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完成訂單後正常情形下約兩周可抵台。 *本賣場提供之資訊僅供參考,以到貨標的為正確資訊。 印行年月:202312*若逾兩年請先於私訊洽詢存貨情況,謝謝。 台灣(台北市)在地出版社,每筆交易均開具統一發票,祝您中獎最高1000萬元。 書名:黃梅戲傳播形態研究 ISBN:9787104054498 出版社:中國戲劇 著編譯者:陳繼華 頁數:270 所在地:中國大陸 *此為代購商品 書號:1656121 可大量預訂,請先連絡。 內容簡介 以一個劇種透視戲曲傳播的歷史,乃至當代戲曲,黃梅戲無疑可成為劇種發展歷程的典範。在戲曲發展史上,本書闡論較為全面、到位、準確、精闢,總結了地方戲曲劇種發展的成功經驗,可供戲曲史界、戲曲傳播界借鑒,而且有很強的現實意義。 本書以傳播學的理論與視角,全面而細緻地詮釋了黃梅戲的發展與演變。資料詳實而宏富,總結出黃梅戲的傳播歷程。從傳播學角度分析闡釋地方戲發展變異的,該篇當屬上乘之作。作者簡介 陳繼華,1977年生,安徽太湖人,山西師範大學教師發展中心副主任、教育學部辦公室主任,副教授,戲劇與影視學和教育碩士研究生指導教師。主要研究方向為戲曲史、戲曲文物和教育管理,兼及學校美育等,在《中華戲曲》《國學學刊》等期刊上發表學術論文20餘篇。先後主持國家哲學社科基金重大項目子項目1項,省哲社規劃項目1項,省教育廳教改項目2項。主講教育部精品視頻公開課程《黃梅戲經典劇目賞析》,獲省級教學成果獎1項。目錄 地方性·戲曲藝術的顯性特徵——序陳繼華《黃梅戲傳播形態研究》緒論 一、黃梅戲發展概況 二、選題的目的及意義 三、研究綜述 第一章 黃梅戲早期名稱演變與水路傳播 第一節 「一戲多稱」:黃梅戲的名稱演變與區域傳播 一、黃梅戲名稱的縱向考察 二、黃梅戲早期名稱與傳播形態 三、黃梅戲早期名稱的地域差異 第二節 早期黃梅戲的水路傳播路線與花鼓採茶劇種的生成 一、「西向傳播」與湖北打鑼腔的生成 二、「南向傳播」與贛北採茶戲的出現 三、「東向傳播」與黃梅戲劇種的形成 第二章 從燈會傳播到節慶展演:黃梅戲舞台傳播主體的嬗變和發展 第一節 戲曲舞台傳播的兩點認識 一、戲曲舞台傳播的基本特徵 二、戲曲舞台傳播主體的界定 第二節 黃梅戲舞台傳播主體的主要類型 一、燈會傳播與鄉村草台 二、宗族傳播與祠堂戲台 三、職業班社與商業戲園 四、時政助推與節慶展演 第三章 堅守與突破:兩種黃梅戲電影形態的同質異構 第一節 大陸黃梅戲電影與港台黃梅調電影 一、大陸黃梅戲電影的興起與發展 二、港台黃梅調電影的興衰 第二節 傳統文化的堅守:黃梅戲電影傳播的同質化現象 一、民間故事與女性主題的融合 二、經典劇目的改編與疊合 三、黃梅戲經典唱段的「翻譯」與擴散 第三節 「戲」與「影」的各自詮釋 一、「以戲觀影」:「影戲」傳統與大陸半紀錄片式黃梅戲電影 二、「以戲就影」:「港式好萊塢」與港台黃梅調電影類型 第四章 「聲屏移植」與黃梅戲的廣播電視形態 第一節 黃梅戲與廣播電視 一、黃梅戲廣播的興起與發展 二、黃梅戲電視形態的類型 第二節 黃梅戲的音響化、音像化與歌曲化 一、黃梅戲的音響化 二、黃梅戲的音像化 三、黃梅戲的歌曲化 結語 參考文獻 附錄 附錄一 安徽省黃梅戲傳統劇目梗概 附錄二 黃梅戲電視劇統計表(不含黃梅戲舞台紀錄片) 後記 詳細資料或其他書籍請至台灣高等教育出版社查詢,查後請於PChome商店街私訊告知ISBN或書號,我們即儘速上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