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完成訂單後正常情形下約兩周可抵台。 *本賣場提供之資訊僅供參考,以到貨標的為正確資訊。 印行年月:202402*若逾兩年請先於私訊洽詢存貨情況,謝謝。 台灣(台北市)在地出版社,每筆交易均開具統一發票,祝您中獎最高1000萬元。 書名:關學《中庸》學研究 ISBN:9787303294589 出版社:北京師範大學 著編譯者:李敬峰/著 頁數:243 所在地:中國大陸 *此為代購商品 書號:1651296 可大量預訂,請先連絡。 內容簡介 本書首先將關學《中庸》學視為一個動態發展的整體,將其置於關學學術思想演進和《中庸》學詮釋史流變的雙重脈絡之下,從文獻學、經學史和思想史相結合的角度,對關學《中庸》學進行較為全面系統的分析、提煉和總結;既密切注意學術思想的變遷對於關學《中庸》學發展的宏觀影響,又重點從不同的視域考察主要的《中庸》學成果,揭示關學《中庸》學在詮釋方法、哲學義理、主導問題等方面對關學宗師張載、理學、心學等《中庸》學的繼承、融合、突破和發展,從中把握關學《中庸》學相關哲學問題的理論演進,進一步揭示出由此而形成的關學思想的邏輯脈絡、主導問題和話語系統,力圖更為豐滿、更為厚重、更加貼近歷史原貌地展現關學《中庸》學的演進歷程和發展軌跡,凸顯關學《中庸》學的學術價值,確立關學《中庸》學在《中庸》學史中的地位。作者簡介 李敬峰(1986-),河南洛陽人,哲學博士、博士后,新加坡國立大學、香港中文大學訪問學者。現為陝西師範大學哲學系副教授、碩士生導師,研究方向為宋明理學(主要研究關學、洛學等)。主持和參与國家社科基金青年項目、教育部社科規劃青年項目、中國博士后科學基金特別資助項目、中國博士后科學基金一等資助項目、陝西省博士后基金項目、陝西省社科規劃項目等國家、省部級項目十余項,先後在《哲學與文化》(AHCI)、《哲學研究》、《中國哲學史》、《孔子研究》、《自然辨證法研究》等期刊發表文章三十余篇。目錄 緒論第一章 北宋:關學《中庸》學的始創 第一節 心解《中庸》、由明至誠:張載的《禮記說·中庸》 第二節 以中為體、求中為要:呂大臨的《中庸解》 第二章 金元:關學《中庸》學的萎靡 第一節 金元關學的定位 第二節 軌轍程朱,零星推闡:金元關學《中庸》學 第三章 明代:關學《中庸》學的中興 第一節 質疑朱注,矯正流弊:王恕的《石渠意見·中庸》 第二節 依違朱子,慎獨為功:呂柟的《四書因問·中庸》 第三節 合本體工夫為一,融會朱王:馮從吾的《讀中庸》 第四節 洞源達本,慎獨為功:張舜典的《致曲言》 第五節 酌采朱王,闡明真性:王徵的《學庸書解》 第六節 以義理解經,融會朱王:寇慎的《四書酌言·中庸》 第四章 清代:關學《中庸》學的鼎盛 第一節 聖學統宗,調和朱王:李二曲的《四書反身錄·中庸》 第二節 明道盡性,會通朱王:王心敬的《江漢書院講義·中庸》 第三節 論道言學,推重心解:王吉相的《四書心解·中庸》 第四節 《中庸》為綱,羽翼朱子:孫景烈的《四書講義·中庸》 第五節 廣泛引證,歸准朱注:王巡泰的《四書札記·中庸》 第六節 不廢訓詁、發明朱注:劉紹斂《四書凝道錄·中庸》 第七節 首重乎誠,尊奉朱注:張秉直《四書集疏附證·中庸》 第八節 兼采漢宋,學宗朱子:李元春的《中庸論》 第九節 究心義理,發明朱注:賀瑞麟的《中庸》學 第五章 民國:關學《中庸》學的終結 第一節 關學下限辨析 第二節 賡續關學,恪守程朱:孫迺琨的《中庸全篇講義》和《中庸集義》 第三節 墨守朱注、終結關學:牛兆濂的《中庸》學思想 結語:關學《中庸》學的特質、貢獻與不足 第一節 關學《中庸》學的學術特質 第二節 關學《中庸》學的學術貢獻 第三節 關學《中庸》學的學術不足 第四節 關學《中庸》學的當代啟示 參考文獻 後記 詳細資料或其他書籍請至台灣高等教育出版社查詢,查後請於PChome商店街私訊告知ISBN或書號,我們即儘速上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