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河遼闊-老俞對談錄 (3) 俞敏洪著 9787559674425 【台灣高等教育出版社】

圖書均為代購,正常情形下,訂後約兩周可抵台。
物品所在地:中國大陸
原出版社:北京聯合出版公司
NT$432
商品編號:
供貨狀況: 尚有庫存

此商品參與的優惠活動

加入最愛
商品介紹
*完成訂單後正常情形下約兩周可抵台
*本賣場提供之資訊僅供參考,以到貨標的為正確資訊。
印行年月:202404*若逾兩年請先於私訊洽詢存貨情況,謝謝。
台灣(台北市)在地出版社,每筆交易均開具統一發票,祝您中獎最高1000萬元。
書名:星河遼闊-老俞對談錄 (3)
ISBN:9787559674425
出版社:北京聯合出版公司
著編譯者:俞敏洪著
頁數:xxx
所在地:中國大陸 *此為代購商品
書號:1648884
可大量預訂,請先連絡。

編輯推薦
◎俞敏洪有點特別的作品。過去的4年,老俞的事業和生活都發生了劇變。如今,每周的「老俞閑話」對談,成為百萬網友追更的寶藏欄目,而老俞也下了決心,讓這些鏗鏘有力的對話和思想,落地成書,與更多讀者見面。
◎1位時代人物,與15位意見領袖的「非凡對話」。《星河遼闊》甄選了俞敏洪與文化、教育、商業領域共15位傑出人物的深度對談。他們當中,有文化大家許倬雲、易中天、余世存;歷史作家馬伯庸、郭建龍、岳南;商業大咖任澤平、薛兆豐、王志綱。15場對話,鏈接15個和個人、時代息息相關的話題。
◎單篇對談內容逾2萬字,深度還原每位人物「靈魂」觀點。每次對談,老俞都會做足「功課」:精讀對方作品、撰寫2千字左右採訪提綱、提前綵排終產出2小時以上高密度、高質量對談內容。書籍儘可能保留了對話的原汁原味,讓讀者不錯過每一次觀點的碰撞。

內容簡介
本書是俞敏洪與許倬雲、易中天、馬伯庸、許知遠、薛兆豐、余世存等人物的對談錄。截至本書出版,老俞已經與人文、科技、商業等領域大咖對談超過100期,有1億人觀看過對談,幾百萬人參與了討論。本書甄選了其中15場對話,向讀者還原了這些頭腦碰撞時刻的酣暢,以及他們話鋒背後的思想沉澱。
老俞很會提問,洞悉人性,張弛有度,看似簡單,大有學問。
他和余世存聊人心:心越靜,能接納的信息就越多,分辨信息的能力就越強大;
和吳軍聊格局:從長遠的生命之河來說,讓自己的每一天過得更好,比你想要到達什麼目的地更加重要;
和王立銘聊成就:我們找到的解法大部分時候都不是用大腦理性設計出來的,而是通過反覆試錯、探索、最終走出來的;
和薛兆豐聊收入:經濟學最重要的兩個概念就是成本和時間,我們要做時間的朋友,堅持長期主義,因為長期的收入才是你真正的收入。

作者簡介
俞敏洪,新東方教育科技集團創始人、董事長。2021年年底,俞敏洪帶領新東方探索新的發展路徑,創立東 方甄選直播平台。截至2024年2月,俞敏洪個人抖音粉絲量突破1400萬,在抖音上與人文、科技、商業等領域大咖對談超過100期。

目錄
人文歷史
對話岳南 | 一代中國知識分子的不屈風骨
對話郭建龍 | 且談血肉盛唐
對話許倬雲 | 往裡走,安頓自己
對話易中天 |說不盡的人生,看不盡的風景
對話馬伯庸 | 虛構故事里的歷史真實
對話蘇滄桑 | 遇見歲月 ,留住文明!
對話余世存 | 在時光中思考人生
成長教育
對話趙洪雲 | 陪伴孩子是人生最好的「投資」
對話周成剛 | 經過歲月考驗和沉澱的友情
對話吳軍 | 心有多遠,就能夠走多遠
對話王立銘 | 探索浩瀚的生命奧秘
對話許知遠 | 閱讀對於生命的意義
經濟商業
對話任澤平 | 時代的方向和企業家精神
對話薛兆豐 | 有人的地方,就有經濟學
對話王志綱 | 且話改革開放40年

