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完成訂單後正常情形下約兩周可抵台。 *本賣場提供之資訊僅供參考,以到貨標的為正確資訊。 印行年月:202406*若逾兩年請先於私訊洽詢存貨情況,謝謝。 台灣(台北市)在地出版社,每筆交易均開具統一發票,祝您中獎最高1000萬元。 書名:第二次世界大戰的起源 ISBN:9787542684424 出版社:上海三聯書店 著編譯者:A.J.P.泰勒 叢書名:光啟新史學譯叢 頁數:484 所在地:中國大陸 *此為代購商品 書號:1645606 可大量預訂,請先連絡。 內容簡介 本書於1961年在英國剛一問世,就震動學界,當即激起一場持續多年的動感情的爭論。這部修正學派的代表作是一本奇書,它從治學態度、史學觀點、對一系列具體事件的解釋、直到對幾乎每一個被認為理所當然的現存結論發出了全盤挑戰。 全書的主旨是要闡證:第二次世界大戰並不是希特勒按「計劃」和「時間表」預謀策劃的結果;綏靖政策也未必就是愚蠢和懦怯的同義詞;這場戰爭,植根于第一次世界大戰後歐洲均勢的更大破壞,直接產生於各國政治家們事與願違的忙中出錯;「二戰」其實是「一戰」的繼續和重演。 泰勒推崇一種新的治學態度和史學觀點:歷史學家對於他所研究的對象必須持超然的態度,其任務只是「去理解發生過什麼,以及它為什麼發生」,而「不是去辯白或譴責」。作者懷著對現實世界的強烈關注、以整個歐洲史的知識背景來觀考察二戰起源,通過本書提出了許多更具有普遍意義的問題,促使人們進行深層的思考。作者簡介 A J P 泰勒(1906-1990),英國著名歷史學家。1927年畢業於英國牛津大學。1938年任牛津大學梅格達林學院評議員,並在到橋大學等校授課。1956年後為英國科學院高級會員。泰勒專攻歐洲近代、現代史,特別是國際關係史、著作等身,被視為西方近代史權威學者之一。目錄 前言 再思考第一章 被遺忘的問題 第二章 第一次世界大戰的遺產 第三章 戰後的十年 第四章 凡爾賽體系的終結 第五章 阿比西尼亞事件和洛迦諾的終結 第六章 半武裝的和平,1936—1938年 第七章 德奧合併:奧地利不復存在 第八章 捷克斯洛伐克危機 第九章 六個月的和平 第十章 神經戰 第十一章 為了但澤的戰爭 參考文獻 索引 給美國讀者寫的前言 附錄一 潘人傑:西方史學界關於二戰起源的論爭述評(1986年) 附錄二 兩次世界大戰起源的比較研究(1986年) 附錄三 時代、格局和人——關於世界大戰起源問題的若干思考(1989年) 附錄四 中譯本第一版譯者的話(1991年) 附錄五 潘人傑:正統與異端(1993年) 附錄六 鄭逸文:等待「泰勒」(1993年) 附錄七 潘人傑:調整一下思路和視角(1998年) 附錄八 中譯本第二版譯後記(2013年) 詳細資料或其他書籍請至台灣高等教育出版社查詢,查後請於PChome商店街私訊告知ISBN或書號,我們即儘速上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