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面建成小康社會背景下鄉村旅遊精準脫貧戶的獲得感研究 黃婭著 9787105170807 【台灣高等教育出版社】

圖書均為代購,正常情形下,訂後約兩周可抵台。
物品所在地:中國大陸
原出版社:民族
NT$394
商品編號:
供貨狀況: 尚有庫存

此商品參與的優惠活動

加入最愛
商品介紹
*完成訂單後正常情形下約兩周可抵台
*本賣場提供之資訊僅供參考,以到貨標的為正確資訊。
印行年月:202401*若逾兩年請先於私訊洽詢存貨情況,謝謝。
台灣(台北市)在地出版社,每筆交易均開具統一發票,祝您中獎最高1000萬元。
書名:全面建成小康社會背景下鄉村旅遊精準脫貧戶的獲得感研究
ISBN:9787105170807
出版社:民族
著編譯者:黃婭著
頁數:196
所在地:中國大陸 *此為代購商品
書號:1650349
可大量預訂,請先連絡。

內容簡介
《全面建成小康社會背景下鄉村旅遊精準脫貧戶的獲得感研究:基於貴州的實踐》研究框架包括以下四個部分:
一是全面建成小康社會背景下鄉村旅遊精準扶貧政策研究。比較國內外鄉村旅遊精準扶貧政策及其績效,闡釋「貴州道路」,總結「貴州經驗」。
二是鄉村旅遊精準扶貧中貧困人口獲得感(SenseofGain)理論模型和測量模型構建。根據貧困多維性,從物質、安全、能力、公平、尊嚴五個維度構建鄉村旅遊精準脫貧戶「獲得感」理論模型。從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五項指標(經濟建設、政治建設、文化建設、社會建設、生態文明建設),從外部組織和內部因素兩個層面,構建鄉村旅遊精準脫貧戶獲得感的測量模型。
三是鄉村旅遊精準脫貧戶的獲得感調查與測量。以貴州省鄉村旅遊精準脫貧戶為調研對象,根據鄉村旅遊發展的區際差異,選擇處於不同發展模式下具有代表性的區域,調查、比較、分析和研究鄉村旅遊精準脫貧戶的獲得感。
四是旅遊精準扶貧制度措施的效果分析及其對鄉村振興的啟示。從鄉村脫貧與鄉村振興、鄉村脫貧與新型城鎮化建設統籌銜接的角度,提出鞏固鄉村旅遊精準脫貧成果的措施,促進農村地區社會工作順利開展,助力鄉村振興。

作者簡介
黃婭,貴州理工學院教授,碩士生導師,研究方向為民族文化遺產開發與旅遊規劃、智慧旅遊。獨立主持國家、省部級縱向科研項目10餘項,作為核心成員參与國家縱向科研項目8項,撰寫核心期刊以上學術論文30餘篇,主持和參与城鄉規劃項目與區域旅遊發展規劃橫向項目100餘項,編製貴州省地方標準2項,獲得國家發明專利多項,規劃作品獲貴州省城鄉規劃設計大賽獎多項,具有豐富的城鄉規劃旅遊規劃實戰經驗。

目錄
第一章 緒論
第一節 問題的提出與研究回顧
第二節 研究架構與研究方法
第二章 全面建成小康社會背景下鄉村旅遊扶貧政策研究
第一節 我國鄉村旅遊扶貧政策演進
第二節 鄉村旅遊精準脫貧的「貴州戰法」和「貴州經驗」
第三章 鄉村旅遊精準脫貧戶的獲得感評價體系
第一節 理論基礎
第二節 鄉村旅遊精準脫貧戶獲得感的影響因子分析
第三節 鄉村旅遊精準脫貧戶獲得感測量
第四節 調研對象的選取
第四章 全域旅遊示範區建設模式下的脫貧戶獲得感研究:安順市
第一節 脫貧前的安順市
第二節 「國家全域旅遊示範區創建單位」的鄉村旅遊扶貧行動
第三節 安順市鄉村旅遊精準扶貧成效
第四節 安順市西秀區鄉村旅遊精準脫貧戶的獲得感
第五節 啟示:創新引領、融合發展
第五章 「四在農家」起源地的脫貧戶獲得感研究:遵義市餘慶縣
第一節 鄉村旅遊發展的「餘慶模式」
第二節 以旅居農家為品牌特色的鄉村旅遊扶貧
第三節 遵義市餘慶縣鄉村旅遊精準脫貧戶的獲得感
第四節 旅居農家建設模式下的鄉村旅遊精準扶貧對鄉村振興建設的啟示:全面實施鄉村旅遊人才振興工程
第六章 民族村寨開發模式下的脫貧戶獲得感研究:?沙苗寨、高華瑤寨和四聯侗寨
第一節 民族村寨開發模式下的鄉村旅遊扶貧情況
第二節 民族村寨開發模式下鄉村旅遊精準脫貧戶的獲得感
第三節 民族村寨開發模式下的鄉村旅遊精準扶貧對鄉村振興建設的啟示:培育鄉村旅遊社區參与主體
第七章 大力推進以人為核心的新型城鎮化,增強人民群眾的獲得感和幸福感
參考文獻
附錄:鄉村旅遊精準脫貧戶獲得感調查問卷

