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文化讀本 安徽省政協 9787574801899 【台灣高等教育出版社】

圖書均為代購,正常情形下,訂後約兩周可抵台。
物品所在地:中國大陸
原出版社:安徽教育
NT$623
商品編號:
供貨狀況: 尚有庫存

此商品參與的優惠活動

加入最愛
商品介紹
*完成訂單後正常情形下約兩周可抵台
*本賣場提供之資訊僅供參考,以到貨標的為正確資訊。
印行年月:202312*若逾兩年請先於私訊洽詢存貨情況,謝謝。
台灣(台北市)在地出版社,每筆交易均開具統一發票,祝您中獎最高1000萬元。
書名:安徽文化讀本
ISBN:9787574801899
出版社:安徽教育
著編譯者:安徽省政協
頁數:463
所在地:中國大陸 *此為代購商品
書號:1648906
可大量預訂,請先連絡。

內容簡介
安徽歷史悠久,文化厚重。?古以來,生息繁衍在這片土地上的人們,創造了豐富璀璨、瓜瓞綿延且頗具特色的地域文化,在歷史長河中盡顯風流。
安徽文化多姿多彩、內涵豐富。加快建設繁榮興盛的文化強省是一份沉甸甸的歷史責任,但講好安徽文化故事實屬不易。本次,我們採取了一種全新的寫法,即抓住安徽文化中非常具有特色的內容和亮點,盡量用典型的文化符號進行闡釋,講出安徽文化的內在意味,彰顯安徽文化的時代價值。《安徽文化讀本》按照文化門類劃分為15個專題,每個專題分別選擇若干個非常具有代表性的文化標識(文化人物、文化事件、文化成果等)進行闡釋,展示有特色、有亮點、有影響的地域文化精華:同時,引言以綜述形式對安徽文化進行歸納總結,提煉出安徽文化的典型特徵。
《安徽文化讀本》定位為普及性的安徽文化讀本,是集體創作的結晶。

目錄
引言
學術
皋陶創製原始法律
老子創立道家學派
莊子與天地精神相往來
劉安編著絕代奇書《淮南子》
朱熹集宋代理學之大成
方以智「集千古之智」
戴震開皖派經學風氣之先
胡適發起白話文運動
陶行知推行平民教育
朱光潛沁人心扉的美學研究
資政
管仲:九合諸侯,一匡天下
孫叔敖:春秋名相,治水專家
曹操:挾天子以令諸侯
包拯:讓清官成為一種文化
朱元璋:草根皇帝的皇權政治
張氏父子:今人猶說六尺巷
李鴻章:中國近代化第一人
劉銘傳:台灣首任巡撫
孫家鼐:首開京師大學堂
段祺瑞:三造共和的「六不」總理
革命
陳獨秀:從倡導新文化運動到創建中國共產黨
王步文:中共安徽省委首任書記
王稼祥:中共早期卓越領導人
開闢大別山革命根據地
震驚中外的「皖南事變」
江淮兒女對解放戰爭的貢獻
從治理淮河到淠史杭工程
小崗村:拉開農村改革的序幕
文學
輝映古今的「南音」及楚辭
中國第一敘事長詩《孔雀東南飛》
「三曹」開創建安文學新風
張籍、杜苟鶴:唐代皖籍詩人的代表
宋詩先驅梅堯臣
張孝祥慷慨賦新詞
桐城派稱雄清朝文壇
吳敬梓和他的《儒林外史》
現代通俗文學大師張恨水
戲劇
音樂舞蹈
書畫篆刻
建築
傳統工藝
考古
科技
商業
醫藥
飲食
宗教民俗
後記

