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的購物車是空的!
此商品參與的優惠活動
商品庫存不足留言
內容簡介本書主要涵蓋以下三方面內容:前兩部分以專題研究形式,邀請各領域專家、學者對數字時代的經濟發展轉型以及數字經濟治理進行深入研究。其中,第一部分從數字時代的新發展格局、數字經濟與全要素生產率、「雙碳」戰略以及要素流動(資本、勞動力、創新)、產業政策角度進行深入分析,著重研究數字時代的經濟發展轉型。第二部分立足於數字經濟治理,從數字經濟的技術特徵與政府規制、數字經濟規則、知識產權保護、數據要素治理和開放角度進行專題研究。第三部分採用案例分析形式研究典型產業的數字化轉型,主要包括智能製造、服務業數字化、工業網際網路、智慧金融、智慧零售和智能網聯汽車。
作者簡介余典範,上海財經大學商學院院長助理,上海財經大學中國產業發展研究院常務副院長,麻省理工學院訪問學者。兼任中國工業經濟學會常務理事、上海市經濟學會理事、工業經濟專業委員會副主任委員。長期專註于中國產業轉型升級研究,主持國家社科基金重大課題子課題、國家社科基金一般課題、上海市哲學社會科學規劃課題、上海市政府重大決策諮詢課題、上海市經信委重大招標課題等多項國家及省部級課題。關於中國和上海產業轉型升級的研究成果獲中央及上海市主要領導肯定性批示並屢次獲得省部級以上獎勵。研究成果發表于《經濟研究》《管理世界》《中國工業經濟》《經濟管理》《財經研究》《光明日報》《文匯報》《解放日報》等重要期刊、報紙,相關成果被學習強國、人大複印資料、國研網全文轉載,出版多本關於產業發展方面的專著。
目錄目 錄前 言 1第1章 數據驅動發展、數字化轉型與新發展格局 11 1 數據要素與數字經濟 11 2 數字化轉型:通向新發展階段 101 3 數字化轉型中的挑戰及應對 181 4 結論 24第2章 數字經濟與全要素生產率 322 1 數字經濟發展與工業數字化轉型 332 2 數字經濟發展與城市全要素生產率提升 522 3 數字化轉型與企業全要素生產率 642 4 政策建議 76第3章 數字經濟賦能「雙碳」戰略 843 1 數字經濟與低碳轉型發展的現狀與瓶頸 853 2 數字經濟賦能「雙碳」戰略的可行性分析 953 3 數字經濟賦能「雙碳」戰略的經驗考察 100第4章 數字技術與資本流動 1194 1 資本優化配置的重要作用及其影響因素 1194 2 數字經濟下的資本流動 1244 3 政策建議 146第5章 數字經濟與就業 1505 1 引言 1505 2 數字經濟下就業的新特徵 1525 3 數字經濟對就業的影響 1565 4 數字經濟下就業的問題 1605 5 國外應對數字經濟對就業問題的經驗 1645 6 對策建議 167第6章 數字技術與創新網路 1726 1 數字技術的歷史演變分析 1726 2 創新網路的歷史演變分析 1776 3 代表性數字技術的創新網路發展 1816 4 數字技術對創新網路的作用分析 1916 5 數字技術發展的對策建議 195第7章 數字經濟時代的產業政策 1997 1 數字經濟發展之初的產業政策(2000—2005年) 2027 2 數字經濟領域相關戰略的提出與發展(2006—2014年) 2057 3 數字戰略體系的形成與發展(2015—2022年) 2107 4 數字經濟時代產業政策的發展趨勢與邏輯 218第8章 數字經濟的技術經濟特徵與政府規制 2228 1 數字經濟的技術特徵 2228 2 數字技術帶來的問題與挑戰 2288 3 數字經濟時代的政府規制 237第9章 數字經濟規則 2459 1 數字經濟規則概述 2469 2 數據的流動與交易 2549 3 數據安全規則 2609 4 數字經濟下的反壟斷問題 2669 5 對策與建議 273第10章 數字經濟時代的知識產權保護 27610 1 中國數字經濟領域的知識產權制度 27710 2 數字經濟領域知識產權保護的現狀 28310 3 數字經濟時代對知識產權制度提出的新挑戰 29010 4 數字經濟方面知識產權制度發展的建議 293第11章 數據要素治理與開放 30011 1 