聶魯達詩文集 (全2冊) 巴勃羅.聶魯達 9787575301077 【台灣高等教育出版社】

圖書均為代購,正常情形下,訂後約兩周可抵台。
物品所在地:中國大陸
原出版社:譯林
NT$814
商品編號:
供貨狀況: 尚有庫存

此商品參與的優惠活動

加入最愛
商品介紹
*完成訂單後正常情形下約兩周可抵台
*本賣場提供之資訊僅供參考,以到貨標的為正確資訊。
印行年月:202407*若逾兩年請先於私訊洽詢存貨情況,謝謝。
台灣(台北市)在地出版社,每筆交易均開具統一發票,祝您中獎最高1000萬元。
書名:聶魯達詩文集 (全2冊)
ISBN:9787575301077
出版社:譯林
著編譯者:巴勃羅.聶魯達
叢書名:聶魯達詩文集
頁數:586
所在地:中國大陸 *此為代購商品
書號:1653812
可大量預訂,請先連絡。

編輯推薦
適讀人群 :大眾讀者
1 全新詩文集,聶魯達誕辰120周年紀念版;
2 專業學者編選,補足漢語世界中詩人鮮為人知的一面;
3 西班牙語直譯,最大程度還原作品底色;
4 內含聶魯達基金會官方授權插圖、聶魯達手繪「休憩圖」;
5 收錄雙語別冊、聯誦音頻,沉浸式體會詩之況味;
6 精裝帶函套,馬丘比丘、翅膀、遊盪的赤誠的心等主元素,漸變色封面,清新舒朗的版式,光滑厚實的膠版紙內文,藏讀兩宜。

內容簡介
包含《在我熱愛的世界上遊盪:聶魯達詩選》和《看不見的河流:聶魯達文選》2冊圖書。詩與文相映、互證,延展想象世界與現實風雲,重現波詭雲譎的世界里,詩人令人驚心動魄的過往。

作者簡介
巴勃羅·聶魯達(Pablo Neruda,1904-1973),智利當代詩人,外交官。一位被小鳥、甲蟲、石雞卵吸引的詩人,愛情和大自然是他終身不輟的主題,常因難以抑制的悲憤,為各地遭受戰火、不公折磨的人發聲。一度成為總統候選人,為更勝任此一職位的阿連德奔走宣傳。自稱「田園詩人」,世稱「人民的詩人」,創作了《二十首情詩和一支絕望的歌》《大地上的居所》《西班牙在心中》《漫歌》等多部詩集,另有回憶錄《我坦言曾歷盡滄桑》和作品集《看不見的河流》等。曾獲智利國家文學獎,於1971年獲諾貝爾文學獎。

精彩書評
我活著,我歌唱,我捍衛。
——巴勃羅·聶魯達
聶魯達可以視為整個拉丁美洲文學經典的核心。
——哈羅德·布魯姆
聶魯達簡直是彌達斯王,他能把所有他觸摸過的東西變成詩。
——加西亞·馬爾克斯
聶魯達代表著美洲的「新人類」,為這個大陸帶來了更加細膩的情感表達方式。他受到的極高讚譽與他獨具一格的個性密切相關。
——加夫列拉·米斯特拉爾
風浪與陽光的朋友,/歌唱鬥爭,歌唱自由,/你的詩篇像無數花束,/散遍了整個地球。
——艾青《給巴勃羅·聶魯達——為他的五十誕辰而作》
從貝殼雕成的酒杯里/看見你年輕時的倒影/聽你的情歌,識你的情人/想那些滾燙的歲月
——莫言《聶魯達的銅像》
詩歌、愛情與革命,是聶魯達一生的三大主題。
——北島

目錄
《在我熱愛的世界上遊盪:聶魯達詩選》
《看不見的河流:聶魯達文選》

精彩書摘
二十首情詩和一支絕望的歌
巴勃羅 · 聶魯達

女性的身軀, 潔白的山丘,潔白的雙腿,
你獻身的姿態宛似這世界。
為了讓嬰兒從大地的底部跳出
我粗野農夫的身軀將你挖掘。
孤獨的我像隧道。鳥兒從我身上逃離
強大的黑夜侵襲了我的軀體。
為了生存,我曾將你鍛造成一件武器,
像弓上的箭,投石器上的石粒。
但報復的時刻降臨,可是我愛你。
肌膚、苔蘚、貪婪而又堅韌的乳汁的身體。
啊,胸部的酒杯!啊, 迷茫的眼睛!
陰阜的玫瑰啊! 緩慢而憂傷的叫聲!
我的女人的軀體,我將執著於你的魅力。
我的渴望,無限的情慾,我的路撲朔迷離!
昏暗的溝渠,我永恆的渴望、我的疲憊
以及我無限的痛苦都將在那裡永恆地持續。

