在您手中的《夏日走過山間》。
翻開本書,帶你感受大自然的神奇治愈力,像繆爾一樣活出心花怒放的人生!

作者簡介
約翰?繆爾
(John Muir,1838—1914)
美國自然學家、作家,被譽為「美國國家公園之父」。
出生於蘇格蘭鄧巴鎮。11歲全家移民至美國威斯康星州。22歲進入威斯康星大學學習,在校期間燃起對大自然的熱情。
29歲時,因眼睛受傷而短暫失明,這成為他一生的轉折點,視力恢復后決心投入大自然,開始從肯塔基州到墨西哥灣的千里徒步旅行。
30歲遊覽位於美國西部加利福尼亞州的優勝美地,在大自然中感受到生命的美好與活力,舉世聞名的《夏日走過山間》正是這次旅程的日記整理而成。
51歲時發表關於荒野保護的文章影響深遠,成功推動優勝美地國家公園的創建,54歲創立環保組織「塞拉俱樂部」。65歲與西奧多?羅斯福總統一起在優勝美地露營,在他的影響下,羅斯福總統將國家公園系統擴展到整個美國。
66歲,完成環遊世界之旅。76歲于洛杉磯去世。
2014年,為了紀念約翰?繆爾逝世100周年,加利福尼亞內華達山脈一條全長約356公里、風景超美的徒步路線,被命名為「約翰?繆爾步道」。
代表作:《夏日走過山間》《我們的國家公園》等。

譯者簡介
劉子超
作家,譯者。
畢業於北京大學中文系。
曾任職于《南方人物周刊》《GQ 智族》。
出版作品《午夜降臨前抵達》《沿著季風的方向》《失落的衛星》。
2019 年,中亞紀實作品獲評「全球真實故事獎」特別關注作品;
2021 年,獲評第六屆華語青年作家獎及「單向街書店文學獎?年度青年作家」。
全新譯作《夏日走過山間》,成功入選「作家榜經典名著」。

精彩書評
◆繆爾的作品是可以長久擺放在我的書架與案頭的自然文學典範。
——美國第26任總統 西奧多?羅斯福
◆翻開《夏日走過山間》哪怕只讀5分鐘,然後閉上眼睛冥想一下,你正和繆爾一起在夏日走過山間,你會感覺整個人神清氣爽。
——星報
◆繆爾深刻地塑造了美國人對人與自然關係的看法,他的著作成為無數人進入大自然的個人指南。
——哈佛大學講師,繆爾傳記作者 霍姆斯
◆繆爾將美國人的靈魂從物質主義中拯救了出來。
——美國環境史創始人 唐納德?沃斯特
◆繆爾是人類與地球融為一體的典範。
——美國作家 威廉?安德森
◆《夏日走過山間》是一本「靈魂燃燒」的日記。在環境保護的歷史上,沒有人比約翰?繆爾更重要了——他是「荒野先知」「美國荒野的守護神」和「國家公園之父」。
——《華盛頓郵報》
◆約翰?繆爾是環境的保護神,是一位史詩性的人物。
——《洛杉磯時報》

目錄
01 導讀
荒野是一種必須
001 第一章
趕著羊群穿過山麓
033 第二章
默塞德河北岔口的營地
081 第三章
麵包飢荒
091 第四章
去高山
119 第五章
優勝美地
153 第六章
霍夫曼山和特亞納湖
183 第七章
奇遇
199 第八章
莫諾山道
221 第九章
血色峽谷和莫諾湖
237 第十章
圖奧勒米營地
261 第十一章
返回平原
272 附錄
約翰?繆爾大事記

