數字金融刑法原理 齊文遠 童德華 9787307243811 【台灣高等教育出版社】

圖書均為代購,正常情形下,訂後約兩周可抵台。
物品所在地:中國大陸
原出版社:武漢大學
NT$865
商品編號:
供貨狀況: 尚有庫存

此商品參與的優惠活動

加入最愛
商品介紹
*完成訂單後正常情形下約兩周可抵台
*本賣場提供之資訊僅供參考,以到貨標的為正確資訊。
印行年月:202406*若逾兩年請先於私訊洽詢存貨情況,謝謝。
台灣(台北市)在地出版社,每筆交易均開具統一發票,祝您中獎最高1000萬元。
書名:數字金融刑法原理
ISBN:9787307243811
出版社:武漢大學
著編譯者:齊文遠 童德華
頁數:479
所在地:中國大陸 *此為代購商品
書號:1652676
可大量預訂,請先連絡。

內容簡介

隨著互聯網技術的飛速發展,數字金融作為一種新興的金融服務模式迅速崛起,它以其便捷性、高效性和普惠性深受廣大用戶的喜愛。然而,數字金融的發展同時也帶來了金融風險挑戰,新型金融犯罪形式不斷出現,這些犯罪行為不僅對個人財產安全構成威脅,更對國家金融安全和社會穩定造成了嚴重影響。因此,如何有效治理數字金融犯罪,成為刑法學界和實務界亟待解決的問題。 本書探討了數字金融犯罪的現實需求和挑戰,提出了數字金融刑法原理的轉型與創新必要性,系統性地將機能主義刑法觀融入數字金融刑法解釋學,重塑金融刑法法益理論、行為理論、主體理論、罪過理論、共同犯罪理論和罪數理論,為數字金融犯罪的治理和司法實踐提供了一套更具現實意義和合理性的刑法學原理及方法指導。

作者簡介

齊文遠 法學博士,中南財經政法大學刑法學教授,博士生導師。曾任中南財經政法大學黨委副書記,中國刑法學研究會副會長,湖北省法學會副會長。丹麥哥本哈根大學訪問學者,湖北省新世紀高層次人才工程人選,享受國務院政府特殊津貼。受聘擔任中國人民大學國際刑法研究所、山東大學刑事司法與刑事政策研究中心特約研究員,北京師範大學刑事法律科學研究院、河南大學兼職教授。

