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完成訂單後正常情形下約兩周可抵台。 *本賣場提供之資訊僅供參考,以到貨標的為正確資訊。 印行年月:202405*若逾兩年請先於私訊洽詢存貨情況,謝謝。 台灣(台北市)在地出版社,每筆交易均開具統一發票,祝您中獎最高1000萬元。 書名:論中西哲學之根本差別 ISBN:9787100233446 出版社:商務印書館 著編譯者:吳曉明 叢書名:復旦卿雲哲學叢書 頁數:392 所在地:中國大陸 *此為代購商品 書號:1654643 可大量預訂,請先連絡。 內容簡介 本書是在作者近三年發表的中西哲學研究論文的基礎上集結、修改成形的,主題是論述中西哲學的根本差別。全書分為兩部分,第一部分為「預備性探討」,就中國哲學的合法性、不同的文明類型及其哲學定向、中西哲學的前提反思等基本問題進行必要的澄清;第二部分為「專題研究」,即對中西哲學之根本差別開展出深入的理論闡述和內容上的多重具體化。本書認為,中西哲學的根本差別只有根據其基本建制才可能得到決定性的分辨;這一分辨的基本結論是:西方哲學的實質是形而上學,而中國哲學則在形而上學之外,並且依其本質一向就在形而上學之外。作者簡介 吳曉明,1957年生。1978年春就讀於復旦大學哲學系,先後獲哲學學士、碩士、博士學位。英國利茲大學,美國麻省理工學院、哈佛大學訪問學者。現為復旦大學哲學學院教授、復旦大學馬克思主義研究院院長,復旦大學哲學學院教授、教育部長江學者特聘教授;國務院學位委員會第七屆學科評議組成員,教育部哲學學科教學指導委員會副主任委員,上海市哲學學會會長。主要研究方向為馬克思主義哲學、國外馬克思主義以及中西哲學比較研究。著有《歷史唯物主義的主體概念》《馬克思早期思想的邏輯發展》《科學與社會》《形而上學的沒落》等;在《中國社會科學》《哲學研究》《復旦學報》等雜誌發表論文百余篇。目錄 自序第一部分 預備性探討 重論「中國哲學」的合法性問題 一、「中國一哲學」在何種意義上能夠成立 二、合法性問題與「世界歷史」的權力架構 三、「哲學」之單純形式的含義:文化的主幹、 思想的母體、精神的核心 四、「中國一哲學」對於自身的疑惑 論不同的文明類型及其哲學定向 一、「世界精神」的具體化:民族精神 二、關於「文化」或「文明」的獨特性和多樣性意識 三、哲學之為「文明的心臟」 四、「軸心時代」的精神突破及其哲學創製 中西哲學比較的前提反思 一、前提反思在根本上的必要性 二、原始的本性和開端性指令 三、哲學之「自我批判」的決定性意義 四、當代解釋學的主旨及其思想任務 第二部分 專題研究 論中西哲學之根本差別 一、形而上學的基本建制:超感性世界和感性世界的分割一對立 二、中國哲學的非形而上學建制:「道器不割」「體用不二」 三、由哲學的基本建制分辨中西哲學之根本差別 [補說:關於中西哲學「根本差別」之若干提法或體會的簡要回顧] 再論中西哲學之根本差別 一、形而上學是什麼 二、「超越」問題 三、西方形而上學歷史中的四重區分 四、作為柏拉圖主義的基督教以及形而上學的「存在—神—邏輯學」機制 三論中西哲學之根本差別 一、「道器不割」「體用不二」的基本建制意味著什麼 二、作為中國哲學本質特徵的「政治—哲學」 三、作為中國哲學本質特徵的「歷史—哲學」 四、大道不離人生日用 由「生活世界」的趣舍綜觀中西哲學之根本差別 一、形而上學的基本建制及其對生活世界的貶黜 二、「道器不割」「體用不二」的基本建制及其與生活世界的本質勾連 三、中國哲學對生活世界的居有與守護 四、形而上學的歷史性解體與「生命哲學」的當代意義 附錄:由「實體」及「主體」論儒學存有論境域的通達 後記 詳細資料或其他書籍請至台灣高等教育出版社查詢,查後請於PChome商店街私訊告知ISBN或書號,我們即儘速上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