前言/序言
約翰?繆爾有一張著名的照片,攝於晚年。照片中,他手撐藤杖,坐在一塊加州花崗岩上,身體瘦削卻十分硬朗,宛如內華達山脈紮根在岩縫中的老樹。
繆爾的一生也如老樹一般歷經風雨,滄桑遒勁。他是地質學家、植物學家,足跡遍布全球。他是美國早期環保運動的領袖,創建了美國最重要的環保組織「塞拉俱樂部」,被稱為「國家公園之父」。此外,他還留下數本自然文學佳作,特別是關於加利福尼亞內華達山脈和優勝美地(又譯「約塞米蒂」)的優雅敘述,至今仍廣為流傳。
忠於自己
1838 年 4 月 21 日,繆爾出生在蘇格蘭東洛錫安的鄧巴鎮。11歲那年,繆爾一家移民美國威斯康星州,開始新的生活。繆爾沒有接受正規教育,而是在父親的農場里幹活。他經常被父親痛打,對繆爾來說,那是一段備受束縛的日子,歡樂的記憶只來自和弟弟在威斯康星鄉間的田野和樹林中漫遊。
1860年,22歲的繆爾進入威斯康星大學讀書。有一天,他坐在校園內的一棵刺槐下,他的朋友指著刺槐告訴他,那屬於豆科。
這令繆爾大為驚奇,也點燃了他對大自然的熱情。他沒有獲得學位就離開大學,接下來的幾年裡,他在美國中西部和加拿大行走,一邊研究植物,一邊打零工。
1867 年 3 月的一天,繆爾在印第安納州波利斯的一家馬車零件店工作,因為一場事故險些致盲。為了恢復視力,他不得不在一個黑暗的房間里待了六個星期。這場意外最終改變了繆爾。一個多月後,當繆爾恢復視力時,他決心把目光轉向田野和森林。他後來寫道:「這場苦難把我趕到了美妙的田野。」
從那時起,繆爾決心忠於自己,追尋他探索和研究植物的夢想。?他開始了多年的漫遊生涯,只帶著簡單的行囊——植物壓平器和一些書,從印第安納州波利斯徒步前往墨西哥灣,行程 1600 多公里。隨後,他航行到達古巴,又在巴拿馬穿過地峽,駛向美國西海岸,最終在 1868 年 3 月登陸舊金山。
舊金山令繆爾倍感壓抑。剛到不久,他就向一個木匠打聽離開這個混亂城市的最快方法。
「你想去哪裡?」木匠問。
「任何荒野之地。」繆爾回答。
木匠指了指優勝美地的方向。
就這樣,30 歲的繆爾第一次來到優勝美地。此後,這裏成了他畢生珍愛之所。當時,山谷中有幾十位常住民,還有一個蘋果園。繆爾在日記中沒有留下太多關於這次探訪的記載,我們只知道探訪的時間很短,只有十天。但當繆爾回到城市時,他暗自發誓,一定要回到優勝美地。
次年 5 月,繆爾接下一份牧羊人的工作,趕著兩千多隻羊,「沿著積雪融化后露出的森林帶緩緩上行,在能找到的最好的牧場停留幾周」。這趟旅程令繆爾終生難忘,他寫下日記,畫了素描,而《夏日走過山間》就是四十年後他對這段經歷的描述。
森林野人
繆爾在腰帶上系了個筆記本,掛了幾塊麵包皮,便愉快地在山間探索、攀登、研究植物。他時常睡在戶外,以冷杉的枝葉鋪床,枕頭裡則塞滿各種甜美的野花。星光從葉隙間漏下來,彷彿在和身邊的溪水唱和。繆爾還登上了主教峰的花崗岩頂峰,歷盡艱險去看飛瀉而下的瀑布,並與棕熊狹路相逢。這段美妙的夏日山居生活令繆爾心醉神迷,到了第二年秋天,他決定在這座「大自然的風景花園」里徹底定居下來。他在酒店經營者詹姆斯·哈欽斯所有的一家鋸木場找到了工作,搬進了優勝美地溪邊滿是蕨類植物的小屋。在各種植物標本的包圍下,繆爾將自己敏銳的觀察寫進一本又一本的日記里,有時為了增加效果,他還會用紅豆杉的樹液寫作。
1871 年,繆爾在《紐約論壇報》上首次發表文章,闡述了「優勝美地山谷是由冰川活動造就」的理論。在知識分子友人珍妮·卡爾的努力下,繆爾作為「森林野人」的聲譽與日俱增。他接待了來訪的大作家拉爾夫·愛默生,後者花了好幾天時間詢問繆爾植物學方面的問題,並對優勝美地的宏偉風景讚不絕口。可惜的是,愛默生此時的身體已經太過虛弱,無法在野外露營。
1872 年年底,繆爾開始在加州的沙龍中偶爾露面,併為頗具影響力的雜誌《陸路月刊》撰稿。他也漸漸意識到自己作為荒野倡導者的使命,儘管內心不無掙扎:一方面,他想待在「純凈」的大自然中;另一方面,他越來越感到,為了保護心愛的優勝美地不被文明污染,他必須回到公共舞台上。
不可避免地,繆爾待在城市的時間越來越長。1874 年秋天,當他在離開九個月後重訪優勝美地時,他知道自己以前的自由時光即將告一段落。「我生命中的一章結束了,」他在信中對珍妮·卡爾說,「我覺得我在這裏像個陌生人。」繆爾回到舊金山,接下來的生活是與一位名叫路易莎·萬達·斯特倫茨的女士結婚,撫養兩個女兒,同時經營家庭水果農場。
直到 50 歲,繆爾才恢復對優勝美地的造訪,並通過寫作和遊說成為公眾人物。1889 年,他與《世紀雜誌》的編輯羅伯特·安德伍德·約翰遜在圖奧勒米草甸露營。他們發現對優勝美地和內華達山脈最大的威脅來自馴養的牲畜,特別是家羊——繆爾將它們稱為「有蹄的蝗蟲」。繆爾在《世紀雜誌》上發表了兩篇關於荒野保護的標誌性文章,最終推動國會在優勝美地成立國家公園。1892 年,繆爾創建了著名的「塞拉俱樂部」。這個環保組織如今已有超過 75 萬名會員,是美國最有聲望的環保團體。
晚年的繆爾成了優勝美地的一張名片。1903 年,他帶領西奧多?羅斯福總統在優勝美地露營三日。歷史學家認為,正是在這期間,繆爾說服羅斯福總統將國家公園系統擴展到整個美國。


詳細資料或其他書籍請至台灣高等教育出版社查詢,查後請於PChome商店街私訊告知ISBN或書號,我們即儘速上架。
規格說明
運送方式
已加入購物車
已更新購物車
網路異常,請重新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