即將逝去的光焰將你遮籠。
蒼白的你,全神貫注,憂心忡忡。
背向黃昏中古老的風車
風車的翼片在你周圍轉動。
我的女友,默不做聲,
在這死亡的時刻孤身隻影
但又充滿火的活力
將被毀的日子純潔地繼承。
一束陽光落在你深色的衣裙。
突然從你的靈魂
長出黑夜粗壯的根,
你的隱私重又表露在外面
一個剛出生、蒼白、藍色的村民
便從你那裡汲取養分。
啊,黑暗與光明交替的女僕,
偉大,豐滿,像磁鐵一樣 :昂首挺立,
爭取並贏得如此活躍的創造
花兒紛紛落下,自己滿懷憂傷。

前言/序言
高山意志,大海情懷
——聶魯達的生平與創作
趙振江
義務和愛情
是我的兩隻翅膀
——巴勃羅 · 聶魯達
聶魯達,多麼動聽而又熟悉的名字,然而它的譯音並不准確,準確的譯音應該是內魯達(Neruda);但詩人自己很喜歡這個「聶」字,因為他說自己有三隻耳朵,其中一隻專門用來傾聽大海。詩人的確有著大海一樣的胸懷,大海一樣的情感,大海一樣的氣魄。至於他為什麼叫聶魯達,按照詩人自己的說法,是為了瞞過父親,因為後者不願意自己的兒子成為詩人,於是他便從一本雜誌上找到這個捷克人的名字,那時他十四歲。
聶魯達原名叫內夫塔利·里卡多·雷耶斯·巴索阿爾托,1904年7月12日出生在智利中部的帕拉爾城,此地盛產葡萄酒,他的祖輩即以種植葡萄和釀酒為生。1906年他家遷居智利南部的特木科鎮;父親是一名鋪路司機,母親在他剛剛滿月時就去世了,幸好他有一位慈祥的繼母。
聶魯達在特木科讀中學時便開始寫作。1917年7月他在特木科《晨報》上發表了一篇題為《熱情與恆心》的文章,署名內夫塔利·雷耶斯,這是詩人第一次發表作品。從此以後,他不斷使用不同的筆名在家鄉和首都的學生刊物上發表習作。1919年瑪烏萊省舉辦詩歌比賽,他的詩《理想夜曲》獲三等獎。從1920年起,他正式使用巴勃羅·聶魯達作為自己的筆名。1921年3月,聶魯達離開家鄉到聖地亞哥教育學院學習法語。不久,他的詩《節日之歌》在智利學生聯合會舉辦的文學競賽中獲一等獎。1923年他出版了第一部詩集《晚霞》,第二年他的成名作《二十首情詩和一支絕望的歌》問世,引起智利文學界的矚目,奠定了他在智利詩壇的地位。緊接著他又發表了詩集《奇男子的嘗試》、《戒指》(1926)和小說《居民及其希望》(1926)。
聶魯達於1927年步入外交界,先後任智利駐仰光(1927)、科倫坡(1928)、雅加達(1930)、新加坡(1931)、布宜諾斯艾利斯(1933)、巴塞羅那(1934)、馬德里(1935—1936)和墨西哥城(1940—1942)的領事或總領事。這期間的主要詩作是《大地上的居所》。
1936年6月,西班牙內戰爆發。聶魯達堅定地站在西班牙人民一邊,參加了保衛共和國的戰鬥。正是由於這個原因,智利政府要他離職。詩人懷著極大的憤怒與痛苦回到了自己的祖國。1937年他發表了不朽的詩篇《西班牙在心中》。然後他又奔走于巴黎和拉美之間,呼籲各國人民聲援西班牙人民的反法西斯鬥爭。
1939年3月他被智利政府任命為駐巴黎專門負責處理西班牙移民事務的領事,他竭盡全力營救集中營里的共和國戰士,使數以千計的西班牙人來到拉丁美洲。反法西斯戰爭的洗禮改變了聶魯達的詩風。他決定將更多的精力放在詩歌創作上。1940年8月他到墨西哥城任總領事,並訪問了美國、瓜地馬拉、巴拿馬、哥倫比亞、秘魯等許多國家,寫下了許多著名的詩篇。在此期間,第二次世界大戰正在進行,英勇的蘇聯人民正在與法西斯浴血奮戰。聶魯達到處演說,呼籲人們援助蘇聯人民的衛國戰爭。《獻給斯大林格勒的情歌》和《獻給斯大林格勒的新情歌》就是這個時期的作品。
1943年11月,聶魯達回到聖地亞哥。他在黑島買下了一處別墅,在那裡著手創作《漫歌》。
