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完成訂單後正常情形下約兩周可抵台。 *本賣場提供之資訊僅供參考,以到貨標的為正確資訊。 印行年月:202404*若逾兩年請先於私訊洽詢存貨情況,謝謝。 台灣(台北市)在地出版社,每筆交易均開具統一發票,祝您中獎最高1000萬元。 書名:學術虛擬社區用戶社會化交互行為研究 ISBN:9787550461406 出版社:西南財經大學 著編譯者:王美月 孫占峰著 頁數:255 所在地:中國大陸 *此為代購商品 書號:1649992 可大量預訂,請先連絡。 內容簡介 本書以學術虛擬社區用戶社會化交互行為為切入點,基於相關理論和前人研究成果,採用定性與定量的研究方法,深入剖析學術虛擬社區用戶社會化交互行為的機理、影響因素、社會網路結構、行為特徵以及社會化交互效果的評價,並提出有針對性的引導策略。作者簡介 王美月,吉林長春人,吉林大學管理學博士,講師,碩士生導師,吉林省E類人才,吉林省高校優秀青年科研創新人才。近年來,在《圖書情報工作》《情報資料工作》《情報理論與實踐》《現代情報》《情報科學》等期刊發表學術論文13篇;獲得國家發明專利1項;主持和參与國家社科基金項目、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面上項目、吉林省高教科研課題重點項目、吉林省教育科學規劃項目、博士自主創新基金項目等多項課題研究。目前主要從事網路用戶信息行為與信息資源管理相關研究工作。目錄 1 緒論1 1 選題背景 1 1 1 新媒體環境下科研服務方式與用戶信息行為的變革 1 1 2 用戶生成內容成為學術虛擬社區知識創新與發展的重要渠道 1 1 3 社交網路關係對用戶知識分享與傳播的深刻影響 1 2 研究意義 1 2 1 理論意義 1 2 2 實踐意義 1 3 研究現狀 1 3 1 學術虛擬社區研究現狀 1 3 2 信息交互行為研究現狀 1 3 3 社會化交互研究現狀 1 3 4 研究評述 1 4 研究內容與研究方法 1 4 1 研究內容 1 4 2 研究方法 1 5 研究技術路線與創新點 1 5 1 研究技術路線 1 5 2 創新點 2 相關概念及理論基礎 2 1 相關概念 2 1 1 學術虛擬社區 2 1 2 社會化交互 2 1 3 學術虛擬社區社會化交互 2 2 社會網路理論 2 3 S-O-R模型 2 4 遠程交互層次塔模型 2 5 本章小結 3 學術虛擬社區用戶社會化交互行為的機理分析 3 1 學術虛擬社區用戶社會化交互行為的動機 3 1 1 知識動機 3 1 2 成就動機 3 1 3 社交動機 3 1 4 情感動機 3 1 5 學術虛擬社區用戶社會化交互行為動機模型 3 2 學術虛擬社區用戶社會化交互行為的要素分析 3 2 1 社會化交互主體要素 3 2 2 社會化交互客體要素 3 2 3 社會化交互環境要素 3 2 4 社會化交互技術要素 3 3 學術虛擬社區用戶社會化交互網路結構 3 3 1 社會化交互網路關係的形成 3 3 2 社會化交互網路的二方關係結構 3 3 3 社會化交互網路的三方關係結構 3 3 4 社會化交互的星狀網路拓撲結構 3 3 5 社會化交互的環狀網路拓撲結構 3 3 6 社會化交互的網狀網路拓撲結構 3 4 學術虛擬社區用戶社會化交互行為形成過程 3 4 1 刺激識別階段 3 4 2 信息加工階段 3 4 3 行為反應階段 3 4 4 學術虛擬社區用戶社會化交互行為形成機制 3 5 學術虛擬社區用戶社會化交互行為機理模型構建 3 6 本章小結 4 學術虛擬社區用戶社會化交互行為影響因素分析 4 1 學術虛擬社區用戶社會化交互行為影響因素理論模型 4 2 研究假設 4 2 1 信息質量、服務質量、系統質量與感知有用性和感知易用性 4 2 2 感知有用性、感知易用性與社會化交互態度 4 2 3 網路密度、網路中心性、聯結強度與社會認同感和自我效能感 4 2 4 社會認同感、自我效能感與社會化交互行為 4 3 問卷設計與數據收集 4 3 1 問卷設計 4 3 2 數據收集 4 4 數據分析與模型驗證 4 4 1 描述性統計分析 4 4 2 信度與效度檢驗 4 4 3 模型分析與檢驗 4 5 結果討論與分析 4 6 本章小結 5 學術虛擬社區用戶社會化交互網路結構與行為特徵分析 5 1 學術虛擬社區用戶社會化交互網路結構分析框架 5 1 1 宏觀層——整體網路 5 1 2 中觀層——內部子結構網路 5 1 3 微觀層——個體網路 5 2 研究設計 5 2 1 研究樣本選取 5 2 2 數據採集與處理 5 3 社會化交互整體網路結構與用戶行為特徵分析 5 3 1 網路社群圖 5 3 2 網路基本屬性 5 3 3 網路的關聯性 5 3 4 整體網路結構下用戶社會化交互行為特徵 5 4 社會化交互網路內部子結構與用戶行為特徵分析 5 4 1 二方關係分析 5 4 2 三方關係分析 5 4 3 凝聚子群分析 5 4 4 核心一邊緣分析 5 4 5 內部子結構網路下用戶社會化交互行為特徵 5 5 社會化交互個體網路結構與用戶行為特徵分析 5 5 1 中心性分析 5 5 2 結構洞分析 5 5 3 個體網路結構下用戶社會化交互行為特徵 5 6 本章小結 6 學術虛擬社區用戶社會化交互效果評價 6 1 學術虛擬社區用戶社會化交互效果評價的原則 6 2 學術虛擬社區用戶社會化交互效果評價指標體系構建 6 2 1 評價指標體系選取 6 2 2 評價指標體系構建 6 3 學術虛擬社區用戶社會化交互的物元模型與可拓評價過程 6 3 1 經典域、節域與待評價物元 6 3 2 計算待評價物元的可拓關聯函數 6 3 3 確定指標權重 6 3 4 評價等級判定 6 4 實例分析 6 4 1 評價對象的選取 6 4 2 數據收集與物元模型的構建 6 4 3 物元可拓評價過程 6 4 4 評價方法的有效性驗證分析 6 4 5 結果分析與討論 6 5 本章小結 7 學術虛擬社區用戶社會化交互行為引導策略 7 1 平台環境層面引導策略 7 1 1 建立用戶訪問風險管控機制 7 1 2 開發平台層次化檢索功能 7 1 3 完善用戶生成內容監管機制 7 1 4 引導社區用戶線上線下互聯 7 2 網路結構層面引導策略 7 2 1 激活核心節點用戶價值 7 2 2 強化用戶社會網路關係 7 2 3 拓展網路興趣社群 7 3 用戶感知-認知層面引導策 詳細資料或其他書籍請至台灣高等教育出版社查詢,查後請於PChome商店街私訊告知ISBN或書號,我們即儘速上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