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道倩語-治未病知行錄 楊倩 著 9787507768978 【台灣高等教育出版社】

圖書均為代購,正常情形下,訂後約兩周可抵台。
物品所在地:中國大陸
原出版社:學苑
NT$496
商品編號:
供貨狀況: 尚有庫存

此商品參與的優惠活動

加入最愛
商品介紹
*完成訂單後正常情形下約兩周可抵台
*本賣場提供之資訊僅供參考,以到貨標的為正確資訊。
印行年月:202403*若逾兩年請先於私訊洽詢存貨情況,謝謝。
台灣(台北市)在地出版社,每筆交易均開具統一發票,祝您中獎最高1000萬元。
書名:醫道倩語-治未病知行錄
ISBN:9787507768978
出版社:學苑
著編譯者:楊倩 著
頁數:157
所在地:中國大陸 *此為代購商品
書號:1648160
可大量預訂,請先連絡。

內容簡介
中醫「治未病」是中醫學的一種重要理論,旨在通過調節人體內部環境,預防和治療疾病。它強調的是「先防后治」,即在疾病出現之前,採取一系列措施來保持身體的健康狀態,防止疾病的發生。在現代社會,人們越來越注重健康養生,中醫「治未病」理念的重要性也日益凸顯。本書將詳細介紹中醫「治未病」的概念、實踐方法、效果體現以及與健康養生的關係。本書共有十章,即中醫治未病,亞健康狀態與養生,時令養生,食療養生,葯膳養生,情志養生,理療養生,運動養生,日常生活養生,化濁解毒養生法。

作者簡介
楊倩,女,河北省中醫院副院長。主任醫師、教授,博士生導師,博士后合作導師。全國衛生計生系統先進工作者,國務院特殊津貼專家、全國老中醫藥專家學術經驗繼承工作指導老師。河北省省管優秀專家、河北省傑出專業技術人才、河北省名中醫、河北省優秀科技工作者等。兼任中華中醫藥學會脾胃病分會副主任委員,中華中醫藥學會李時珍研究分會副主任委員,河北中醫藥學會脾胃病分會主任委員等。主持和參与國家973計劃、科技部重點研發計劃等國家級及省廳級科研項目20餘項,獲省廳級科研獎勵20餘項,其中包括河北省科學技術獎2項,中華中醫藥學會科學技術進步獎2項。發表學術論文130餘篇,參与編纂醫學著作20餘部。

目錄

目錄第一章 中醫治未病 1 第一節 健康與未病的概念 1 第二節 健康與未病的關係 2 第三節 中醫治未病的源流 2 第四節 中醫治未病的原則 8 第五節 中醫治未病的方法 9 第六節 亞健康狀態與分類 10第二章 情志養生 13 第一節 情志致病的病因 13 第二節 情志養生的作用 14 第三節 情志養生的原則 16 第四節 情志養生的方法 18第三章 食療葯膳養生 20 第一節 食療養生的特點 20 第二節 食療養生的原則 22 第三節 食療養生的誤區 30 第四節 葯膳養生的作用 32 第五節 葯膳養生的原則 32第四章 時令養生 35 第一節 時令養生的意義 35 第二節 時令養生的方法 40 第三節 十二時辰養生 60 第四節 二十四節氣養生 66第五章 運動養生 69 第一節 運動養生的特點 69 第二節 運動養生的原則 70 第三節 運動養生的功法 72 第四節 運動養生的禁忌 80第六章 理療養生 82 第一節 刮痧 82 第二節 拔罐 86 第三節 耳穴 89 第四節 足浴 93 第五節 電針 95 第六節 艾灸療法 97 第七節 推拿按摩 105 第八節 穴位貼敷 109 第九節 穴位埋線 112 第十節 中藥熏洗 114 第十一節 中藥封包 116 第十二節 子午流注 117 第十三節 紅外線照射 119 第十四節 中藥熱罨包 121 第十五節 其他 122第七章 日常生活養生 124 第一節 起居養生 124 第二節 排便養生 135 第三節 洗漱養生 137 第四節 勞逸養生 139 第五節 房事養生 141第八章 化濁解毒養生 148 第一節 疏肝養生 148 第二節 健脾和胃養生 152 第三節 養血活血養生 154參考文獻 157

