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完成訂單後正常情形下約兩周可抵台。 *本賣場提供之資訊僅供參考,以到貨標的為正確資訊。 印行年月:202405*若逾兩年請先於私訊洽詢存貨情況,謝謝。 台灣(台北市)在地出版社,每筆交易均開具統一發票,祝您中獎最高1000萬元。 書名:從「物」到「符號」-卡西爾符號形式哲學的邏輯生成 ISBN:9787522734460 出版社:中國社會科學 著編譯者:石若凡 頁數:323 所在地:中國大陸 *此為代購商品 書號:1649039 可大量預訂,請先連絡。 內容簡介 恩斯特·卡西爾以康德的先驗哲學理念為基礎,廣泛吸收自然科學和人文科學的最新成果,構建其「符號形式」思想。本書指出,從根本上說,卡西爾的符號形式哲學是「認知現象學」。用「符號」概念取代傳統的「實體」概念、用意義論取代存在論,是符號形式哲學最顯著的特徵和最突出的成就;意義不僅構成符號的核心,而且構成人類生活的獨特范域,人通過認知活動賦予世界以意義,同時確定個體生命的豐富與厚重程度。作者簡介 石若凡,男,1979年生,湖北大冶人,中山大學文學博士,湖北大學文學院講師。主要研究方向為西方美學、西方文論與小說批評。目錄 導論一 被忽視的卡西爾及其哲學 二 卡西爾與西方學術思想史 三 從物到符號的邏輯發生線 第一章 發生論:關係邏輯的建構 第一節 關係邏輯的發現 一 康德的哲學革命及其與自然科學的距離 二 沿著康德的問題去重新觀察自然科學史 第二節 關係邏輯的規定 一 羅素對關係學說的肯定與止步 二 構造世界的觀念與康德的猶疑 三 關係邏輯取代物的邏輯的必要 四 卡西爾對關係邏輯的基本規定 第三節 作為先天關係的空間、時間和數 一 康德時空觀念的先驗性與被動性的衝突 二 卡西爾的構造性空間與經驗對象的確定 三 非歐幾何學與相對論對時間觀念的發展 四 數的觀念的先天性與綜合性直觀的可能 第二章 形上論:符號的世界理解 第一節 物的被給予性與抽象理論的困境 一 從亞里士多德的實體到知覺意義上的物 二 物的被給予性及其作為知識問題的前提 三 抽象理論的困境與物的被給予性的解構 第二節 物之幻象與對實體化思維的批判 一 物之幻象與實體化思維的歷史淵源 二 對實體化思維的批判與符號的引入 第三節 從關係邏輯走向符號論的必然性 一 原子概念的發展與亥姆霍茲記號理論的啟發 二 符號理論的邏輯優越性及知識的開放性可能 三 知識生產的盲人摸象模式與人類思維的本性 第四節 意義論的而非存在論的世界理解 一 世界理解作為符號論形而上學的切入點 二 卡西爾的現象觀念及其認知現象學的要義 三 精神的能動性與意義論的世界理解的確立 第三章 符號論:符號的基本規定 第一節 符號的基本內涵 一 以關係邏輯為基底的符號 二 符號的感性與智性之統一 三 符號的去物質化與可分離性 四 命名與名字作為符號的開端 第二節 符號性孕義原則 一 符號性孕義與符號的完滿性 二 完滿性與孕義性的辯證統一 第三節 符號形式與文化 一 符號形式概念的模糊性與非中心化 二 符號的辯證法與整體性的文化概念 三文化活動、符號宇宙與符號性的人 詳細資料或其他書籍請至台灣高等教育出版社查詢,查後請於PChome商店街私訊告知ISBN或書號,我們即儘速上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