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穴療疾之道-臟腑全息針法圖解 王信宜 9787571026844 【台灣高等教育出版社】

圖書均為代購,正常情形下,訂後約兩周可抵台。
物品所在地:中國大陸
原出版社:湖南科學技術
NT$496
商品編號:
供貨狀況: 尚有庫存

此商品參與的優惠活動

加入最愛
商品介紹
*完成訂單後正常情形下約兩周可抵台
*本賣場提供之資訊僅供參考,以到貨標的為正確資訊。
印行年月:202405*若逾兩年請先於私訊洽詢存貨情況,謝謝。
台灣(台北市)在地出版社,每筆交易均開具統一發票,祝您中獎最高1000萬元。
書名:六穴療疾之道-臟腑全息針法圖解
ISBN:9787571026844
出版社:湖南科學技術
著編譯者:王信宜
頁數:248
所在地:中國大陸 *此為代購商品
書號:1645372
可大量預訂,請先連絡。

內容簡介

本書介紹了王信宜中醫師整合譚氏平衡針法、董氏針法、傳統針法及太極全息觀點所發展的一套獨特的針灸療法。此針法為王醫師的體悟與實證,融會整合譚氏平衡針法、董氏針法、傳統合穴及太極全息相應的部分理論觀點,所總結髮明出的新針法理論及方法。此法著重在肘膝關節合穴附近經氣深聚處扎針,可迅速治療一般痛症,其不同於其他針法之最大特色,是在於它採取著固定的穴位,免去繁瑣的各種配穴法,且通治臟腑病,是一套執簡馭繁之殊勝性的新針法系統。

作者簡介

王信宜,作者畢業於台灣省中山大學中文研究所,曾在台灣省任職八年的高中語文老師。2004年定居紐西蘭后,踏上中醫的研究實踐之路。多年來精研中醫針灸,體悟發明出一套新針法——王氏臟腑全息針法,多次應邀至紐西蘭中醫藥針灸學會(NZCMAS),為當地的中醫師進行「王氏臟腑全息針法」講座。著有《六穴治百病,一本就上手:王氏臟腑全息針法的理論與應用》繁體字版。

目錄

第一篇 前言
第二篇 傳統針法與十二經脈簡介
一、傳統針法的基本手法與注意事項
(一)針刺療法
(二)針刺療法的步驟與得氣原則
(三)基本針刺手法
(四)輔助手法
(五)補瀉手法
(六)針刺角度及注意事項
二、十二經脈簡介
第三篇 譚氏平衡針法簡介
一、針法一二三與譚針特點
二、治療痛症的六個平衡系統
(一)系統一:同名經平衡法
(二)系統二:別經平衡法
(三)系統三:表裡經平衡法
(四)系統四:對位時辰平衡法
(五)系統五:相鄰時辰平衡法
(六)系統六:本經自治平衡法
三、治療臟腑病的靜態與動態平衡系統
第四篇 董氏針法簡介
一、全息對應
二、對應關係
三、體應原則
四、臟腑別通
五、倒馬針法
六、動氣針法
第五篇 合大與太極全息簡介
一、合穴簡介
二、合穴的穴名意義與位置
三、按摩合穴的功效
四、太極全息簡介
第六篇 王氏臟腑全息針法的核心理論
一、以經脈平衡治療痛症
二、平衡十二經脈以通治臟腑病
三、以合穴倒馬針作為治療的核心思維
四、運用太極全息以達信息全息平衡
五、王氏通氣破結針法
六、王氏臟腑全息針法與譚氏針法、董氏針法的歧義處
(一)使用合穴倒馬針組合,而不是使用譚針穴位
(二)屬於信息全息平衡,而不是比例對應式全息平衡
(三)僅扎單側穴位,即可平衡全身經脈
(四)無須選用證型,即可通治臟腑病
(五)可同時治療痛症及臟腑病,標本同治
(六)僅使用董氏針法的原則,而不用其穴位
第七篇 王氏臟腑全息針法秘要
一、王氏臟腑全息針法的治療模型發展歷程
(一)原始期的治療模型:四肢全息十二針
(二)過渡中的治療模型:單側手足全息十二針
(三)定型后的治療模型:單側手或足全息六針
二、王氏臟腑全息針法的穴位及其定位
(一)肘陽六針
(二)肘陰六針
(三)膝陽六針
(四)膝陰六針
三、王氏臟腑全息針法的針刺角度、深度、時間與手法
(一)針刺角度
(二)針刺深度
(三)留針時間
(四)王氏通氣破結針法
四、王氏臟腑全息針法的針刺部位選取原則
五、王氏臟腑金息針法的治療原則
(一)扎單經或三經同扎
(二)治療複雜性的臟腑疾病,均用六針
(三)以少針多刺為原則
(四)一條經脈只扎兩針
(五)氣血較虛者,扎手或足的三陽經
(六)任督二脈的平衡
(七)結合動氣針法與拍打引氣
(八)運用體應原則
(九)深刺透穴原則
六、王氏臟腑全息針法的殊勝性
(一)穴位都在肘膝關節周圍,安全I生高且易於施行針術」
(二)理論精確,創新實用
(三)易懂、易學、易操作、易精通、效果好
(四)無須結合其他療法
(五)可避免因結合其他輔助療法所帶來的風險
(六)無須持續行針,療效良好
(七)通治痛症及臟腑病
(八)模糊辨證下的療效亦佳
(九)引氣治病,可達複合性的治療效果
(十)針數固定為偶數,便於確認
七、王氏臟腑全息針法的經驗分享
(一)作者偏愛使用肘陽六針
(二)曲池合穴倒馬深扎功效大
(三)穴位與傳統穴位不同
(四)合穴倒馬穴與合穴的距離
(五)善用體應原則
(六)本經自治的合穴倒馬
(七)精準辨別病經的重要
(八)同時存在痛症及臟腑病癥狀,以痛症優先處理
(九)疼痛感的轉移
(十)辨識病因的重要
(十一)拍打引氣的位置
(十二)辨識療效反覆的原因
(十三)合穴與其所屬經脈在五行上的關係
(十四)經脈時辰的考量
(十五)經脈與臟腑連屬的思路
(十六)結合中醫理論的思路
(十七)結合刮痧療法
(十八)四診合參
第八篇 痛在的診斷與治療步驟練習
第九篇 王氏臟腑全息針法的適應證及針法須知
一、王氏臟腑全息針法的適應證
(一)痛症醫案
(二)內科雜病與臟腑病醫案
二、使用王氏臟腑全息針法須知
第十篇 養生之道與保健功法
一、養生之道
(一)飲食習慣的調整
(二)生活方式及心態的調整
二、保健功法
第十一篇 結 論
附錄 常見問題解答

詳細資料或其他書籍請至台灣高等教育出版社查詢,查後請於PChome商店街私訊告知ISBN或書號,我們即儘速上架。
規格說明
運送方式
已加入購物車
已更新購物車
網路異常,請重新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