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完成訂單後正常情形下約兩周可抵台。 *本賣場提供之資訊僅供參考,以到貨標的為正確資訊。 印行年月:202405*若逾兩年請先於私訊洽詢存貨情況,謝謝。 台灣(台北市)在地出版社,每筆交易均開具統一發票,祝您中獎最高1000萬元。 書名:社會共治的法理 ISBN:9787208188402 出版社:上海人民 著編譯者:劉振宇 頁數:157 所在地:中國大陸 *此為代購商品 書號:1644743 可大量預訂,請先連絡。 內容簡介社會治理現代化是國家治理現代化的基礎。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治實踐表明,在「社會治理社會化、法治化、智能化、專業化」的指引下,中國式現代化視野下的社會共治不僅是「主體共治」,更是「規則共治」。這一規則共治,以當代中國規範體係為基礎,無處不在,滲透于社會的每一個微小細胞之中。有效實施的村規民約,是善治的典範;存在現實張力的法律專業培養方案實施,則為「規則共治」範式提供了自我反思的指引。由此,「社會共治」的中國話語體系,不僅是社會的「規則共治」,同時是和個體「規則意識」共生的「共治」。此即,社會共治的法理。 作者簡介劉振宇,1985年生,吉林省吉林市人。中國社會科學院研究生院法學理論專業博士。上海師範大學哲學與法政學院副教授,兼任中國法學會法理學研究會理事、中國法學會比較法學研究會理事、上海市法學會理事、上海市法學會法理法史研究會副秘書長、上海市法學會法社會學研究會理事、上海師範大學青年學術聯盟(文科)理事。研究領域為法理學、社會治理、權利理論。在《環球法律評論》《自然辯證法研究》等刊物發表學術論文10餘篇,部分成果獲《新華文摘》《中國社會科學文摘》《高等學校文科學術文摘》轉摘;主持省部級課題3項。 目錄自序 第一章 「社會共治」的中國言說 第一節 「社會共治」的興起 一、探索階段 二、過渡階段 三、確立階段 第二節 「社會共治」的使用 一、作為修辭的「社會共治」 二、作為實踐的「社會共治」 三、作為理論的「社會共治」 第三節 「社會共治」的語境 一、作為外部環境的全球化 二、作為內生動力的經濟發展 三、作為催化機制的政策文件 第二章 「社會共治」的中國範式 第一節 「主體共治」:傳統解讀方式 一、「多元主體共治」傳統範式的形成 二、傳統範式的理論基礎 三、傳統範式和現實境況的偏離 第二節 解讀範式的多重可能 一、「社會共治」的理論原點 二、西方「社會共治」的理論譜系 三、「社會共治」範式的共通經驗 第三節 從「主體共治」到「規範共治」 一、私人領域的公共化 二、個體嵌入社會機制的變化 三、多元規範共治的生成 第三章 作為社會共治基礎的規範體系 第一節 規範體系的經驗狀態 一、第一種經驗狀態 二、第二種經驗狀態 三、第三種經驗狀態 第二節 作為經驗狀態界分標準的承認規則 一、所謂「承認規則」 二、承認規則「何為」 第三節 規範體系的統一鑒別 一、統一鑒別的可欲性 二、統一鑒別的可行性 第四節 規範體系的整全結構 一、結構 二、功能 第四章 規範共治檢驗之村規民約 第一節 村規民約的名實之辯 第二節 村規民約中的法律規範 一、作為非典範的典範之B村 二、村規民約中的法律文件 三、村規民約中的適法機制 第三節 村規民約中的法治文化 一、村規民約中的法治觀念文化 二、村規民約中特有的法治文化 第四節 村規民約的法治功能 一、反映基層生態 二、由國家權力加以規制 第五章 規範共治檢驗之法律碩士培養 第一節 培養方案的規則意涵 一、規則的存在與時間的規則 二、時間規則的變與不變 第二節 培養目標的時間規訓 一、穩定的時間頻率 二、縮水的自由時間 第三節 培養對象的時間意識 一、法律(法學)的「無時間」圖景 二、法律(非法學)的「無時間」圖景 三、新的變數和「無時間」的加劇 第四節 培養方案的規則異化 第六章 「社會共治」話語體系的自省 第一節 社會共治系統中的「人」 一、「人」之「有/無」 二、作為檢驗標準的「人」 三、「規範共治一人」結構的解釋力 第二節 作為「社會共治」樞紐的規則意識 一、作為意識主體的人 二、規則意識的萌發 三、規範共治體系的建構 第三節 作為「規則意識」培養皿的社會共治 一、社會存在決定意識 二、規範對意識的規範功能 三、規則意識的培育 參考文獻 詳細資料或其他書籍請至台灣高等教育出版社查詢,查後請於PChome商店街私訊告知ISBN或書號,我們即儘速上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