楚興-霸主時代的政治與戰爭 李亮 9787520215091 【台灣高等教育出版社】

圖書均為代購,正常情形下,訂後約兩周可抵台。
物品所在地:中國大陸
原出版社:中國大百科全書
NT$687
商品編號:
供貨狀況: 尚有庫存

此商品參與的優惠活動

加入最愛
商品介紹
*完成訂單後正常情形下約兩周可抵台
*本賣場提供之資訊僅供參考,以到貨標的為正確資訊。
印行年月:202407*若逾兩年請先於私訊洽詢存貨情況,謝謝。
台灣(台北市)在地出版社,每筆交易均開具統一發票,祝您中獎最高1000萬元。
書名:楚興-霸主時代的政治與戰爭
ISBN:9787520215091
出版社:中國大百科全書
著編譯者:李亮
頁數:405
所在地:中國大陸 *此為代購商品
書號:1645589
可大量預訂,請先連絡。

編輯推薦

貼心的附加內容,價值高,隨手查閱,春秋至戰國初期大事年表,講清楚300年春秋史的關鍵歷史節點,可做工具書,隨查隨用。 兩周組織架構圖,輕鬆把握周王室政治布局。 楚、秦、齊、晉四大巨頭世系表,迅速了解君主傳承的譜系。 12幅珍貴文物圖,初窺春秋時期的政治與文化。

內容簡介

與一般春秋史以齊國、晉國為敘事中心不同的是,本書另闢蹊徑,以身處邊緣的楚國為切入點,用歷史社會學範式來剖析楚國興起的地緣優勢、先進的政治文明、優秀政治家的卓越智慧、楚人的進取精神等,為我們講述了楚國從邊緣地帶逐漸發展為南方政治中心,並成為華夏文明重要組成部分的演化過程。 在周制向秦制轉變的過程中,楚國與秦國、齊國、晉國都期望通過自身的文化基因努力改造華夏中國斷裂的社會形態,政霸體制的出現,就是各諸侯國對斷裂的社會形態適應性改造的結果,因此,春秋時期的戰爭實質上是一種社會形態的競合。而楚國建立的較為穩定的君主政體,具有了遏制華夏中國出現分裂傾向的作用,為華夏中國走向大一統的中央集權的君主制社會提供了政治制度的借鑒。 正是有了楚國的參与,春秋時期的華夏中國才呈現出充滿活力的新姿態。跳出以齊晉為敘事中心的東周史,用社會形態的分析方法,我們可以從另一個角度去重新審視東周社會。這種嘗試既是對東周歷史的新反思,也是對歷史社會學研究範式的一種完善。

作者簡介

李亮,北京大學社會學博士、博士后,北京大學社會學系副研究員,清華大學經濟管理學院兼職研究員,中科院心理所行為科學重點實驗室特聘研究員。中國社會學會社會心理學分會會員,中國心理學會管理心理學分會會員。多家大型企業戰略和人才顧問,麥肯錫(北京)諮詢公司特聘專家,《財經》新媒體特約專家,曾任國內知名企業人力資源高管。研究方向:組織和管理心理學,社會/組織網路分析,組織複雜系統結構,組織領導力等。 擅長管理學、心理學、社會學的融合與實踐。對組織心理和行為,組織分析和戰略,組織績效和變革,潛性能力素質,領導力組建等有深入的研究。主持和參与多項部委級國家重點人才縱向課題研究,參与多家大型企業管理諮詢項目,參与多部管理學、心理學教材的編(譯)寫。出版專著5部,主講本科及MBA課程包括「組織成長與人才發展」「領導動力學」「企業網路與組織人際交互」「組織行為與組織戰略適配」等。

