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完成訂單後正常情形下約兩周可抵台。 *本賣場提供之資訊僅供參考,以到貨標的為正確資訊。 印行年月:202310*若逾兩年請先於私訊洽詢存貨情況,謝謝。 台灣(台北市)在地出版社,每筆交易均開具統一發票,祝您中獎最高1000萬元。 書名:民族地區解決相對貧困的扶貧產業發展與政策助推機制研究 ISBN:9787510348716 出版社:中國商務 著編譯者:吳碧波等著 頁數:237 所在地:中國大陸 *此為代購商品 書號:1650734 可大量預訂,請先連絡。 內容簡介 產業扶貧是鞏固拓展脫貧攻堅的關鍵,國家歷來重視扶貧工作尤其是扶貧產業的發展。未來,生存性貧困將不再是農村貧困的主體特徵除了少部分特殊困難的群體不可能依靠開髮式扶貧來脫貧需要更多保障性政策支持外,多數群體致富則越來越多地需要依靠經濟的拉動。因此,相對貧困長效機制的建立賦予了產業發展特殊的使命:(1)產業扶貧長效機制理論框架的構建,必須基於國內外成功經驗、經典理論,尤其是當前西部地區特殊扶貧實際及趨勢,重新審視扶貧產業發展的出發點和落腳點?(2)產業扶貧的歷史進程、扶貧績效的演變軒跡,貧困人口的變動趨勢、貧困標準的劃定及未來經濟社會條件是什麼,全面把握其內涵特徵及時代新要求?(3)產業扶貧運行機制是怎樣的,產業發展與貧困幫扶兩種邏輯怎樣協調,系統各構成要素之間相互聯繫、相互作用、相互制約關係,並通過哪些渠道長效帶動農f或區域?(4)鄉村發展的差異性和分化態勢明顯,基於貧困戶及貧困地區內生能力提升視角的產業扶貧模式有哪些,不同模式的特徵及適應範圍?(5)不同類型貧困人口的深層次原因,不同地區制定具有針對性的扶貧政策基本依據及政策走向?還需要提高認識,在理論與實戰上不斷推進創新,而回答以上問題對於豐富脫貧攻堅相關理論,完善產業扶貧運行機制、提高實施效果,明晰扶貧未來方向和政策走勢,進一步鞏固拓展脫貧攻堅成果同鄉村振興有效銜接等具有重要的理論和現實意義。作者簡介 吳碧波,男,1983年8月生,漢族,湖南人,經濟學博士、理論經濟學博士后、應用經濟學博士后,內蒙古財經大學研究員、財政稅務學院稅收系主任。國家社科基金和內蒙古社科基金評審專家,內蒙古自治區「新世紀321人才工程」二層次人選、內蒙古自治區高等學校「青年科技英才」、內蒙古自治區「草原英才」工程青年創新創業人才一層次人選。近年來主持並結題國家社會科學基金項目項4、省部級科研項目10項,出版著作5部,獲得省部級領導人肯定性批示的資政報告6項,科研成果獲省部級社科優秀成果三等獎2項。目錄 第一章 民族地區解決相對貧困產業扶貧政策助推的理論框架一、貧困轉向的趨勢判斷 二、相關理論與經驗總結 三、理論框架構建:「四位一體 第二章 民族地區社會經濟發展與減貧的成效評價 一、中國扶貧發展的階段特徵 二、民族地區的綜合比較 三、民族地區的減貧成效 四、民族地區的發展困境 第三章 民族地區相對貧困標準制定的異質性與要求 一、相對貧困內涵與標準制定的方法 二、貧困標準演變與相對貧困的解決路徑 三、未來相對貧困群體的類型 四、相對貧困線劃定的基本要求 第四章 民族地區解決相對貧困產業扶貧的匹配效應 一、扶貧產業與相對貧困的匹配機制 二、扶貧產業與相對貧困的匹配效應 三、匹配存在的主要問題及原因 四、提升產業扶貧匹配度的關鍵點 第五章 民族地區解決相對貧困產業扶貧的模式選擇 一、產業扶貧模式概述與劃分依據 二、產業扶貧模式的劃分與實踐 三、各種產業扶貧模式的比較 四、產業扶貧模式新活力的培育 第六章 民族地區解決相對貧困產業扶貧的政策助推機制 一、政策助推:扶貧產業生命周期視角 二、產業選擇機制 三、發展壯大機制 四、轉型升級機制 五、新動能培育機制 六、反饋防控機制 第七章 民族地區解決相對貧困產業扶貧的支持政策 一、產業扶貧政策制定的演變 二、產業扶貧政策存在的主要問題及原因 三、產業扶貧政策體系構建的主要內容 四、產業扶貧政策體系的構建方略 第八章 基本結論與對策建議 一、基本結論 二、對策建議 參考文獻 詳細資料或其他書籍請至台灣高等教育出版社查詢,查後請於PChome商店街私訊告知ISBN或書號,我們即儘速上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