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完成訂單後正常情形下約兩周可抵台。 *本賣場提供之資訊僅供參考,以到貨標的為正確資訊。 印行年月:202404*若逾兩年請先於私訊洽詢存貨情況,謝謝。 台灣(台北市)在地出版社,每筆交易均開具統一發票,祝您中獎最高1000萬元。 書名:碳達峰和碳中和的科學基礎 ISBN:9787030774842 出版社:科學 著編譯者:袁文平 頁數:193 所在地:中國大陸 *此為代購商品 書號:1646765 可大量預訂,請先連絡。 內容簡介 本書將系統講授實現國家碳達峰和碳中和目標所需的基礎科學知識,主要包括我國「雙碳」目標提出的科學和時代背景、碳減排計劃和預期氣候效應、化石燃料燃燒和土地利用變化碳排放源核算、陸地和海洋生態系統碳匯核算、中國「雙碳」目標的實施路徑,以及甲烷和氧化亞氮兩種非二氧化碳溫室氣體源匯特徵和核算方法。 本書適合作為高等學校本科生和碩士研究生教材,也可作為「雙碳」領域科研人員的參考書。目錄 前言1 碳達峰和碳中和目標的實施背景 1 1 氣候變化的事實與影響 1 1 1 全球氣候變化事實 1 1 2 氣候變化的歸因 1 1 3 全球氣候變化的影響 1 2 碳排放與氣候變化的關係 1 2 1 CO2排放與全球氣溫的關係 1 2 2 全球碳循環與主要碳匯 1 2 3 非CO2溫室氣體排放與全球氣候變化的關係 1 3 全球及主要國家的碳排放 1 3 1 全球及中國碳排放趨勢 1 3 2 全球剩餘碳排放空間 1 3 3 碳達峰和碳中和目標的提出 1 3 4 「雙碳」目標的科學評估框架 參考文獻 2 碳達峰和碳中和目標 2 1 政策背景 2 1 1 國際政策背景 2 1 2 國內政策背景 2 2 國家自主貢獻 2 2 1 國家自主貢獻內容解讀 2 2 2 全球國家自主減排貢獻計劃 2 2 3 我國的國家自主減排貢獻計劃 2 3 凈零目標和碳中和 2 3 1 凈零目標解讀 2 3 2 全球凈零目標 2 3 3 我國碳中和目標 2 4 碳達峰和碳中和背景下的氣候效應 2 4 1 全球氣候效應 2 4 2 我國「雙碳」目標的貢獻 2 4 3 自然在全球氣候變化中的作用 參考文獻 3 能源和工業部門碳排放格局及核算方法 3 1 全球能源和工業部門碳排放特徵 3 2 全球主要國家的化石燃料燃燒CO2排放特徵 3 3 國家尺度碳排放核算方法 3 3 1 現有的核算方法 3 3 2 排放因子法:IPCC指南方法 3 4 能源部門碳排放量的核算 3 4 1 燃料燃燒碳排放核算方法 3 4 2 燃料溢散過程碳排放的核算方法 3 4 3 CO2運輸、注入和地質儲存碳排放的核算方法 3 5 工業過程和產品使用碳排放量的核算 3 5 1 採掘工業碳排放量的核算方法 3 5 2 其他工業碳排放量的核算方法 3 6 廢棄物碳排放量的核算 參考文獻 4 土地利用與土地覆蓋變化對碳源匯的影響及核算方法 4 1 土地利用與土地覆蓋變化對碳循環的影響過程 4 1 1 農田化 4 1 2 牧場化 4 1 3 天然次生林和人工林的轉變 4 1 4 森林砍伐 4 2 土地利用與覆蓋變化對碳循環影響的評估方法 4 2 1 簿記模型 4 2 2 動態全球植被模型 4 2 3 碳排放係數法 4 3 全球土地利用變化時空格局 4 3 1 全球土地利用與土地覆蓋的空間變化特徵 4 3 2 全球土地利用與土地覆蓋的時間變化特徵 4 4 土地利用與覆蓋變化對陸地碳排放的影響 參考文獻 5 生態系統碳源匯評估方法 5 1 生態系統碳循環過程及其影響因素 5 1 1 陸地生態系統碳循環關鍵過程 5 1 2 海洋生態系統碳循環關鍵過程 5 2 陸地生態系統碳源匯評估方法 5 2 1 「自上而下」的評估方法 5 2 2 「自下而上」的評估方法 5 2 3 評估方法的比較和不確定性 5 3 海洋生態系統碳源匯評估模型 5 3 1 箱式模式 5 3 2 基於海洋環流的三維碳循環模式 5 3 3 海洋碳循環模式發展面臨的挑戰 5 4 生態系統的碳源匯強度及其時空格局 5 4 1 陸地生態系統碳源匯 5 4 2 海洋生態系統碳源匯 參考文獻 6 中國碳達峰和碳中和目標實施路徑 6 1 能源部門的碳減排路徑 6 2 工業部門的碳減排路徑 6 3 交通部門的碳減排路徑 6 4 建築部門的碳減排路徑 6 5 碳捕集、利用與封存 6 5 1 碳捕集、利用與封存的概念和過程 6 5 2 碳捕集、利用與封存的實施路徑與成本 6 6 基於自然的解決方案 6 6 1 基於自然的解決方案的概念 6 6 2 基於自然的解決方案測算方法 6 6 3 基於氣候解決方案的碳減排量 參考文獻 7 甲烷源匯過程、排放核算方法及減排路徑 7 1 CH4源匯過程 7 1 1 CH4產生過程和排放源 7 1 2 CH4去除過程和吸收匯 7 2 CH4排放核算方法 7 2 1 排放因子法 7 2 2 生態系統過程模型法 7 2 3 大氣反演方法 7 3 全球和中國CH4收支 7 3 1 全球CH4收支 7 3 2 中國CH4排放清單 7 4 中國CH4減排路徑 7 4 1 能源領域 7 4 2 農業領域 7 4 3 廢棄物處理領域 參考文獻 8 氧化亞氮源匯特徵及其核算方法 8 1 N2O生成過程及其主導因素 8 1 1 生物過程 8 1 2 化學過程 8 1 3 其他過程 8 2 全球N2O收支 8 3 N2O排放核算方法 8 3 1 排放因子法 8 3 2 生態系統過程模型 8 4 全球N2O排放特徵及減排路徑 8 4 1 全球N2O排放特徵 8 4 2 中國N2O排放特徵 8 4 3 N2O減排路徑 參考文獻 詳細資料或其他書籍請至台灣高等教育出版社查詢,查後請於PChome商店街私訊告知ISBN或書號,我們即儘速上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