前言/序言
前言
我為什麼做直播對談?
2020 年到 2022 年這 3 年,也許會永遠銘刻在中國人民心裏。一場疫情,改變了很多人的生活,甚至改變了不少人的命運。就像我們無意中走進了一場沙塵暴,等到從裏面走出來,已經滿身煙塵。
這 3 年,我也經歷了從事業到生活的劇烈改變,現在回顧起來,有恍如隔世之感,一切都如一場電影一樣,只不過我不是旁觀者,而是成了電影的主角。回頭看,在種種千變萬化的情景下,我還算是一個合格的演員,盡自己的努力,扮演一個正面形象的角色。
自 2020 年開始,由於疫情的影響,地面教學全面停止,在線教育轟轟烈烈地發展起來了。各種培訓機構如八仙過海,各顯神通,最終演變成了一場為了爭奪學生,各種招生手段無所不用其極的武林爭霸。緊接著,2021 年國家實施「雙減」政策,讓培訓領域的硝煙戛然而止,幾乎所有培訓機構都只剩下了一地雞毛。不少家長當初預交的不菲學費,如打了水漂一樣,有去無回,他們哭天喊地,只能自認倒霉。
新東方算是做到了體面退場,把該退給家長的學費都退了,給該辭退的老師、員工結算了「N+1」的薪酬,把全國各地上千個教學區清退了,把不會再用的課桌、椅子全部捐獻給了農村中小學。我和戰友們一邊在辦公室里喝著酒,一邊唉聲嘆氣,不知道餘生還能做些什麼。回到家,整夜整夜睡不著,在星空下散步,一圈又一圈的,如喪家之犬一般。幾十年一直和學生打交道,突然間人去樓空,好像自己的身體和靈魂都被抽空了。好在新東方人有一種無所謂、不放棄的精神,都能夠背誦弗羅斯特的「我的前面有兩條路,我選擇了人跡更少的道路,因此生命迥然不同」的詩句。幾十天的酒喝下來,大家靈光一現,決定用直播的方式做農產品帶貨。選擇農產品,是因為覺得國家政策會一直支持;選擇直播,不僅因為有很多先行者在前面做了示範,更因為我在新東方已經成為一個直播專家。後面的故事,大家都知道了,東方甄選在 2022 年突然爆火,成為中國一個現象級的事情。
我參与直播這件事情,部分意義上也是被疫情逼出來的。我的重要工作之一,就是對員工和學生演講。原來是地面演講,面對面,可以互動,熱鬧、開心。疫情的來臨,讓絕大部分人只能居家,公開的、聚集性的活動幾乎完全不可能。坐以待斃不是我的個性,於是通過在線直播的方式和大家進行交流就成了我工作的一部分。最初,我同時用三個平台進行直播——抖音、快手、微博的一直播。和面對面講座相比,我發現直播有很多好處:隨時都可以開講,沒有什麼成本,觀眾進出不影響情緒(地面講座要是總有人進出,我就會很不爽),觀眾可以隨時提問,和我交流,表達心情,而且每次直播還能夠拿到賞錢。
本來以為疫情能夠很快結束,新東方的教學和我的工作都會很快重新回到地面。結果,1 年過去了沒有結束,2 年過去了沒有結束,第三年,防控措施反而變得更加嚴格了。於是,直播就變成了我的常態,玩得越來越熟練。直播平台也從幾家變成了抖音一家,沒有別的原因,只是因為抖音上粉絲更多,而且給我打賞的人更多,看來我也是一個「見錢眼開」的人。其實,背後的原因很簡單,就是抖音直播帶貨的系統更加完善。隨著直播的深入,我開始推薦各種我喜歡的書籍,而大部分書籍在抖音上都有售賣鏈接。
最初的直播,我就是自說自話,自己定一個主題,自己打開設備就講,但講多了,思路就枯竭了。人的知識就像一口井,不斷汲水而沒有別的水源補充進來,最終就沒有水了。這讓我想起了劉潤的故事。在上海封控期間,劉潤也被封在了上海,於是,他和我一樣開啟了直播。他準備了 30 講內容,覺得最多 30 天,上海就解封了,所以他還把自己的直播叫作「開封菜」。結果,30 天後,上海完全沒有解封的跡象,他抓耳撓腮,才思枯竭,因為已經給聽眾許了願,不解封不停播。情急之下,他突然想起來有那麼多朋友可以利用,於是就到處發求救信,拉著朋友一起進行連麥直播,終於熬過了封控期,並且還有了很多意外的收穫。我就是被他抓差的人之一,也成了他的一根救命稻草。
我的直播不是3個月,而是3年。我比劉潤聰明一點,從來不承諾網友我會直播多長時間,會直播多少次。我這個人的本性充滿了隨意,說得好聽點是喜歡自由,說得難聽點是做事懶散,沒有規劃。我把自己的內容講完了,半年過去了,疫情還沒有結束,於是只能繼續往下直播,開始介紹我讀過的一些書籍,結果有些書籍就開始大賣,這讓我喜出望外,因為賣書有傭金,算是物質刺激。更加有意思的是,有些出版社就找上門來,問我想不想和作者對談。我想,和作者聊天是我求之不得的事情,一是可以增加直播的吸引力,二是可以交到新朋友,何樂而不為呢。