前言/序言
安徽位處中國中東部,面積約14萬平方公里,清康熙六年(1667年)建省,其名稱取當時所轄安慶府和徽州府首字而成。
安徽境內長江東去,淮河奔流,天然地把全省劃分為淮河以北、江淮之間和皖南地區三大區域。作為繁衍生息在這片厚土上江淮兒女的偉大創造,安徽文化受地理環境的影響,三大區域在中華文明浩蕩奔騰的歷史長河中,各以自己的個性風貌和突出成就揮動如椽巨筆,在江淮大地的歲月年輪上寫下彪炳史冊的豪邁詩行,也為中華文明的巨幅長卷繪就震古爍今的精彩華章。
淮河以北地勢平坦,遼闊無垠,自古以來就是重要的糧油棉生產基地,也是孕育中華文化茁壯生長的一方沃土。從春秋早期輔佐齊桓公成五霸之首的管仲,到春秋戰國時期大思想家兼文學家老子和莊子:從名垂千古的無神論倡導者桓譚,到統一中國北方的一代梟雄曹操;從聞名遐邇的醫學家華佗,到開創魏晉風骨的建安文學廣袤的淮北大地在中華文明的演進過程中,聳立起許多令人仰望的文化景觀。
江淮之間丘陵舒展,沃野綿延,不僅是我國有名的魚米之鄉,還是唐宋以降中華文化發展的繁盛之地。從佛教禪宗二祖、三祖,到深刻反映人民苦難的唐代大詩人張籍;從執法如山的北宋名臣包拯,到宋代詩詞風氣開拓者張孝祥;從掃平群雄創立大明王朝的開國皇帝朱元璋,到激蕩清朝文壇兩百余年、名家輩出的桐城文派;從古代諷刺小說代表作家吳敬梓及其《儒林外史》,到活躍在晚清政壇和疆場的名臣李鴻章及淮軍;從中國現代美學泰斗朱光潛,到通俗文學巨匠張恨水美麗富饒的江淮之間,在我們偉大民族跋涉前行的歷程中,演奏了中華文化高亢激昂的進行曲。
皖南地區山巒起伏,群峰競秀,不僅以黃山為代表的自然風光聞名中外,獨具特色的徽州文化更彰顯中華文化的深厚積淀。從馳騁中國商界數百年、享有「無徽不成鎮」之譽的徽商,到徽州一府六縣儒風昌盛、被譽為「東南鄒魯」;從新安理學、皖派經學對諸多文化領域的廣泛影響,到新安畫派、新安醫學、徽州刻書、徽派建築、徽州園林、徽州三雕等全面繁榮;從胡適力倡白話文,到他與陳獨秀一起掀起新文化運動;從大教育家陶行知,到一代國畫大師黃賓虹皖南地區壯麗的文化景觀,在熠熠生輝的中華文化歷史長廊中,留下了多少青史流芳的動人故事和偉岸身影。
安徽地理版圖彷彿一片手掌形的樹葉,上部北邊的淮北、宿州、亳州、阜陽等市,與中華文明早期發展的核心區域河南、山東接壤,具有明顯中原文化和齊魯文化的因素和風情。中部西邊的六安、安慶與湖北毗鄰,東邊的滁州、蕪湖、馬鞍山與江蘇相連,楚文化和吳文化在這裏不乏遺風和色彩。下部南邊的宣城、黃山、池州等市與浙江、江西交界,其文化也自然包含越文化和贛文化的成分及要素。特殊的地理位置,使安徽既處於華夏文明由北向南輻射遷移的中心地帶,又是東部沿海向西部內陸過渡的橋樑紐帶;不僅南北文化在這裏碰撞交流,東西文明也在這裏匯聚演變。這使安徽文化得以吸取多種文化優長而演進發展,展現出多元組合的豐富性和多樣性。
在整個中華文明漫長演進的歷程中,由於獨特的地理環境和文明積淀,安徽這方熱土既是中華文明的重要發祥地,又是中華文化的傳承復興地。安徽文化一方面在不同時代輪番擔負起承接轉移和交流匯通的重任,一方面又在吮吸各方先進文化營養中不斷變革創新、開拓前進。這使安徽文化在中華文明砥礪前行的歷史征程中,常常立時代潮頭,領風氣之先,呈現出生生不息、繁茂昌盛的壯麗景觀。簡略說來,安徽文化發展呈現四個鮮明特點。
