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共博物館文化創意產品開發的法律問題研究 姚鋒 9787566732019 【台灣高等教育出版社】

圖書均為代購,正常情形下,訂後約兩周可抵台。
物品所在地:中國大陸
原出版社:湖南大學
NT$432
商品編號:
供貨狀況: 尚有庫存

此商品參與的優惠活動

加入最愛
商品介紹
*完成訂單後正常情形下約兩周可抵台
*本賣場提供之資訊僅供參考,以到貨標的為正確資訊。
印行年月:202403*若逾兩年請先於私訊洽詢存貨情況,謝謝。
台灣(台北市)在地出版社,每筆交易均開具統一發票,祝您中獎最高1000萬元。
書名:公共博物館文化創意產品開發的法律問題研究
ISBN:9787566732019
出版社:湖南大學
著編譯者:姚鋒
頁數:240
所在地:中國大陸 *此為代購商品
書號:1652673
可大量預訂,請先連絡。

內容簡介
本書對公共博物館文化創意產品開發的法律問行研究,認為公共博物館的館藏資源為博物館所佔有和使用,但是它依然屬?公共資源,博物館以外的其他主體均可以合法的方式利用公共博物館的文化資源並開展文化創意產品開發。在辨析了公共博物館文化創意產品開發的主體性內容,諸如相關概念、類型等的基礎上,本書從法律屬性上闡明公共博物館的非營利性公益法人地位;分析了公共博物館文化創意產品開發的物權問題;剖析了公共博物館文化創意產品開發的知識產權;再對公共博物館文化創意產品開發的行政法及其政策問行了闡述;後,主要討論了公共博物館文化創意產品開發的政策邏輯和法律制度的構建。

目錄

第一章 緒論
第一節 寫作背景
第二節 研究基礎
第三節 研究目的
第四節 研究價值
第二章 公共博物館文化創意產品的相關概念
第一節 博物館和公共博物館
第二節 公共博物館文化創意產品的概念和主要類型
第三章 公共博物館文化創意產品開發的法律主體
第一節 公共博物館文化創意產品的自主開發主體
第二節 公共博物館文化創意產品的授權開發主體
第三節 公共博物館文化創意產品開發的其他主體
第四章 公共博物館文化創意產品開發的物權分析
第一節 《開國大典》油畫案的多重啟示
第二節 公共博物館文化資源的類別及其法律辨析
第三節 特殊文化資源:館藏文物的法律分析
第五章 公共博物館文化創意產品開發的知識產權分析
第一節 改革開放以來相關案例的梳理和評述
第二節 公共博物館文化創意產品開發的知識產權的法理分析
第三節 公共博物館文化創意產品的著作杈
第四節 公共博物館文化創意產品開發的商標權和商品化權
第六章 公共博物館文化創意產品開發的行政法分析
第一節 公共博物館文化創意產品開發由行政法調整的依據
第二節 公共博物館文化創意產品開發的公法困局
第三節 公共博物館文化創意產品開發的行政法調整
第七章 公共博物館文化創意產品開發的制度完善
第一節 公共博物館文化創意產品開發的法律完善
第二節 公共博物館文化創意產品開發的實施機制
第八章 結論
參考文獻
附錄
附錄A湖南省文化創意試點單位調查問卷相關問題的圖文統計 199
附錄B我國法規涉及公共博物館文化創意產品開發的相關條款7
附錄C我國政策中涉及公共博物館文化創意產品開發的相關內容 235
後記一一記國內首位文化法博士的成長之路