這樣,我的直播對談就開始了。一開始,我幾乎不做任何準備,聊到哪裡算哪裡。聊天也不是為了賣書,書掛在小黃車裡,有粉絲想買就買,不買拉倒。再後來,我開始用了一點心,既然是對談,為什麼直播完了什麼都沒留下呢?如果我認真準備一下,對談的內容可以更加精彩,對談完可以整理成文字,在我的公眾號上再次傳播。再繼續想下去,文字多了還能夠出版成書籍,這是一件多好的事情啊。許知遠就把他《十三邀》的內容出版成了好幾本書,充滿成就感地送給了我;董卿也把《朗讀者》的內容出版成了書,也鄭重其事地送給了我。我也可以把「老俞閑話」的內容整理成書啊,也可以趾高氣揚地送給他們,然後哼著鼻子說:「看,你們做的,我也能做。」
有了這樣的想法,我開始認真做起直播對談的策劃來。每次對談嘉賓,都認真地準備案頭工作——閱讀作者的所有書籍,尋找有關作者的所有文字和視頻資料,提前約作者一起共進午餐或者晚餐,一絲不苟地準備對談提綱。於是,在短短的 1 年半時間里,我對談了 60 多位知名人士和作者,和他們進行了愉快而有一定深度的交流,每期對談都有幾百萬粉絲參与互動,前前後後參与的粉絲總數超過 1 億。
在對談的過程中,我自己也有巨大的收穫。不僅是因為賣了作者的書,有傭金上的回報,更多的是一種思想上和發展上的收穫。因為對談,我翻閱了幾百本書,也因此結交了很多珍貴的朋友,打開了自己的眼界,提升了自己的認知,真心理解了新時代新的傳播方式,並且因為這一理解,帶動了東方甄選的發展。
人很容易成為習慣性動物,以至於到去年 12 月底,封控解除后,疫情戛然而止,我居然有一絲惆悵,覺得回到地面,一旦忙碌起來,我肯定再也沒有時間做這樣深度的直播對談了。事實也果真如此。進入 2023 年,所有被延誤的工作如巨浪一般撲面而至,把我淹沒其中,幾乎喘不過氣來,到現在我還沒有做過一場認真準備的直播。好在現在至少有了階段性的成果,這就是放在大家面前的四大本的「老俞對談錄」。
3 年疫情已經過去,現在又到了春天,我在小區散步的時候,看著碧桃花、丁香花、迎春花、海棠花等爭相鬥艷,回想著過去 3 年既恍恍惚惚又清晰可見的時光,內心充滿了一種說不出的感覺:低沉、迷離、嘆息、悲壯、激昂、悲喜交集。我還記得有一個春天,只能在屋子周圍徘徊,我看到一株野雛菊,哆哆嗦嗦地從屋角的水泥縫裡鑽出來,慢慢長大,最後終於在初夏的風裡,開出了一簇美麗的黃色小花,如星星般照亮了周圍的一切,也照亮了我的心靈,撫慰了我已然黯淡的心魂。
我們該如何對待自己的事業和生命?面對大環境,我們大部分情況下是沒有能力去改變的。面對今天的國際局勢,我們又能做些什麼呢?很多人覺得自己好像只有隨波逐流的宿命,於是心安理得地做一天和尚撞一天鍾,過到哪兒算哪兒。似乎我們是一棵小草,只能隨風飄蕩。
我當然也明白,對於很多事情我們確實是無能為力的。但我始終認為,人是具備自由意志的,我們在很大程度上還是能夠掌控自己的命運和生命軌跡的。我說過一句話:「我聽從命運的安排,但不服從命運的霸道!」我的人生態度是:「在力所能及的範圍內,寧戰而死,不躺而生。」戰,就是主動尋找出路,主動讓自己的生命用更有尊嚴、更自主的方式努力綻放;躺,就是逆來順受,習慣被籠子圍困,放棄自己本來還有的希望。我堅信,即使身處無邊的沙漠中,尋找方向,也比坐而等死讓生命更有尊嚴和希望。因為在黑暗的夜空中,也會有北斗星閃耀,也許,那就是我們人生的方向。
回想起來,疫情這 3 年裡,儘管我也有氣餒的時候、有灰心喪氣的時候、有絕望慟哭的時候,但更多的時候,我更像一個勇者,揮舞著雙臂,邁開腳步,或者獨自一人,或者帶領新東方的夥伴,一起為了未來披荊斬棘,勇往直前,逢山開道,遇河架橋,即使遍體鱗傷,也沒有想過自暴自棄。「自助者,天助之。」
3年時光,不少人白白度過,新東方卻在低谷奮起,有了東方甄選,更有了走向未來的信心;我個人閱讀了幾百本書,留下了百萬字的各種筆記,出版了 3 本新書,直播了百場講座,對談了近百位各界優秀人士,留下了 120 多萬條對談實錄。在這 3 年中,我度過了 60 歲的生日,和過去 60 年進行了一場充滿儀式感的告別。但告別是為了更好地出發,不管我能夠活多久,我相信,只要我的精氣神還在,未來的歲月一定會更加精彩。「寧移白首之心,不墜青雲之志!」這就是我對自己的期許!在平凡的日子里,我不想讓自己過得太平凡!
俞敏洪
2023 年 4 月 6 日 星期四
詳細資料或其他書籍請至台灣高等教育出版社查詢,查後請於PChome商店街私訊告知ISBN或書號,我們即儘速上架。

規格說明
運送方式
已加入購物車
已更新購物車
網路異常,請重新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