引言 30011 2 數據要素市場存在的問題與挑戰 30111 3 企業數據要素治理的關鍵域 30511 4 數據要素市場治理體系 31111 5 結語 320第12章 智能製造 32312 1 智能製造產業發展回顧與特徵 32312 2 2021年智能製造產業概況 32812 3 面臨的機遇挑戰 33812 4 智能製造產業發展的對策建議 339第13章 服務業領域的數字化轉型 34313 1 服務業數字化轉型的階段劃分 34413 2 服務業數字化轉型的基本架構和內在機理 34513 3 國內服務業數字化轉型現狀 35413 4 中國服務業數字化轉型發展的路徑模式 36113 5 推動國內服務業數字化轉型的對策措施 368第14章 工業網際網路 37414 1 工業網際網路發展的基本情況 37414 2 工業網際網路的主要應用場景 38014 3 國外工業網際網路發展經驗 38814 4 存在的問題與對策建議 390第15章 智慧金融 39415 1 智慧金融產業發展現狀與技術基礎 39515 2 智慧金融熱點技術領域代表性案例分析 41715 3 智慧金融產業發展問題與展望 434第16章 元宇宙 44116 1 網際網路進入元宇宙時代 44116 2 我國元宇宙產業發展的結構性分析 45016 3 國內外元宇宙產業發展及政策分析 45816 4 我國元宇宙產業發展建議 469第17章 智能網聯汽車 47317 1 智能網聯汽車行業概述 47317 2 智能網聯汽車發展現狀 47717 3 智能網聯汽車區域發展案例 48517 4 存在問題及對策建議 491
前言/序言前 言在卡位產業新賽道以及面對負面衝擊方面,數字經濟都顯示了極強的創新力與顯示度。按照中國信息通信研究院(以下簡稱中國信通院)的統計,在宏觀層面,中國數字經濟規模不斷增長,2022年達到50 2萬億元,佔國內生產總值(以下簡稱GDP)比重提升至41 5%。在整個社會層面,也形成了數字化轉型的共識,不論是政府的法規、政策出台的速度與數量,還是企業數字化實踐的推進,都營造了數字化發展的良好氛圍。數字經濟的核心在於數據價值化、數字產業化、產業數字化以及數字化的治理。數字化以其強大的引領性、滲透性、創新性等特點在經濟社會中發揮著越來越重要的作用。數字技術促進了現有產品和服務的重組,產生了以數據化、虛擬化為典型特徵的數字產品,極大地改變了工業經濟時代的規模經濟與範圍經濟特徵,使得經濟效率大大提高。數字基礎設施連接市場主體或服務,大大降低了包括搜索、複製、運輸、追蹤、驗證等方面的交易成本,提高了全產業鏈的效率。數字技術優化了企業生產技術和生產流程,不僅提高了企業內部生產、管理效率,也形成了新的交易流程和關係,催生了如電子商務等新業態。同時,數字技術和數字產品為其他產業的數字化轉型賦能,可以改變傳統產業的生產組織方式,企業自身的生產、服務邊界不斷拓展,全要素生產率不斷提高。但與此同時,我們也要意識到數字化轉型並不是一蹴而就的,還需要在數據要素的流動與價值實現、數字產業化與產業數字化的協同、提升數字化治理能力等方面紮實推進。而且,數字經濟是目前全球競爭的焦點,歐美已明確表示在數字經濟領域與我國展開全面競爭,我國亟須在數字關鍵技術、數字規則上實現引領,加快推進數字經濟強國建設首先,數據成為新型要素是數字經濟的典型特徵。與傳統要素相比,數據要素具有的非競爭性、非排他性、時效性等複雜特點導致其在價值實現方面存在較大的掣肘。數據作為一種新型的生產要素,只有被開發利用、交易才能帶來價值,數據如果僅是「大數據」(Big Data),還不能發揮作用,首先應該與相應的人以及環境匹配,形成信息(Information),信息被挖掘、分析后才能形成知識(Knowledge),在此基礎上運用於生產、分析、預測等才能實現其經濟價值、社會價值。在此過程中,面臨著數據要素確權的難題,數據權屬不清就難以交易,沒有交易則數據價值就無法充分體現。問題的關鍵在於數據權屬不像傳統生產要素那樣清晰明確,「數據的生產—數據交易—數據價值實現」這一過程中參与的主體眾多,包括個人、企業、平台、政府都參与了數據的生產,理論上會享有數據收益的一部分,但數據如何確權面臨著比較複雜的現實困境。