精彩書摘
《醫道倩語:治未病知行錄》:
在精神調養方面,著眼於一個「生」字。
1 戒怒《素問·四氣調神大論》明確指出「生而勿殺,予而勿奪,賞而勿罰」「以使志生」。這裏的以使志生,就是說人們在春天要讓自己的意志生髮,而不要使情緒抑鬱,應做到心胸開闊、樂觀愉快,一定要讓情志生機盎然。具體地說,在思想上要開朗、豁達,使情志生髮出來,切不可扼殺,只能助其暢達,而不能剝奪,只能賞心怡情,絕不可抑制摧殘。
精神愉快才能使志生,而要精神愉快,必須遇事戒怒。「怒」是歷代養生家最忌諱的一種情緒,它是情志致病的罪魁禍首,對人體健康危害極大。因為怒不僅傷肝臟,還傷心、傷胃、傷腦等,從而導致各種疾病。
首先,運用意念法,即學會用意識和理智的力量來控制自己的怒氣,不使用粗魯的語言,不採取粗暴的行動。
其次,運用疏泄法,即把積聚、抑鬱在心中的不良情緒,通過正當的途徑和渠道宣達、發泄出去,以儘快恢復心理平衡。衝動是魔鬼,非但無益,反而會帶來新的煩惱,引起更嚴重的不良情緒。
最後,採用轉移法,即通過一定的方法和措施改變人的思想焦點,或改變其周圍環境,使其與不良刺激因素脫離接觸,從而從情感糾葛中解脫出來,或轉移到另外的事物上去。
2 培養開朗的性格樂觀的情緒與開朗的性格是密切相關的。國外有人調查80歲以上老人的長壽秘訣,結果發現其中96%的壽星都是性格開朗的,極富於人生樂趣。但開朗性格的培養要有一個長時期的過程,科學家認為,兒童時期是性格培養的關鍵時期,俗話說「秧好一半禾」,而處於生長、發育階段的兒童正好比處在從播種到出秧的一段時期,這個階段的性格培養對一生有重要影響。
3 協調好人際關係良好的人際關係就會引起愉快的情緒反應,產生安全感、舒適感和滿意感,心情自然恬靜舒暢;如果人際關係緊張,則會引起不愉快的情緒反應,使人不安、不適、不滿,心情必然抑鬱煩躁。協調好人際關係首先要嚴格要求自己,既要看到自己的優點和長處,也要看到自己的缺點和短處。對自己的評價越客觀,對自己的要求越嚴格,人際關係就越容易協調。其次,對與自己經常相處的人,也要充分了解,從而避免因互不了解而產生不協調。
4 保持精神愉快要保持精神愉快,就要培養「知足常樂」的思想,不過分追求名利和享受,如《黃帝內經》里所倡導的「高下不相慕」「美其食,任其服,樂其俗」,意思是,不論社會地位的高低,都不要去傾慕,無論吃什麼都感到很滿足,穿什麼也不挑剔,不管社會風氣如何,都能夠處理得好。要體會「比上不足,比下有餘」的道理,「知足者常樂」,時常感到生活和心理上的滿足。
5 安排好日常生活元代鄒銥續寫的《壽親養老新書》里載有十樂:讀書義理、學法帖字、澄心靜坐、益友清談,小酌半醺、澆花種竹、聽琴玩鶴、焚香煎茶、登城觀山、寓意弈棋。清代畫家高桐軒也有「十樂」,即耕耘之樂、掃帚之樂、教子之樂、知足之樂、安居之樂、暢談之樂、漫步之樂、沐浴之樂、高?之樂、曝背之樂。
6 培養幽默感幽默的直接效果是產生笑意。而笑是人的健康妙藥,它能促進肌肉和五臟六腑舒適,能調節人的情緒,能促進血液循環、筋骨舒展、呼吸通暢、氣血平和。人在發笑時,大腦皮質可以得到比睡眠時還高三倍的休息。俗話說「笑一笑,十年少」。
(二)飲食調養
春天,在飲食方面,首先要遵守《黃帝內經》里提出的「春夏養陽」的原則,在飲食方面,宜適當多吃些能溫補陽氣的食物。李時珍《本草綱目》引《風土記》里主張「以蔥、蒜、韭、蓼、蒿、芥等辛嫩之菜,雜和而食」,除蓼、蒿等野菜現已較少食用外,蔥、蒜、韭是養陽的佳蔬良藥。
1 春季飲食調養宜多食甜,少食酸。
唐代藥王孫思邈說:「春日宜省酸,增甘,以養脾氣。」意思是當春天來臨之時,人們要少吃點酸味的食品,而要多吃些甜味的飲食,這樣做的好處是能補益人體的脾胃之氣。
中醫學認為,脾胃是後天之本,人體氣血化生之源,脾胃之氣健壯,可延年益壽。但春為肝氣當令,肝的功能偏亢,根據中醫五行理論,肝屬木、脾屬土,木土相剋,即肝旺可傷及脾,影響脾的消化吸收功能。五味入五臟,如酸味入肝,甘味入脾,鹹味入腎等。若多吃酸味食品,能加強肝的功能,使本來就偏亢的肝氣更旺,這樣就會大大傷害脾胃之氣。鑒於此,在春天,要少吃酸味的食物,以防肝氣旺;而甜味的食品入脾,能補益脾氣,故要多吃一點。春季應多吃大棗、鍋巴、山藥等食物。
2 春天飲食調養要多吃新鮮蔬菜。
經過冬季之後,人體較普遍地會出現多種維生素、無機鹽及微量元素攝取嚴重不足的情況,如春季常見人們發生口腔炎、口角炎、舌炎、夜盲症和某些皮膚病等現象,都與新鮮蔬菜吃得少所造成的營養失調有關。春季到來,人們一定要多吃點新鮮蔬菜,比如菠菜。菠菜是春天蔬菜的主要品種之一,又叫波斯菜,從尼泊爾傳入我國。菠菜柔嫩味美,營養豐富,蔬葯兼優。菠菜有養血、止血、潤燥之功,李時珍《本草綱目》里說,菠菜「通血脈,開胸膈,下氣調中,止渴潤燥,根尤良」。菠菜對衄血、便血、消渴、便秘、高血壓、腸結核、痔瘡等病有一定療效,並能促進胰腺分泌,幫助消化。
儘管菠菜葯蔬俱佳,但不宜過量,因為菠菜含有草酸,草酸進入人體后,與其他食物中含的鈣質結合,形成一種難溶解的草酸鈣,不利於人體對鈣質正常吸收。
另外春季可供食用的時令蔬菜還有芥菜、萵筍、芹菜、油菜、香椿芽等。
(三)起居保健
1 美容方面春天,人們不僅應該從健康的角度加以注意,美容方面的問題也不容忽視,原因是當天氣變暖和以後,人們的室外活動開始增多,經常受陽光的照射,使得尚未適應陽光照射的皮膚在紫外線的作用下產生了各種變化,如特異性或接觸性皮炎、蕁麻疹、膿皰、雀斑等,色素沉著也易加重而不易褪去。
(1)要學會正確洗臉:洗臉時要用雙手從下頦開始,輕輕地向上和向外慢慢地洗,不要用力。應早、午、晚各一次,既可發揮乳化膜生理作用,又可及時去除陳舊的皮脂等污垢物;最好用冷溫水交替洗面,既可祛除顏面油垢,又能加強皮膚血液循環,使皮膚細膩凈嫩;軟水含礦物質較少,對皮膚有軟化作用,洗面宜用軟水,不宜用硬水。
(2)要正確使用化妝品:每個人的皮膚性質不同,使用的化妝品亦應有差異。一般皮膚分油性、中性和乾性三種,而一般的化妝品也是按霜型、脂型和蜜型分的。其中霜型適用於油性皮膚和春、夏、秋季,不宜用於乾性皮膚和冬季使用;但脂型化妝品則相反。蜜型以夏季使用最好,會使皮膚滑潤、滋爽。在洗完臉后,先用棉花蘸些爽膚水,輕輕擦在臉上,待爽膚水幹了再搽化妝品,方法和洗臉方法一樣。
(3)要改變不良習慣:如皺眉、眯眼、撇嘴,這些表情動作經常化,可導致皮膚產生橫豎似魚尾狀的皺紋,且難以消失。咬筆桿、啃指甲、咬下唇的習慣,這樣既不衛生更不文明,還可使上頜門牙突出,下頜牙齒後退,影響牙齒的發育和整齊美觀。長期用口呼吸,可使口腔上頜變得又高又窄,亦有損容貌。俯?睡覺把臉貼在枕頭上,會使面部受壓,妨礙面部的血液循環,醒後面部臃腫,眼皮浮腫下垂,面色難看。久用一側牙齒咀嚼食物可使臉形不對稱,經常咀嚼食物的那側臉變得寬大,不用的那側臉相對較窄。