前言/序言
我認識姚是在他跟隨現任湖南師範大學法學院副院長、時任中南大學法學院教授的周剛志老師攻讀文化法學博士生期間。在我數十年從事文化立法工作的曆中,一個深切的感受就是我國文化研究長期薄弱,既缺乏對文化法學學科建設的重視,也缺乏文化法學的專門人才培養。直到我驚喜地在湖南遇見周剛志老師(他設立了全國高校個文化法學專業)以及其所帶的幾位博士、碩士研究生後,這一感受發生了改變。19年我從教科文衛委文化室主任一職退休後,一個自我期許的任務就是盡我餘生努力高校文化法學學科建設和研究人才培養,為此我與湖南等各地一些高校和研究機構有了不少聯繫,並結識了全國文化法學專業的首位博士生姚鋒。他在中南大學法學院攻讀博士學位期間主攻文化產業立法研究,把研究方向集中在公共博物館文化創意產品開發的法律問題研究上,這一課題對我業發展有著重要的理論和現實意義,在當年既具有前瞻性、性,也具有挑戰性。姚鋒長期關注文化創意產業發展動向,曾深入走訪和調研了省內外文化機構三十餘家;在湖南大學期刊與出版社有多年從事文化和濟類圖書出版工作的曆,編輯出版了一批文化產業和濟類的圖書和論文;利用岳麓書院傳統文化資源和中南大學中國文化法中心的學術資源,地完成了博士論文與本書相關的學術積累和沉澱。他豐富的文化實踐曆、潛心多年的法學底蘊和卓爾不群的思維視角,讓我印象深刻。如今,他邀請我為本書作序,我自欣然接受。
的二十大報告鮮明地提出:”健全現代文化產業體系和市場體系,實施重大文化產業項目帶動戰略。”推動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創造性轉化、創新性發展是的以來文化建設的一個關鍵所在。在中央政策的助推和指引下,公共博物館文化創意產品開發已成為文化產業中備受矚目的領域。隨著利技的不步和社會變革的發展,公共博物館逐漸將目光聚焦在文化創意產品的開發上,將其作為更廣泛傳播中華優秀文化的重要手段和方式,以更好地滿足觀眾的需求和拓展文化產業的發展空間。伴隨著文化創音產品的開發,相關法律問題也開始逐漸浮現。在融合藝術、歷史和創意的過程中,公共博物館需要面對諸多的法律考量和挑戰,確保產品的創作和傳播符合法律法規的要求切實維護博物館的利益和受眾的權益。本書正是以此為背景,對國家的相關法律法規和宏觀政行了回顧梳理和邏輯歸納,研究內容緊密結合當下文化產業的實踐,對公共博物館文化創意產品開發這一文化產業中備受矚目的新領域中的法律問行了深入研究和系統闡釋。
開發公共博物館文化創意產品是對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創造性轉化、創新性發展的典型實踐。公共博物館在現代社會中扮演著重要的角色,不僅為人們提供了觀賞藝術品和歷史文物的機會,還致力於推動文化的創造和傳播。公共博物館文化創意產品的開發有助於推動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傳承、現代文明的建設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踐行。在理論上厘清相關法律關係,建立相關法律制度尤為必要。該書創新性地提出,應基於公法與私法的區分與協同的視角,將公共博物館館內的傳統文化元素在一定程度、一定範圍納入公有領域,加強文化創意產品的知識產權保護與運營,從公法管理的有序性和私法保障的性兩端著力,通過行政獎助性措施文化創意產品的開發,以發掘館藏文化資源中蘊藏的傳統文化價值,激發公眾的創新創業積極性,並在其過程中弘揚傳統文化。這些研究思路、觀點和結論頗為有可取之處,對我國文化創意產業發展及其該領域的法治研究和實踐具有重要的啟發意義和理論價值。
後,我作為該書作者博士畢業答辯的導師之一,看到該書由湖南大學出版社出版欣喜,在此也由衷地向姚表示祝賀。他的研究一定程度上填了當前該領域的學術研究不足,更為公共博物館的文化創意產品開發提供了既有理論深度又有可操作性的法律意見。我熱切希望本書能夠為相關機構禾人士提供幫助和啟迪,我國文化創意產業的健康持續發展,推動我國公共博物館在法律規範的範疇之內更好地實現其文化使命。

