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完成訂單後正常情形下約兩周可抵台。 *本賣場提供之資訊僅供參考,以到貨標的為正確資訊。 印行年月:202406*若逾兩年請先於私訊洽詢存貨情況,謝謝。 台灣(台北市)在地出版社,每筆交易均開具統一發票,祝您中獎最高1000萬元。 書名:16世紀以來淮河下游湖泊分佈與水系格局的演變過程 ISBN:9787309173604 出版社:復旦大學 著編譯者:楊霄 叢書名:復旦史地叢刊 頁數:278 所在地:中國大陸 *此為代購商品 書號:1658166 可大量預訂,請先連絡。 內容簡介 本書的研究對象是16世紀以來淮河下游湖泊分佈與水系格局的演變過程。本書將淮河下游按照地貌單元劃分為運西湖區平原、里下河平原、淮河入江河口區與沂沭河下游平原四個區域,對區域內的河流、湖沼與河口地貌的歷史變遷進行研究,並分析其成因以及對人類活動的影響。意在探究目前環境形成的歷史過程,為今後制定全面周詳的治理、規劃措施提供歷史借鑒。本書的研究有著較強的現實意義和較高的學術水平,對於相關領域的研究者有著重要的參考意義。作者簡介 楊霄,1988年生於山東青島。2019年畢業於復旦大學歷史地理研究中心,獲博士學位。2019-2021年在上海師範大學人文學院進行博士后研究。現任復旦大學歷史地理研究中心青年副研究員、碩士生導師。研究領域為歷史自然地理,主要方向為歷史時期流域地貌演化與河流地貌過程。目錄 序言 韓昭慶第一章 緒論 第一節 淮河流域概況 第二節 黃河奪淮的歷史背景 第三節 研究對象的時空範圍 第四節 國內外研究現狀概述 第五節 歷史地貌學的理論與方法 第二章 運西湖區平原湖泊分佈與水系格局的演變過程 第一節 16世紀以前運西湖區平原的河湖地貌 第二節 16~17世紀運西湖區平原的河湖地貌變遷 第三節 18世紀以來高寶諸湖的演變過程 第四節 運西湖群演變的動力機制 小結 第三章 里下河平原湖泊分佈與水系格局的演變過程 第一節 16世紀前里下河平原的河湖地貌 第二節 1570年後里下河平原成為淮河下游入海通道 第三節 「分黃導淮」后里下河平原的湖泊分佈與水系格局 第四節 「北壩南遷」后里下河平原的湖泊分佈與水系格局 第五節 清末以來里下河平原濕地系統演變的內部差異 小結 第四章 淮河入長江河口及河口外沙洲的演變過程 第一節 淮河入江前的長江河道與里運河 第二節 1570年後淮河入江水道的形成和演變 第三節 淮河入長江河口及河口外沙洲的演變過程 第四節 淮河入江與長江鎮揚河段演化的動力機制 小結 第五章 廢黃河三角洲平原北部湖泊分佈與水系格局的演變過程 第一節 廢黃河三角洲平原的內部差異 第二節 沂沭河下游湖泊的演變 第三節 沂沭河尾閭的演變 第四節 沂沭河下游旱地—水田景觀的演替 小結 第六章 從歷史地理角度看淮河治理的可持續性 第一節 黃淮長期演變的地理基礎 第二節 明清時期的治河理念與實踐 第三節 對傳統社會人與河流關係的反思 小結 結語 參考文獻 附錄:本書作者發表的相關論文 後記 詳細資料或其他書籍請至台灣高等教育出版社查詢,查後請於PChome商店街私訊告知ISBN或書號,我們即儘速上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