其一,綿延不斷,代有高峰。中華文明是世界上唯一以國家形態延續發展至今的偉大文明。安徽文化堪稱中華文明突出連續性的濃縮版,是不同時期輪番演奏中華文明精彩樂章的重要舞台。遙遠的新石器時代,有巢氏在巢湖地區築巢而居,還有蚌埠雙墩遺址、含山凌家灘遺址、潛山薛家崗遺址、蒙城尉遲寺遺址等大量考古發現,說明江淮大地是中華文明起源的重要區域之一。步入有文字記載的先秦時期,安徽這片熱土可謂朝霞絢麗,湧現出管子、老子、莊子等文化開派大師,魏晉時期的「三曹」和建安文學,唐宋時期的張籍、梅堯臣、包拯、朱熹等均建立豐功偉績,及至明清和近現代更是異軍突起、光彩奪目,除徽商創造「無徽不成鎮」的傳奇、桐城派執文壇之牛耳以外,更有陳獨秀、胡適等發起新文化運動,直接催生中國共產黨的誕生,啟動舊中國向新中國邁進的步伐。
其二,敢闖敢試,勇於創新。正如中華文明是革故鼎新、輝光日新的文明一樣,安徽文化層巒迭出的連續性也是以敢闖敢試、勇於創新為支撐的歷史進步過程。從公元前209年陳勝、吳廣在大澤鄉發出「王侯將相寧有種乎」的吶喊,到1978年鳳陽小崗村農民按下紅手印拉開中國農村改革的序幕,再到當今合肥成為全國首個科技創新型試點城市,以及安徽在量子科技、可控核聚變等眾多領域走在國際前列等,無不表明江淮兒女厭棄僵化保守、墨守成規,崇尚不懼挑戰、敢為人先的進取精神和創新品格。
其三,兼收並蓄,開放包容。中華文明是由多元文化匯聚而成的共同體,承認差異、和而不同、化解矛盾、凝聚共識,是中華文明具有突出包容性的重要特徵。安徽域跨南北、地接東西,不僅本身包含和融匯皖北、皖中、皖南三大不同區域的多元文化,而且在中華文明南北互動和東西會通中長期發揮樞紐要津的作用。這使安徽文化在發展中形成既熱愛家鄉,又超越鄉土意識,具有多元並存和文明交流互鑒的理念,形成對海內外文化兼收並蓄、開放包容、海納百川、有容乃大的情懷。
其四,崇文重教,經世致用。安徽歷史悠久,人傑地靈,文化底蘊深厚。早在春秋時期,管子就十分重視教育,提出「十年樹木,百年樹人」的思想;明清以降,徽州、桐城等地讀書興學之風尤為熾烈,常常「城裡通衢曲巷,夜半誦聲不絕;鄉間竹林茅舍,清晨弦歌琅琅」。江淮兒女學有所成后,具有明顯的知行合一、經世致用的價值取向。這不僅反映在為官者身處其位,力謀其政,恪盡職守,興利除弊,務期「分國之憂,除民之患」,於國計民生具有強烈的使命感,還表現在為學者注重面向實際,擯棄空談,講求有益世道人心。曹操統一北方后,明令主張「為表不必三讓,又勿得浮華」;方學漸之著述,《四庫提要》稱其「一掃虛無空寂之說」;至於管仲助齊、陳獨秀對救國自強之路的探索等,無不洋溢著治國安邦的濟世情懷和擔當精神。
安徽不僅以山水之勝聞名天下,更以人文之盛輝耀古今。
安徽文化的特色風貌和精神內核,可以從不同層次上展開研究和解說。它需要類似上述高屋建瓴和簡明扼要的概括提煉,也需要對一些重大史事的特徵予以歸納和總結,如對徽商的特點用「賈而好儒,以義謀利」來描述,對桐城派的特點以「崇文重教,經世致用」作闡發等。但安徽文化的厚重底蘊和絢麗多彩,更鮮活而具體地體現在一位位彪炳史冊的傑出人物及其所創造的豐功偉業上,閃耀在一個個驚心動魄的歷史事件及其所蘊含的豐贍意義上,呈露在一處處傳耀千古的文物古?及其形態英姿和精湛工藝上。只有通過對安徽文化的豐富內容進行系統梳理和具體描繪,才能更好展現徽風皖韻的獨特魅力與時代價值。