前言/序言
精準扶貧要切實實現扶貧成果的可持續,讓貧困人口有更多的「獲得感」。從全面建成小康社會背景審視鄉村旅遊精準扶貧,要在經濟建設、政治建設、文化建設、社會建設、生態文明建設「五位一體」指引下,充分考慮鄉村脫貧與鄉村振興、鄉村脫貧與新型城鎮化建設的統籌銜接。本書系貴州省教育廳2019年人文社會科學項目重點課題「全面建設小康社會背景下貴州省鄉村旅遊精準脫貧戶的獲得感研究」基礎上的進一步延伸和拓展。
我國的旅遊扶貧實踐在整體上呈現從地方到中央,從經濟目標到社會、經濟、文化、生態的綜合目標,從貧困地區到貧困人口的自下而上、由點到面、由表及裡的發展軌跡。旅遊扶貧實踐經歷了「頂層設計-制度安排-實際運行」不斷具體細化的實現路徑,研究歷程也經歷了「貧困治理理念創新-經驗總結-理論創新」的提升過程。「在脫貧攻堅偉大曆程中,貴州所遇到的困難和挑戰前所未有,所做出的探索和努力前所未有,所發生的歷史性巨變也前所未有。」貴州省利用旅遊產業作為支柱型產業的帶動力,發揮旅遊扶貧在脫貧攻堅中的重要作用,走出了一條「貴州道路」,摸索出了一套「貴州經驗」。以貴州省鄉村旅遊精準脫貧實踐作為個案研究,對於促進我國西部地區鄉村社會工作順利開展,助力我國西部地區鄉村振興有著積極意義。
本書研究框架包括以下四個部分:
一是全面建成小康社會背景下鄉村旅遊精準扶貧政策研究。比較國內外鄉村旅遊精準扶貧政策及其績效,闡釋「貴州道路」,總結「貴州經驗」。
二是鄉村旅遊精準扶貧中貧困人口獲得感(Sense of Gain)理論模型和測量模型構建。根據貧困多維性,從物質、安全、能力、公平、尊嚴五個維度構建鄉村旅遊精準脫貧戶「獲得感」理論模型。從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五項指標(經濟建設、政治建設、文化建設、社會建設、生態文明建設),從外部組織和內部因素兩個層面,構建鄉村旅遊精準脫貧戶獲得感的測量模型。
三是鄉村旅遊精準脫貧戶的獲得感調查與測量。以貴州省鄉村旅遊精準脫貧戶為調研對象,根據鄉村旅遊發展的區際差異,選擇處於不同發展模式下具有代表性的區域,調查、比較、分析和研究鄉村旅遊精準脫貧戶的獲得感。
四是旅遊精準扶貧制度措施的效果分析及其對鄉村振興的啟示。從鄉村脫貧與鄉村振興、鄉村脫貧與新型城鎮化建設統籌銜接的角度,提出鞏固鄉村旅遊精準脫貧成果的措施,促進農村地區社會工作順利開展,助力鄉村振興。
本書在寫作過程中,因新型冠狀病毒疫情影響,問卷數據和訪談數據的得來十分不易。部分問捲髮放是由高校在校生「疫情」期間在家鄉網課學習過程中幫助完成,部分訪談是從凱里學院吳學成、蔣琴、麻勇恆師生團隊假期社會調查研究——《社區參与的出路:少數民族地區旅遊扶貧困境的反思》中的訪談筆錄和調研結論中得來,在此深表感謝!同時,因筆者學術能力所限,在寫作過程中難免有錯漏之處,敬請讀者批評和指正!


詳細資料或其他書籍請至台灣高等教育出版社查詢,查後請於PChome商店街私訊告知ISBN或書號,我們即儘速上架。
規格說明
運送方式
已加入購物車
已更新購物車
網路異常,請重新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