1945年在聶魯達的一生中是難忘的一年:他當選為國會議員,獲得了智利國家文學獎,並於同年加入了智利共產黨。這時候,聶魯達既感到興奮和驕傲,又感到憂慮與失望。在巨大的硝石和銅礦區,成千上萬沒有進過學校、沒有鞋子穿的勞苦大眾投他的票,然而與此同時,那些衣著華麗的達官貴人卻在燈紅酒綠中消磨醉生夢死的時光。他經常在荒涼地區最窮苦人家的茅屋裡過夜,給他們朗誦自己的詩作,聽他們訴說苦難和希望。這樣的經歷和感受在他當時的詩歌創作上留下了鮮明的烙印。
1946年智利共產黨被宣布為非法組織,大批的共產黨人被投入監獄。聶魯達不得不中止《漫歌》的創作。他的住宅被放火焚燒,他本人遭到反動政府的通緝,被迫轉入地下,輾轉在人民中間。在此期間,他創作了長詩《1948年紀事》,並最終完成了《漫歌》。
1949年2月他離開了智利,經阿根廷去蘇聯,併到巴黎參加了世界和平大會。他到過歐美和亞洲的許多國家,積极參加保衛和平運動。1950年他獲得列寧國際和平獎金。1951至1952年,他暫居義大利,在此期間曾來中國訪問。1952年8月智利政府撤銷了對他的通緝令,人民以盛大的集會和遊行歡迎他的歸來。回國后,他過了幾年比較安定的生活,除參加國際文化活動之外,專心從事創作,完成了《元素的頌歌》(1954)、《元素的新頌歌》(1956)和《頌歌第三集》(1957)。1957年他當選為智利作家協會主席。同年再次來華訪問。此後,國際政治形勢的劇變使聶魯達陷入困惑和苦悶,但是對於一個「歷盡滄桑」的詩人,希望之光是不會泯滅的。1969年9月,他接受了智利共產黨總統候選人的提名。他在回憶錄中說:「每個地方都要求我去。成百成千的普通人,男男女女都緊緊地擁抱我、吻我並哭泣,他們把我感動了。聖地亞哥郊外貧民區的人、科金波的礦工、來自沙漠的銅礦工人、懷抱嬰兒等候多時的農村婦女,從比奧比奧河流域到麥哲倫海峽對岸那些受到冷漠的窮人,在滂沱大雨中,在大街小巷的泥濘里,在冷得使人發抖的南風中,我向他們講話或朗誦我的詩。」這次競選只是促成人民聯盟各黨派合作的戰略。當人民聯盟推舉阿連德為共同候選人之後,聶魯達立即退出競選,支持阿連德直至取得最後勝利。
在此期間,聶魯達的詩作有《出海與返航》(1959)、《愛情十四行詩100首》(1959)、《智利的岩石》(1961)、《典禮的歌》(1961)、《全權》(1962)、《黑島紀事》(1964)、《鳥的藝術》(1966)、《沙灘上的房屋》(1966)、《船歌》(1967)、《白天的手》(1968)、《世界末日》(1969)、《還有》(1969)、《燒紅的劍》(1970)、《天石》(1970)、《海嘯》(1970)、《無用地理學》(1972)、《孤獨的玫瑰》(1972)以及政治詩《處死尼克鬆和讚美智利革命》(1973)等。
1971年4月他被阿連德政府任命為駐法國大使,同年10月獲諾貝爾文學獎。1973年9月11日智利發生軍事政變,阿連德總統以身殉職。同年9月23日,聶魯達與世長辭。
在聶魯達逝世以後,人們又出版了他的詩集《冬天的花園》、《2000年》、《黃色的心》、《疑問之書》、《輓歌》、《海與鍾》、《挑眼集》以及回憶錄《我坦言曾歷盡滄桑》、散文集《我命該出世》等。1980年,西班牙巴塞羅那還出版了他少年時代的詩文集《看不見的河流》。
聶魯達是一位多產的詩人,生前發表的詩集有數十部之多。他的詩歌題材廣泛,風格多樣,但都是他心靈的歌。就意境而言,無論是清晰的還是朦朧的,都是他心境的寫照;就文字而言,無論是優美的還是粗獷的,都是他心聲的反響;就風格而言,無論是婉約的還是豪放的,都是他心情的抒發。在他身上,詩如其人,名副其實。


詳細資料或其他書籍請至台灣高等教育出版社查詢,查後請於PChome商店街私訊告知ISBN或書號,我們即儘速上架。
規格說明
運送方式
已加入購物車
已更新購物車
網路異常,請重新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