目錄

序言 社會形態演變與政霸體制
一、中國古代社會制度演化的內部邏輯
二、春秋時期政霸體制的創建
舊世界的解體:戰爭與東周國家新秩序
一、東周國家新秩序
二、南北權力重心的轉移
第一部分 崛起與窺視
西周:典型的領主封建制王國
一、西周的列國
二、西周封建制的特點
第一章 歷史選擇了楚與秦
一、本是同根生
二、恭順的秦人
三、棲於幽谷的雛鳳
四、西伐與東征:楚人「開江上楚蠻之地」
五、勢不兩立:秦人與戎族的戰爭
六、危險的邊疆:兩周時代的游牧民族
七、宿敵:羌族與匈奴
八、桀驁的楚人
第二章 偉大的河:春秋時代的漢水和淮域世界
一、羋姓有亂,必季實立
二、星羅棋布的列國:漢陽地區的形勢
三、漢陽地區的少數民族
四、小國林立的淮域
第三章 崛起:楚人與漢東之戰
一、渡漢水,滅權國
二、一項政治創舉:縣制的建立
三、東周時代的縣制
四、春秋戰國時代的郡制
五、秦朝的郡縣制
六、隨人與有色金屬
七、伐謀與伐兵:第一次楚隨戰爭
八、第二次楚隨戰爭
九、大局已定,雄霸漢東
第四章 進攻:楚人與漢陽根據地的形成
一、遠交與近攻:楚人對江漢列國的蠶食
二、楚羅戰爭與慘敗鄢水
三、因禍得福:羅之役帶給楚人的思考
四、「我有敝甲,欲以觀中國之政」
五、為子孫謀:武王的政治遺產
六、祝融八姓,陸終六子
七、遷都
八、假鄧伐申:楚人與漢北之戰
九、正與奇:楚人對蔡、息的覬覦
十、伐蔡滅息:楚人逐鹿中原的序幕
十一、雖死不辭:楚人的雄心
第二部分 文明與暴力
巨變:從「共主時代」到「霸主時代」
一、周王室的衰落
二、周代權力中心的轉移
第五章 王室微,霸主起
一、從西垂大夫到始封公爵
二、「夫國大而有德者近興」
三、「地至岐」:秦人與戎人在岐山的鬥爭
四、擴張:從岐以西到岐以東
五、轉向:從西據渭水到東窺黃河
第六章 逐鹿中原
一、禍起蕭牆:政變中誕生的雄主
二、權臣、政變與親政
三、北上中原:楚人對齊國霸權的挑戰
四、借題發揮:齊人與楚人的政治博弈
五、召陵之盟:楚齊爭霸的序幕
六、衰落的霸權:齊桓公晚期的政治形勢
七、圍許救鄭:中原南部的地緣形勢
第七章 兩個戰場,兩場戰爭
一、橫掃淮水
二、一場沒有硝煙的爭霸:楚、齊在淮域的角逐
三、秦晉之好
四、秦國的「客卿制度」
五、「驪姬之亂」與秦國插手晉國內政的開端
六、反目:秦晉爭奪河西的鬥爭
七、韓原之戰與「爰田制」
八、佔據河西,以危晉人
第八章 爭霸
一、齊國的內亂
二、硬充霸主的宋襄公
三、威霸與仁霸:楚宋爭霸的戰術較量
四、燕饗,交戰
五、霸主的「名」與「實」
六、一場風花雪月的政治交易
七、貌合神離的「秦晉之交」
八、鄀之役:一場莫名其妙的戰爭
九、此地無聲勝有聲:大戰前的政治局勢
十、擴軍與備戰
十一、撤兵?決戰?
十二、隱患:若敖氏與成王的矛盾
十三、誘敵深入
十四、城濮之戰與晉國霸權的確立
第三部分 爭霸與妥協
南方:中國文化的第二中心
一、楚人與中國文化第二中心的興起
二、南方之珠:東周時代的湖北地區
三、銅礦、文化與民族思想
四、青銅器與物質文明
第九章 將戰爭進行到底
一、友誼的小船說翻就翻
二、由東轉西:秦國戰略方向的調整
三、切除毒瘤,遂霸西戎
四、崤之役:第一次秦晉戰爭
五、《秦誓》與穆公的高姿態
六、彭衙與王官之役:第二次晉秦戰爭
第十章 攘外必先安內
一、政變:君臣之爭公開化
二、楚穆王的征伐之旅
三、「韜光以遠禍,斂翼以待時」
四、鞏固後方:楚人與滅庸之戰
五、機遇與挑戰:庄王時代的國家間關係
六、問鼎周室:楚晉爭霸的預演
七、一場慘烈的權力博弈
八、秦人與君主體制
第十一章 最後一位霸主
一、滅群舒,會吳越
二、楚國出了個孫叔敖
三、挺進中原
四、山雨欲來風滿樓:大戰前的國家間形勢
五、戰還是和:晉軍內部的戰略分歧
六、這裏的黎明靜悄悄
七、「知己知彼,百戰不殆」
八、邲之戰
九、一場早已看出端倪的戰爭
十、「以戰止戰,以殺止殺」
第四部分 和平與紊亂
分合:西周至春秋時期的中國疆域
一、創業:「國號周」的形成
二、壯大:「周王國」的建立
三、分裂:春秋時代的諸國疆域
第十二章 和與戰,友與敵
一、「滅蕭圍宋」,盡顯霸主的本色
二、楚國的「內憂」和「外患」
三、戰略試探:晉楚之間的局部摩擦
四、聯吳抗楚:晉
詳細資料或其他書籍請至台灣高等教育出版社查詢,查後請於PChome商店街私訊告知ISBN或書號,我們即儘速上架。
規格說明
運送方式
已加入購物車
已更新購物車
網路異常,請重新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