摘要
第一章 緒論
第一節 寫作背景
23年10月7日至8日,全國宣傳思想文化工作會議在召開,此次會議重要的成果就是正式提出和系統闡釋了文化思想。同年6月2日的文化傳承發展座談會上,指出,要深刻把握中華文明的突出特性,深刻理解”兩個結合”的重大意義,充分運用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寶貴資源,探索面向未來的理論和制度創新。22年,的二十大報告中明確提出了”堅守中華文化立場,提煉展示中華文明的精神標識和文化精髓”;還強調了”文化自信自強,鑄就社會主義文化新輝煌”,”健全現代文化產業體系和市場體系,實施重大文化產業項目帶動戰略”。”在文化思想和中央政策的助推和指引下,公共博物館文化創意產品開發已成為文化產業中備受矚目的領域。
我國《博物館條例》第三十四條規定:”國家鼓勵博物館挖掘藏品內涵,與文化創意、旅遊等產業相結合。”16年,辦公廳轉發原等四部委《關於推動文化文物單位文化創意產品開發的若干意見》(以下簡稱《意見》),《意見》指出深入發掘文化文物單位館藏資源,推動文化創意產品開發。這份文件在國家宏觀政策層面為博物館文化產品發展指明了方向,也為博物館文化創意產品開發提供了有力的支持。我國17年制定的《中華人民共和國公共圖書館法》第四十一條明文規定了”創意產品開發”,這為同屬文化文物單位的公共博物館的立法和施行提供了寶貴的借鑒和驗。
目前,除故宮博物院、蘇州博物館、敦煌研究院外,我國很多公共博物館的文化創意產品開發現狀依然乏善可陳,至少是沒有充分發掘出眾多文物等藏品的內在商業潛力。我國在《中華人民共和國文物保護法》(以下簡稱《文物保護法》)、《博物館條例》等法律法規之外,還先後頒佈了上項方針、政策、條例、管理辦法等規範性法律文件,但相關產品的權屬、授權開發、收益分配等法律問題依然有待深人研究。
公共博物館作為公共文化服務體系的重要組成部分,作為中國文化傳播和中華文明傳承的重要載體,勢必要肩負起更加重要的歷史使命。目前,我國正處於社會轉型時期,隨著文化全球化的發展,多元的價值觀正在不斷衝擊著我們的傳統文化觀念。的二十大報告在”四個自信”的文化自信基礎上一步提出了”文化自信自強”。?可見,建設社會主義文化強國具有重大而深遠的戰略意義,這一戰略也給博物館發展帶來了新的機遇和挑戰。在文化創新的過程中,公共博物館通過開發文化創意產品的方式賦予傳統文化以嶄新的面貌和新時代內涵,同時也給文物保護、文物開發利用帶來了新的法律問題。如何做到基於文物或藏品設計的文化創意產品的社會效益和濟效益的統一 如何加快公共博物館文化創意產品開發的法治化,並保障其知識產權以及構建完善的法律機制 本書旨在?磚引玉,為上述問題的解決尋求法律上的方案。

作者簡介
姚鋒,男,1980年出生,中南大學文化法學博士。現任湖南大學期刊社副編審、湖南大學新聞學院碩士研究生導師、湖南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院副研究員,兼任湖南師範大學博物館政策與法律研究中心研究員、長沙市文化產業協會特聘專家、湖南省法學會法治文化研究會理事。主要研究方向為文化立法、傳媒政策、出版傳播等領域。近五年來,主持涉及文化產業相關課題4個,參與5個;出版專著1部,主編圖書1部,參編2部;發表核心論文餘篇,其中有多篇被《新華文摘》和人大複印資料全文轉載;個人及其論著多次獲獎,其中,19年獲”全國優秀中青年出版工作者”稱號。

詳細資料或其他書籍請至台灣高等教育出版社查詢,查後請於PChome商店街私訊告知ISBN或書號,我們即儘速上架。

規格說明
運送方式
已加入購物車
已更新購物車
網路異常,請重新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