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道滄桑-世界社會主義的過去、現在、未來 趙付科著 9787564853716 【台灣高等教育出版社】

圖書均為代購,正常情形下,訂後約兩周可抵台。
物品所在地:中國大陸
原出版社:湖南師範大學
NT$458
商品編號:
供貨狀況: 尚有庫存

此商品參與的優惠活動

加入最愛
商品介紹
*完成訂單後正常情形下約兩周可抵台
*本賣場提供之資訊僅供參考,以到貨標的為正確資訊。
印行年月:202406*若逾兩年請先於私訊洽詢存貨情況,謝謝。
台灣(台北市)在地出版社,每筆交易均開具統一發票,祝您中獎最高1000萬元。
書名:正道滄桑-世界社會主義的過去、現在、未來
ISBN:9787564853716
出版社:湖南師範大學
著編譯者:趙付科著
頁數:442
所在地:中國大陸 *此為代購商品
書號:1651027
可大量預訂,請先連絡。

本書全面介紹社會主義發展的滄桑歷程,剖析各個階段的起承轉合,研究歷史上若干重要歷史事件的來龍去脈、前因後果、主要節點、經驗教訓,宣傳科學社會主義科學性和真理性,透過社會主義發展發展的曲折性、複雜性,揭示科學社會主義的正義性、群眾性、實踐性、革命性和潮流性。

目錄

一、對未來理想社會的美好憧憬和可貴探索一空想社會主義的產展
(一)空想社會主義產生的理論淵源與社會條件
(二)早期空想社會主義
(三)中期空想社會主義
(四)晚期空想社會主義
(五)空想社會主義的歷史地位
二、社會主義從空想到科學的飛躍
科學社會主義的創立與早期實踐
(一)科學社會主義產生的歷史必然
(二)科學社會主義的理論基石
(三)世界上個的無產階級政組織:者同盟
(四) 工人階級的個大聯合組織:
(五)個無產階級政權:巴黎公社
(六)政和團體的聯合組織:
(七)科學社會主義的發展完善
三、社會主義由理論變成現實
一十月的勝利和蘇俄社會主義的實踐
(一)俄國新型無產階級政的產生:由勞動解放社到維克
(二)阿芙樂巡洋艦的砲聲:十月的爆發及其意義 (129)(三)從「戰時」到新經濟政策
(四)世界中心:共產
(五)列寧晚年對社會主義建設的深邃思考
四、社會主義建設的個模式
——蘇聯模式的興衰
(一)爭論與選擇:蘇聯模式的發軔
(二)蘇聯模式的歷史地位
(三)蘇聯和東歐國家的改革嘗試
(四)蘇東劇變及其歷史教訓
五、社會主義改變了中國的命運
從新民主主義到社會主義實踐
(一)比較與選擇:只有社會主義才能救中國
(二)從以俄為師到以蘇為鑑:中國社會主義建設道路的艱辛探索與教訓
(三)的歷史貢獻
六、走出一條建設社會主義的新路
——中國社會主義的和發展
(一)改革開放歷史新時期的開啟
(二)中國社會主義在改革開放中
(三)中國社會主義的捍衛與跨世紀發展
(四)在新的歷史起點上中國社會主義
(五)中國社會主入新時代
七、當代世界社會主義的百花園
——豐富多彩的當代國外社會主義理論與實踐
(一)當代越南、北韓、寮國、古巴社會主義國家的理論與實踐
(二)當代社會的民主社會主義理論與實踐
(三)當代已開發國家政的社會主義理論與實踐
(四)當代發展中國家政的社會主義理論與實踐(404)(五)當代其他有較大影響的社會主義流派
八、百川歸海
——人類社會發展趨勢
(一)當代資本主義的新變化和自我調節 沒有解決其基本矛盾 (419(二)社會主義經歷一個長過程發展後必然代替資本主義
(三)堅定「四個自信」和我們的責任
參考文獻
後記

精彩內容
一、對未來理想社會的美好憧憬與可貴探索
空想社會主義的產展
世界社會主義已有500年的發展歷史,它的初形態是空想社會主義。從16世紀初到1紀三、四十年代,空想社會主義從產展到趨於沒落,一共走過了300多年的歷史,其影響幾乎遍及整個歐洲,並達於美洲。1516年英國托馬斯 莫爾所著《烏托邦》一書的出版是空想社會主義誕生的標誌。空想社會主義的發展史,大致經歷了早期、中期、晚期三個發展階段。16-17世紀的早期空想社會主義,主要代表人物是托馬斯 莫爾、托馬斯 閔採爾、托馬斯 康帕內拉、傑拉德 溫萊等。18世紀的中期空想社會主義多存在於法國,啟蒙運動前夕的梅葉、啟蒙運動中的摩萊裡和馬布利、資產階級大中的巴貝夫等是其代表。1紀前半葉的後期空想社會主義,法國的聖西門、傅立葉和英國的歐文是其代表。空想社會主義為科學社會主義的誕生提供了豐富的資料和啟示。
(一)空想社會主義產生的理論淵源與社會條件
空想社會主義,又稱「烏托邦社會主義」?,顧名思義是對社會主義有著美好嚮往與憧懾,但在現實中卻找不到實現社會主義的正確力量和通往社會主義的途徑和方法,因而只能是流於空想的一種學說。?空想社會主義不是憑空出現的,而是有其理論淵源和在特定的社會史條件下產展起來的。
1 古代哲人對理想社會的構想
人類對美好社會的嚮往可謂是源遠流長。人私有社會以來,制度的不公現像一直存在著。同樣的,反對這種社會不公現象,追求理想社會的努力也始終存在。面對這種不公現象,不斷有思想家發出抗議和批判的聲音,並且憧憬取代這種不合理社會的美好未來。在我國古代,以孔子為代表的儒家學派曾提出「大同世界」的構想。儒家經典《禮記 禮運》中曾對此做過描述:「大道之行也,天下為公,選賢與能,講信修睦。故人不獨親其親,不獨子其子,使老有所終,壯有用,幼有所長,矜寡孤獨廢疾者皆有所養。身也,不必為己。修睦的社會政治。即授權者任人唯賢,受權者不以天下之大據為己有;人與人之間重誠信,講仁愛,求友善,修和睦。二是富庶、安康的原始經濟。即財產公有、共同勞動、人人平等、捨棄自我。三是理想、安寧、諧和、祥順的社會風俗和秩序。即路不拾遺、夜不閉戶,沒有陰謀與姦邪,沒有戰爭與流血。儒家學派認為,中國的社會發展要經歷「據亂世」「昇平世」「太平世」三個階段,其中「昇平世」是小康社會,這時人們溫飽無憂,生活寬裕。到了”太平世”,實現了”天下為公”的大同世界,達到了人類理想的高境界。「大同世界」既是理想化了的原始社會圖景,也是對未來社會的美好憧憬
在西方,古希臘雅典時期的柏拉圖曾提出關於公平正義的「理想國」的構想。在柏拉圖看來,理想國應該是為全體公民謀利益的真正的正義者城邦。理想國的公民分為三類:類是立法者和監護人,即國家的統治者,他們是神用金質做成的;類是軍人,即國家的保衛者或輔助者,他們是神用銀質做成的;第三類是農夫、手工業者和商人,他們是神用銅

詳細資料或其他書籍請至台灣高等教育出版社查詢,查後請於PChome商店街私訊告知ISBN或書號,我們即儘速上架。

規格說明
運送方式
已加入購物車
已更新購物車
網路異常,請重新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