同時,數據交易活躍度依然較低,我國目前已經成立了不少大數據交易所和交易中心,但交易量少、交易模式不成熟等問題依然突出。數據挖掘和數據應用場景還不夠,數據的增值性還未充分體現。未來需要發揮技術與制度兩方面的合力,一方面,運用區塊鏈、人工智慧等新興技術輔助數據確權,特別是可以先在數據的人格權和財產權上進行區分;另一方面,需要強化數據管理的頂層設計,通過相應的立法對數據權益各方的收益予以保障。積極探索多元的數據交易、流通方式,培育具有競爭力的數據服務商,也可以通過數據信託的方式促進數據的流通和應用,從大數據產業鏈的角度完善相應的體制機制。其次,數字產業化的核心在於數字基礎設施的高效聯通效應。自2020年我國政府工作報告中首次提出加強新型基礎設施建設以來,賦能經濟社會數字化轉型升級,為建設製造強國、網路強國、數字中國奠定基礎就成為新基建的重要發展動力。同時,以5G、數據中心、人工智慧和工業網際網路等為代表的數字新基建具有基礎性、融合性、普惠性和戰略性等特點,是數字經濟發展的重要抓手。在加快建設創新型國家的過程中,以5G、數據中心、人工智慧、工業網際網路為代表的新型數字基礎設施高效發展,有助於連接不同區域的創新資源、縮小中國區域間創新發展差距、提升中國整體創新水平。數字基礎設施的重要功能在於高效聯通,這就意味著其發揮作用有賴於不同區域、不同行業、不同企業之間數字基建的雙向連接,在此基礎上才能充分發揮互聯互通效應。但我國數字新基建的發展還存在一些結構性、非對稱的問題,中西部相比東部而言,在數字基建以及數字連接的資源配置上還存在較大的差距,這就有可能導致在新一輪以數字經濟為代表的產業分工中,東部和中西部的分工有可能會「脫鉤」。因此,數字基建最重要的是增強不同區域之間的聯通性。一方面,應進一步加大中西部地區數字新基建的支持力度;另一方面,深入推進「東數西算」工程,促進東部地區和中部地區點對點對接、協同,共同推進數字基建的互聯互通、算力資源供需的協作、共同構建數字生態系統。再次,產業數字化關鍵在於暢通產業鏈的傳導效應,在數字產業化與產業數字化,以及不同產業間形成數字化的協同。數字經濟具有典型的網路傳導效應。一是體現在數字產業對產業數字化的賦能效應。企業的數字化改造離不開數字化解決方案和相關軟硬體設施的投入,數字產業的供給對於企業數字化具有重要賦能效應。數字產業可以通過改變傳統生產方式、提高全要素生產率、優化資源配置等方式對其他產業產生強大的溢出效應,從採購、生產、管理、銷售等全流程實現數字化滲透與賦能,這也是數實融合的具體內容。數字產業的發展能激發中國潛在大市場的潛力,其不僅能創造新的產業,還能提升傳統產業的效率,真正釋放數字經濟的倍增效應。二是產業數字化轉型需要上下游的協同。對於企業的數字化改造而言,供應、生產和營銷管理的數字化都需要上下游企業密切配合,否則單個企業的數字化可能帶來的是溝通協調效率的降低而非提升。一般而言,產業鏈上游偏壟斷且數字化解決方案專用性強,而下游競爭更充分且數字化方案通用性強,更能發揮數字化的規模效應,這也是目前消費網際網路發展比工業網際網路發展更快的原因之一。而影響產業數字化協同的主要原因在於數據資源共享還面臨較大障礙,數字化轉型的溢出效應具有準公共產品特性,產業鏈供應鏈上的企業形成共生共贏的數字化轉型共同體才能實現風險共擔、利益共享。同時,企業的數據也存在非標準化、非結構化的散亂特點,要真正形成大數據優勢,其潛力還亟待挖掘。同時,對數據的採集、流通、存儲、權屬、交易還缺乏明確的法制保障,數據的信息安全隱憂也阻礙了產業鏈上下游數據信息共享、利用、開發的協同。同時,重點行業還缺乏有競爭力的數字服務提供商,能提供行業數字化綜合改造方案和企業個性化數字化轉型服務的龍頭企業還比較少。目前數字化平台更多的是提供通用型解決方案,無法滿足企業個性化、一體化的需求,供需不匹配現象突出。而且,企業的數字化改造往往是全鏈條的,既包括生產製造數字化、服務數字化,也包括研發數字化。「一企一策」的數字化訴求對數字化方案服務商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