基於以上認識,安徽省政協在開展安徽文化專題研究的過程中,決定編纂一本梳理安徽文化脈絡和人文優勢的普及讀物,以對外宣傳安徽文化的豐富內涵和深厚底蘊,對內增強廣大讀者對安徽文化的了解和喜愛。擺在大家面前的《安徽文化讀本》,就是朝著這個方向的一次努力。
《安徽文化讀本》按照主題分門別類,以學術、資政、革命、文學、戲劇、音樂舞蹈、書畫篆刻、建築、傳統工藝、考古、科技、商業、醫藥、飲食、宗教民俗15個文化專題,從不同方面爬梳和描述安徽文化亮點與成就,合起來大體呈現安徽文化的整體狀貌。每個專題篇章內,依照歷史發展順序或文化資源的重要程度選擇6至10個最具代表性的人物、事件或成果,介紹其來龍去脈,闡發其特色價值,通過一個個具體的歷史人物、重要事件和成果影響,呈現安徽悠久的歷史文化、璀璨的文明成就和深厚的人文底蘊,展示博大精深的中華文化在江淮大地上的精彩表現。
文化是文明的記錄和呈現,是一種包含人的生活方式、創造成果和精神價值的體現,因而文化涉獵的範圍廣泛。就《安徽文化讀本》而言,15個專題顯然無法覆蓋安徽文化的全部,甚至無法囊括應予關注的所有方面。比如,教育、軍事及名勝等,似都可以列為專題而加以悉心盤點和陳述。由於不同專題之間的人物和事件等容易出現交叉和重複,如管子既是重要的學術大家,又是資政篇無法忽略的人物;陳獨秀作為中國共產黨的創始人是革命篇不得不寫的內容,而他發起新文化運動又是學術篇難以捨棄的章節等,這必然導致不同專題之間的人物和事件等常有撞車現象。綜合考慮上述問題,即許多教育家同時又是學問家或藝術家,許多軍事上的重要人物和戰役在革命篇、資政篇已有涉及,因而全書仍定為15個專題,以避免篇幅過度擴張而耗費讀者的寶貴時間。
《安徽文化讀本》定位於安徽文化的傳播普及,力求在有限的篇幅內,做到系統性、完整性與要點化、簡明化兼顧,做到知識性、學術性與通俗性、趣味性結合,以幫助廣大讀者輕鬆便捷地了解和體悟徽風皖韻的多彩多姿與精神氣質。
安徽文化是江淮兒女性靈智慧和才情氣概的結晶,也是先輩留給我們的珍貴財富。學習和繼承這份文化遺產,我們先輩幾千年積累的豐富知識和寶貴經驗,就會像滾滾江河奔騰而來,灌溉和滋潤我們的心田。它能使我們開闊視野、增長見聞、獲得啟示,激發我們文化自強和文化自信,喚起我們熱愛祖國、建設家鄉的豪情與幹勁。
這部《安徽文化讀本》是我們研習安徽文化的心得,也是傳承安徽文化的嘗試。「后之視今,亦猶今之視昔。」希望我們的微薄努力,也如滴水融入大海,成為悠遠浩博安徽文化的組成部分。於此,我們榮幸之至。


詳細資料或其他書籍請至台灣高等教育出版社查詢,查後請於PChome商店街私訊告知ISBN或書號,我們即儘速上架。
規格說明
運送方式
已加入購物車
已更新購物車
網路異常,請重新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