目錄

導論
第一章 數字金融刑法解釋原理
第一節 數字金融刑法解釋理論基礎
一、刑法解釋的含義
二、刑法一般解釋的種類
第二節 數字金融刑法解釋基本原則
一、合目的性原則
二、合理性原則
三、有效性原則
四、合邏輯性原則
第三節 當代數字金融刑法解釋目標預設與規則建構
一、數字金融刑法解釋目標預設
二、數字金融刑法解釋的具體規則
第二章 數字金融刑法研究的實踐邏輯
第一節 數字金融
一、金融
二、數字金融
三、數字金融的基本特徵
第二節 數字金融犯罪
一、金融犯罪的變化
二、數字金融犯罪的變化
第三節 數字金融犯罪的刑法規制
一、數字金融刑法的淵源
二、傳統金融刑法的修正
三、數字金融犯罪的附屬刑法規範
四、數字金融刑法規範意義
第三章 數字金融刑法的保護法益理論
第一節 法益理論與數字金融法益
一、物質化的法益概念的確立
二、物質化法益概念的鬆動
三、物質化法益概念的逆反
第二節 數字金融安全法益的生成與發展
一、金融安全之「秩序法益觀」的生成
二、數字金融法益觀的實體化與社會化發展
三、總體國家安全觀指導下金融安全法益的證成
第三節 數字金融之金融安全法益的刑法保護
一、貨幣體系安全的刑法保護
二、金融行業安全的刑法保護
三、金融市場安全的刑法保護
四、金融資產安全的刑法保護
五、金融數據安全的刑法保護
六、金融機構業務安全的刑法保護
第四章 數字金融刑法中的行為理論
第一節 數字金融業務行為
一、傳統金融業務行為的數字化轉型
二、金融行為數字化的發展現狀
三、數字金融犯罪行為之樣態
四、數字金融犯罪行為特徵
第二節 數字金融犯罪的類型
一、洗錢類犯罪
二、非法集資類犯罪
三、侵犯公民個人信息類犯罪
四、操縱證券、期貨市場類犯罪
五、非法經營類犯罪
第三節 數字金融創新行為的刑法規制
一、數字金融創新的主要行為方式
二、數字金融創新行為的刑事風險
三、數字金融創新行為的刑法保障
第五章 數字金融犯罪主體理論
第一節 數字金融犯罪主體概述
一、金融犯罪主體分類
二、數字金融犯罪自然人主體
三、數字金融犯罪單位主體
第二節 內生性數字金融犯罪主體承擔責任的基礎
一、單位犯罪主體理論
二、內生性數字金融犯罪主體的責任能力
三、數字金融單位犯罪主體司法認定
第三節 內生性數字銀行業犯罪主體資質
一、《公司法》規定的金融機構共同資質
二、商業銀行的主體資質
三、非銀行業金融機構的主體資質
四、從事證券業務的主體資質
五、從事保險業的主體資質
六、金融控股公司的主體資質
七、從事期貨交易的主體資質
第六章 數字金融犯罪的主觀理論
第一節 數字金融犯罪主觀理論概述
一、數字金融犯罪主觀要件的機能
二、數字金融犯罪的罪過
第二節 數字金融犯罪中的故意與過失
一、數字金融犯罪的故意
二、數字金融犯罪故意的類型
三、數字金融犯罪過失
第三節 數字金融犯罪的目的與動機
一、犯罪目的與動機概述
二、數字金融詐騙罪中的目的的地位
三、數字金融犯罪中非法佔有目的的司法認定
第四節 數字金融犯罪中的認識錯誤
一、數字金融犯罪的認識錯誤及其機能概述
二、數字金融犯罪中的事實認識錯誤
第七章 數字金融犯罪參与理論
第一節 數字金融犯罪參与鏈條化原理及行為共同說的提倡
一、數字金融犯罪參与鏈條化、集團規模化原理
二、傳統原理之審視:犯罪共同說——意思聯絡說
三、行為共同說的提倡與考驗
第二節 數字金融犯罪參与體系的向度、類型與處罰
一、區分制共犯參与體系與單一正犯體系之間的辯駁
二、犯罪參与類型的釋明
三、犯罪參与處罰及根據的探討
第三節 數字金融犯罪參与中的幫助行為
一、幫助行為的基本樣態
二、幫助行為的規範演變
三、幫助型正犯的闡釋方案
第八章 數字金融中的罪數理論
第一節 數字金融犯罪中罪數概述
一、數字金融犯罪中的牽連犯現象
二、數字金融犯罪中的想象競合犯現象
三、數字金融犯罪中的情節(結果)加重犯現象
四、數字金融犯罪中的集合犯現象
第二節 冒用他人二維碼收款行為定性中的想象競合
一、二維碼支付的基本架構與案例
二、將冒用他人二維碼收款的行為認定為侵占罪不利於犯罪預防
三、將冒用他人二維碼收款的行為認定為故意毀壞財產罪不符合傳統觀念
四、將冒用他人二維碼收款的行為認定為詐騙罪並非不可能
五、第三方平台的責任
第三節 轉化犯與P2P平台融資犯罪性質變化
一、轉化犯
二、P2P平台融資
詳細資料或其他書籍請至台灣高等教育出版社查詢,查後請於PChome商店街私訊告知ISBN或書號,我們即儘速上架。
規格說明
運送方式
已加入購物車
已更新購物車
網路異常,請重新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