戲曲研究(128) 中國藝術研究院戲曲研究所《戲曲研究》編輯部編 9787503975448 【台灣高等教育出版社】

圖書均為代購,正常情形下,訂後約兩周可抵台。
物品所在地:中國大陸
原出版社:文化藝術
NT$331
商品編號:
供貨狀況: 尚有庫存

此商品參與的優惠活動

加入最愛
商品介紹
*完成訂單後正常情形下約兩周可抵台
*本賣場提供之資訊僅供參考,以到貨標的為正確資訊。
印行年月:202403*若逾兩年請先於私訊洽詢存貨情況,謝謝。
台灣(台北市)在地出版社,每筆交易均開具統一發票,祝您中獎最高1000萬元。
書名:戲曲研究(128)
ISBN:9787503975448
出版社:文化藝術
著編譯者:中國藝術研究院戲曲研究所《戲曲研究》編輯部編
頁數:374
所在地:中國大陸 *此為代購商品
書號:1649093
可大量預訂,請先連絡。

內容簡介 《戲曲研究》是由中國藝術研究院戲曲研究所於1957年創辦的一本學術期刊,是國內最早創辦的戲曲研究期刊之一。長期以來,《戲曲研究》秉持嚴謹、樸實的學術作風,繼承併發揚理論聯繫實際的優良傳統,成為在國內外學術界、文化界具有廣泛影響的高水平學術期刊,也是各大圖書館、高等院校,以及各藝術研究所訂閱的重要刊物。本書為第128輯,包括戲曲理論、元雜劇研究、戲曲音樂、地方戲研究、民國戲曲、當代戲曲、戲曲文化七部分。

目錄 戲曲理論
戲曲美學與中國古代哲學
皮影戲「中介」藝術論——皮影戲藝術美學探微
中國戲劇史料分類體系的重構
倫理教化與現代性——兼論中國當代戲曲的文化方向
元雜劇研究
論日本戲劇家池田大伍的元雜劇研究
試論抄本《楚昭公疏者下船》的版本多樣性及改編問題
異文比勘與臧本《竇娥冤》的經典性問題
戲曲音樂
曲牌演變史視角下的南曲「伴隨性曲牌」考論
近代北方地區的高腔演劇研究
高腔進退與廣東大棚戲聲腔流變
談川劇高腔音樂中的「板腔化痕?」
地方戲研究
豫劇表演藝術發展中「鄉土化」與「普適化」的博弈
排場與粵劇行當體制的形成、轉變
論蒲州梆子旦角藝術的審美創造
民國戲曲
「研究戲劇應先從舊劇著手」——1931年上海伶界戲劇改良話語權的重申與實踐
抗戰勝利後上海市戲劇院商業同業公會與戲院業的發展(1946-1949)
當代戲曲
從全國地方戲曲劇種普查數據看戲曲劇目生產態勢
影以載道:「十七年」戲曲電影中主流意識與大眾話語的時代表達
戲曲文化
論端午戲的歷史源流、演出時空及其文化意蘊
戲曲藝術對傳統相聲發展的價值與作用
《戲曲研究》稿約
《戲曲研究》2024年度約稿專題
詳細資料或其他書籍請至台灣高等教育出版社查詢,查後請於PChome商店街私訊告知ISBN或書號,我們即儘速上架。

規格說明
運送方式
已加入購物車
已更新購物車
網路異常,請重新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