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風故事會 成雲雷 9787517413325 【台灣高等教育出版社】

圖書均為代購,正常情形下,訂後約兩周可抵台。
物品所在地:中國大陸
原出版社:中國方正
NT$127
商品編號:
供貨狀況: 尚有庫存

此商品參與的優惠活動

加入最愛
商品介紹
*完成訂單後正常情形下約兩周可抵台
*本賣場提供之資訊僅供參考,以到貨標的為正確資訊。
印行年月:202404*若逾兩年請先於私訊洽詢存貨情況,謝謝。
台灣(台北市)在地出版社,每筆交易均開具統一發票,祝您中獎最高1000萬元。
書名:家風故事會
ISBN:9787517413325
出版社:中國方正
著編譯者:成雲雷
頁數:176
所在地:中國大陸 *此為代購商品
書號:1654598
可大量預訂,請先連絡。

內容簡介
《家風故事會》內容分為六部分,分別為:明禮知義、孝老愛親、儉以養德、清白家風、家國情懷、良訓傳家。

作者簡介
成雲雷,南通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院教授、江蘇省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研究中心南通大學基地研究員,江蘇省儒學會副會長。

目錄
明禮知義
孝老愛親
儉以養德
清白家風
家國情懷
良訓傳家

精彩書摘
《家風故事會》:
孔融是孔子後人,自幼聰慧過人。在他4歲的時候,很多客人到他家裡來參加聚會,孔融的母親叫他把桌子上的一盤香梨分給大家食用。孔融就按長幼次序將梨分給大家,唯獨將最小的一個留給自己。父親奇怪地問他:「你把大的梨分給別人,把最小的留給自己,為什麼這麼做呢?」孔融回答道:「樹木有高低之別,人有老幼之分,尊敬老人是懂道理的表現!」聽到孔融的回答,父親很是高興,賓客們也都讚賞他懂禮儀。
東漢人梁鴻,曾在上林苑以養豬為生。一次,他的屋子著了火,並殃及鄰居。梁鴻願意用自己的豬進行賠償,鄰居卻認為僅僅用豬進行賠償還不夠。梁鴻就對他說:「我沒有任何其他財產了,就給你幹活兒作為補償吧。」就這樣,梁鴻每天早出晚歸,辛勤地為鄰居幹活兒。後來,鄰居被梁鴻的誠意打動,後悔自己做得太過分了,就把豬還給了他。梁鴻沒有接受,回到了自己的家鄉。
司馬徽是東漢末年的一位學者。有一次,鄰居走失了一頭豬,非說司馬徽家的豬是他家的。司馬徽並不爭辯,說:「是你的你就拿去。」鄰居便毫不客氣地把豬趕回了家。過了幾天,鄰居從別處找到了自己的豬,很抱歉地把司馬徽家的豬送了回去。司馬徽不但沒責備他,反而說鄰裡間發生這類誤會並不奇怪,還讚揚他懂道理、知錯能改,鄰居聽了十分感動。
漢代有個叫羅威的人。鄰居家的牛多次吃他家的莊稼,他和鄰居交涉,鄰居卻不予理睬。羅威並沒有火冒三丈,而是每天天不亮就起床去打青草,然後悄無聲息地堆放在鄰居家的牛圈前。牛聞到鮮嫩的青草,就大嚼大咽起來,吃飽了,牛也就安穩地睡覺了,不再去吃羅威的莊稼。鄰居每天起來,總看到牛圈前有一堆青草,開始感到很納悶,後來半夜起來親眼看到羅威所為,愧疚萬分,從此對自家的牛嚴加看管。「羅威飼犢」的故事從此傳為美談。