前言/序言
中醫治未病是中醫學的重要理論,旨在通過調節人體內環境,預防和治療疾病。它強調「先防后治」,即在疾病出現之前,採取一系列措施來保持身體的健康狀態,防止疾病的發生。
「治未病」最早源自《黃帝內經》所說「上工治未病,不治已病,此之謂也」。「治」,取治理、管理之意。現代社會人們越來越注重健康養生,中醫「治未病」理念的重要性也日益凸顯。《黃帝內經》還指出「正氣存內,邪不可干」。對此,健康未病狀態者,就需要遵循中醫的養生保健之道,以達到強身健體的目的。其中,適飲食、調情志是中醫未病先防、養生保健的重要內容。
本書共分為八章,即中醫治未病,情志養生,食療葯膳養生,時令養生,運動養生,理療養生,日常生活養生,化濁解毒養生。全書分章節詳細介紹了中醫治未病的概念、養生保健以及與健康養生的關係。
本書可作為廣大中醫藥專業人士臨床工作的工具書,同時也可作為有志於中醫事業的中醫院校學生、中醫藥愛好者的參考書。
希望本書可以對廣大中醫藥工作者有所啟發和幫助,為大眾了解及認識中醫治未病養生保健常識貢獻綿薄之力。鑒於編者能力有限,書中難免存在不足之處,敬請各位讀者斧正。


詳細資料或其他書籍請至台灣高等教育出版社查詢,查後請於PChome商店街私訊告知ISBN或書號,我們即儘速上架。
規格說明
運送方式
已加入購物車
已更新購物車
網路異常,請重新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