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史鐘擺-中國農地增值收益分配製度變革研究 (1978-2022) 9787522833804 陳頎

圖書均為代購,正常情形下,訂後約兩周可抵台。
物品所在地:中國大陸
原出版社:社會科學文獻
NT$687
商品編號:
供貨狀況: 尚有庫存

此商品參與的優惠活動

加入最愛
商品介紹
*完成訂單後正常情形下約兩周可抵台
*本賣場提供之資訊僅供參考,以到貨標的為正確資訊。
印行年月:202405*若逾兩年請先於私訊洽詢存貨情況,謝謝。
台灣(台北市)在地出版社,每筆交易均開具統一發票,祝您中獎最高1000萬元。
書名:歷史鐘擺-中國農地增值收益分配製度變革研究 (1978-2022)
ISBN:9787522833804
出版社:社會科學文獻
著編譯者:陳頎
頁數:236
所在地:中國大陸 *此為代購商品
書號:1654194
可大量預訂,請先連絡。

內容簡介

改革開放以來,針對農地制度及其增值收益分配的討論一直熱度不減,不僅牽絆眾多,而且爭議不斷。爭議折射出農地改革也許是中國改革最為複雜的領域之一。作者力圖對農地增值收益分配製度做溯源工作,點出其長期處於模糊狀態,在不同主體的利益牽絆中被形塑出類似鐘擺效應的變化軌跡。本書的這一核心發現,對於理解當代中國農地改革和農村城鎮化轉型的走向,具有啟示意義。 此書提出了一個制度分析的新概念——「歷史鐘擺」,用以概括土地增值收益分配的制度困境。作者的分析細緻深入,既有歷史維度,又發揮了機制分析的特長,許多論斷有很強的啟發性。「鐘擺」作為一個歷史眼光的「隱喻」,能夠幫我們洞察當代中國諸多制度變遷的奧秘。

作者簡介

陳頎,廣西欽州人,社會學博士,華中科技大學社會學院助理研究員,主要研究方向為政治社會學,近年來在《社會學研究》《社會》發表論文數篇,獲得「余天休社會學優秀博士論文獎」、湖北省社會科學優秀成果獎等獎項。

目錄

第一章 導論
一 問題的提出
二 研究回顧
三 研究視角和材料說明
四 核心概念
五 章節安排
第二章 土地發展權與農地增值收益分配製度的境外經驗
一 農地增值收益分配問題衍生的歷史背景
二 國有模式的歷史演變:英國經驗的啟示
三 私有產權主導的分配製度:土地發展權轉移的美國經驗的啟示
四 公私統籌制度的理論與實踐經驗
五 小結
第三章 計劃經濟時期的土地公有制和管理體制
一 新中國成立後土地制度的發展線索
二 二元地權結構和「蜂巢型」管理體制
三 徵收體制的起源、發展和實踐機制
四 對改革開放後土地增值收益分配製度改革的延續性影響
第四章 賦權:「共享型」農地增值收益分配製度的建構(1978∼1993年)
一 歷史背景:農村改革與「鄉村工業化」
二 農村土地發展權的賦予
三 「共享型」農地增值收益分配製度
四 效益與局限
第五章 限權:「城占鄉利」的農地增值收益分配製度及其困境(1993∼2013年)
一 歷史背景:從「鄉村工業化」向「城市化」的轉型
二 限權:土地出讓制度與管理制度的改革
三 實踐機制:地權的差序配置與時空切割
四 一體兩面:「城市化奇?」與制度困境
第六章 再賦權:農地新政與農地增值收益分配製度改革的前景(2013∼2022年)
一 新政背景:從「土地城市化」到「人的城市化」
二 再賦權:農地新政的推進
三 改革的前景與局限
第七章 結論與討論
一 賦權、限權與再賦權:改革的制度鐘擺
二 制度鐘擺何以可能
三 制度變遷的時序、路徑依賴與改革困境
參考文獻
附錄一 新中國成立以來重要土地政策、法規編目和釋義
附錄二 《中華人民共和國土地管理法》(1998年)
附錄三 《中華人民共和國土地管理法》(2019年)

詳細資料或其他書籍請至台灣高等教育出版社查詢,查後請於PChome商店街私訊告知ISBN或書號,我們即儘速上架。
規格說明
運送方式
已加入購物車
已更新購物車
網路異常,請重新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