三國時,東吳名將駱統是庶出的兒子。父親去世后,駱統對嫡母非常恭敬,是遠近聞名的大孝子。有一年,當地遇大災荒,百姓飢餓難忍,非常困苦。駱統減少自己的飲食,送米施粥救濟老弱病殘。他的姐姐品行很好,心地也很善良,看見弟弟辛苦忙碌,非常心疼,屢次問他究竟是什麼緣故要這樣剋扣自己接濟他人。駱統說:「現在百姓都在忍受飢餓,我怎麼能夠獨自吃飽飯呢?」姐姐便說:「既然是這樣,為什麼不和我商量而要獨自受苦呢?」姐姐馬上拿出自己平日節省下的穀米,交給駱統分給了災民。後來,姐姐又去告訴母親,母親也認為他很有賢德,吩咐家人把糧倉里的米拿出來施捨,駱統由此名聲顯揚。
顧榮是西晉末年江南士族首腦。他在洛陽時,應邀去赴宴。在宴席上,他發覺烤肉的僕人顯露出垂涎欲滴的神色。於是,他拿起自己的那份烤肉,讓僕人吃。同席的人都恥笑他有失身份。顧榮說:「一個人每天都給大家烤肉,怎麼能讓他連烤肉的滋味都沒嘗過呢?」後來戰亂四起,晉朝大批人渡長江南流,每當顧榮遇到危難,總有一個人在左右保護他。顧榮感激地問他原因,才知道這個保護他的人就是當年烤肉的僕人。
王濟是晉代的貴族子弟。有一次,晉武帝司馬炎和大臣商量著想要先把王濟罵一頓,再封他爵位,就把王濟召來責備了一番,又說道:「你覺得慚愧嗎?」王濟答道:「漢朝淮南王和漢文帝兄弟之間頗有恩怨,於是就有歌謠說『一尺布,尚可縫,一斗粟,尚可舂,兄弟二人不相容。』做臣子的都替他們感到羞恥,現在做臣子的我不能夠讓皇上親睦親族,就是我有愧皇上。」王濟根本不在乎自己能不能做官,而是藉機向司馬炎進諫,要求司馬炎善待弟弟司馬攸。司馬炎聽了這番話,心裏非常愧疚,沉默了好久沒說話。
東晉時期阮裕,和竹林七賢中的大名士阮籍是同宗。阮裕為人通情達理,公正無私,德行為當時的人們所佩服。後來,阮裕出山做官,擔任侍中之類的小官,手中沒有實權。阮裕本來就沒有什麼功名之心,覺得官場生活無聊,就以身體不好為由,辭官定居會籍剡縣,過起了隱居生活。阮裕收藏了很多車子,其中有一輛車是多年的老古董,造型美觀,十分值錢,連拉車的馬也價值連城。儘管阮裕把這輛車視若珍寶,但只要有人向他借用,他總是很爽快地答應。有一次,一位鄰居因母親下葬需要用車,但想到阮裕的車太好了,不敢開口向阮裕借用。後來,阮裕知道了這件事,感嘆說:「我雖然有車,但卻因為太好而使人不敢來借,要車又有什麼意義呢?」說罷,就一把火把他最心愛的車子燒掉了。
晉朝有個叫趙彥霄的人,他哥哥趙彥雲不務正業,趙彥霄屢次勸說都聽不進去,於是提出分家。分家后5年,趙彥雲家財耗盡,還欠了好多債。趙彥霄就把哥嫂接到家裡來喝酒,酒席上對兄長說:「我本沒有分家的想法,因哥哥花銷沒有節制,怕祖產被耗盡才提出分家。現在我還有祖產的一半,日常花銷足夠。想邀請哥嫂同住,主持家事。」隨即把分家文書拿出來燒掉,還替哥嫂還了錢。哥嫂慚愧不已,十分感激。此後,哥嫂處事有度,勤勞節儉。


詳細資料或其他書籍請至台灣高等教育出版社查詢,查後請於PChome商店街私訊告知ISBN或書號,我們即儘速上架。
規格說明
運送方式
已加入購物車
已更新購物車
網路異常,請重新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