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克思的革命政治學-《路易.波拿巴的霧月十八日》當代解讀 張炯 9787307243385 【台灣高等教育出版社】

圖書均為代購,正常情形下,訂後約兩周可抵台。
物品所在地:中國大陸
原出版社:武漢大學
NT$432
商品編號:
供貨狀況: 尚有庫存

此商品參與的優惠活動

加入最愛
商品介紹
*完成訂單後正常情形下約兩周可抵台
*本賣場提供之資訊僅供參考,以到貨標的為正確資訊。
印行年月:202405*若逾兩年請先於私訊洽詢存貨情況,謝謝。
台灣(台北市)在地出版社,每筆交易均開具統一發票,祝您中獎最高1000萬元。
書名:馬克思的革命政治學-《路易.波拿巴的霧月十八日》當代解讀
ISBN:9787307243385
出版社:武漢大學
著編譯者:張炯
頁數:245
所在地:中國大陸 *此為代購商品
書號:1646696
可大量預訂,請先連絡。

內容簡介

《路易·波拿巴的霧月十八日》是馬克思創作的政治著作,對1848年二月革命到1851年路易·波拿巴的政變作了生動描述,對二月革命到波拿巴政變時期法國階級鬥爭歷史經驗作了深刻總結。 本書從歷史、革命與國家三個維度開放式地討論馬克思的革命政治理論,認為馬克思從1848年之前的「政治革命」與「社會革命」的區分已轉換為「資產階級革命」與「無產階級革命」的區分,逐漸確立起無產階級的革命專政思想,並將其視為在資本主義社會到共產主義社會的革命轉換期里必要的革命階段。

作者簡介

張炯,1992年8月生,江西贛州人,中共黨員,現為華中師範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院專任教師。2019年6月博士畢業於復旦大學哲學學院。2019年9月至2023年2月在華中科技大學哲學學院從事博士后研究。研究方向為馬克思主義發展史與當代國外馬克思主義。 曾獲第二屆賀麟青年哲學獎提名獎、復旦大學優秀畢業生等榮譽。 在《哲學動態》《現代哲學》《當代國外馬克思主義評論》等期刊發表論文十余篇。主持省級社科基金項目2項、校級基金項目2項。

目錄

第一章 緒論
一、研究意義
二、國內外研究現狀
三、篇章結構
第二章 《霧月十八日》的情境、定位與理論主題
第一節 1843—1848年馬克思激進政治的發展
一、馬克思對黑格爾國家哲學的批判
二、社會維度的自覺與唯物史觀的確證
三、馬克思激進政治的理論凝聚
第二節 1848年革命的世界歷史意義
一、結構與危機:1848年革命的序幕
二、事件與效應:路易·波拿巴政變
三、歷史的轉折:革命前後的歐洲格局變化
第三節 《霧月十八日》的文本定位與理論主題
一、《霧月十八日》在同時期文本中的定位
二、《霧月十八日》在馬克思文本中的定位
三、《霧月十八日》的理論主題
本章小結
第三章 《霧月十八日》的歷史分析類型
第一節 「歷史中的重複」與「悲喜劇」:《霧月十八日》的黑格爾資源
一、「歷史中的重複」
二、「悲劇」與革命
三、作為「喜劇」的1848年革命
第二節 馬克思意識形態批判思想的雙重維度
一、意識形態批判的歷時性維度
二、意識形態批判的共時性維度
三、意識形態的幻象及其驅除
第三節 《霧月十八日》的歷史論題
一、歷史規律:科學性的張力與限度
二、歷史理解:歷史主義、歷史漸進論與唯物史觀
三、歷史分期:主體性歷史編纂學的應用
本章小結
第四章 《霧月十八日》的革命話語
第一節 資產階級革命的重複性
一、馬克思使用「資產階級革命」的由來與所指
二、資產階級革命「積蓄一揮霍」的時間性
三、資產階級在革命中的角色
第二節 無產階級革命的創造性
一、從「未來」汲取詩情的無產階級革命
二、「詩情」與「想象」:馬克思對浪漫主義遺產的批判使用
三、馬克思的不斷革命理論
第三節 無產階級的革命主體性
一、作為普遍階級的無產階級
二、1848年革命時期的無產階級
三、「流氓無產階級」的理論效應
本章小結
第五章 《霧月十八日》的國家問題
第一節 再遇「國家」:從《黑格爾法哲學批判》到《霧月十八日》
一、行政權與立法權的博弈
二、人民與「真正的民主制」
三、代議制批判:從「數量」到「利益」的視域轉換
第二節 馬克思對波拿巴主義國家的批判
一、馬克思對官僚制的批判
二、波拿巴主義國家的形成因素
三、波拿巴主義國家的階級基礎
第三節 馬克思的國家機器理論
一、1848年革命中馬克思的「專政」話語
二、馬克思與布朗基、布朗基主義的關係
三、現代民族國家與「無產階級的革命專政」
本章小結
第六章 馬克思革命政治的理論延展
第一節 晚年恩格斯對馬克思革命政治的發展
一、社會主義革命的遞進結構與德國社會民主黨的退守
二、武裝力量與人數優勢:決定革命成敗的要素
三、革命如何可能:晚年恩格斯的革命現實主義
第二節 馬克思革命政治在東方社會的發展
一、馬克思論東方社會問題及其革命前景
二、政黨與國家:列寧革命政治的階段性
三、馬克思革命政治的中國化發展
第三節 當代左翼理論家對《霧月十八日》的理解與使用
一、幽靈政治學:德里達論「精神」與「幽靈」
二、歷史與反覆:柄谷行人與《霧月十八日》
三、精神分析與列寧情結:齊澤克的革命政治
本章小結
結語 「這裡有玫瑰花,就在這裏跳舞吧!」
參考文獻
後記
詳細資料或其他書籍請至台灣高等教育出版社查詢,查後請於PChome商店街私訊告知ISBN或書號,我們即儘速上架。
規格說明
運送方式
已加入購物車
已更新購物車
網路異常,請重新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