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完成訂單後正常情形下約兩周可抵台。 *本賣場提供之資訊僅供參考,以到貨標的為正確資訊。 印行年月:202402*若逾兩年請先於私訊洽詢存貨情況,謝謝。 台灣(台北市)在地出版社,每筆交易均開具統一發票,祝您中獎最高1000萬元。 書名:抗戰時期詞壇研究 ISBN:9787542682406 出版社:上海三聯書店 著編譯者:杜運威 頁數:448 所在地:中國大陸 *此為代購商品 書號:1643562 可大量預訂,請先連絡。 內容簡介 本書首次將1931至1945年間的詞壇作為整體研究對象,勾勒出此期複雜的詞人生態狀況,揭示了詞體鼓吹抗戰的現實意義,釐清了詞體社會功能增強、藝術範式豐富、敘述語境特殊等疑難問題,明確認為此期詞壇是百年詞史風格流變的轉折點,是抗戰文學不可分割的重要組成部分。 本書破除因政治地域分割而造成的文學研究之視角局限,選擇具有典型意義的期刊、社團、性別為突破口,建立新的跨區域比較機制。首次將微觀史學法運用於抗戰詩詞研究,為解決淪陷區詞作的復古現象提供新的切入視角和理論支撐。書稿明確了詞體在抗戰文學中的地位及承擔的時代使命,努力建構抗戰詩歌史中新舊文體平分秋色的文學史格局,梳理出詞壇風貌動態演變的實際情況,在看清稼軒風佔據主流的同時,注意到詞壇多元並存,此消彼長的整體態勢,格外關注相同風格下魚龍混雜的實際情形,形成對整個詞壇的立體化觀照。作者簡介 杜運威,1989年生,江蘇連雲港人,中共黨員,文學博士,畢業於吉林大學中國古代文學專業,現為淮陰師範學院文學院副教授、北京語言大學博士后。主要致力於晚清民國詩詞研究,主持完成江蘇省社科基金青年項目、教育部社科基金青年項目、國家社科基金後期資助項目各1項,在《中國文學研究》、《光明日報》(理論版)等報刊發表學術論文20餘篇,科研成果獲第二屆屈原詩學論文獎。2022年,被遴選為江蘇省高校「青藍工程」優秀骨幹教師。目錄 緒論一、抗戰詞壇概念及研究範圍 二、定位與特質:抗戰文學、百年詞史與抗戰詞壇 三、分佈與體量:多元視角下的群體考察 四、現狀與不足:抗戰詞壇整體研究的缺失 五、方法與思路:「文史互證」與「微觀史學」 第一章 晚清稼軒風接受與戰爭詞的發展 第一節 戰爭詞命名與晚清詞史觀念 第二節 晚清稼軒風接受情況簡論 第三節 稼軒風視角下戰爭詞的發展演進 第二章 風雲激蕩、裂變新生的抗戰詞壇 第一節 倫理、價值與選擇:戰時詞人生態 一、奔赴國統區的倫理觀念 二、堅守淪陷區的價值意義 三、錯綜複雜的政治生態 第二節 戰爭史與心靈史的合奏:詞人筆下的抗戰 一、「刳孕占胎,斫頭賭注,槊上嬰兒舞」:戰爭史的深化 二、「留不得,歸不得,行不得」:心靈史的探尋 第三節 傳承與創新:抗戰詞壇之現代性考察 一、詞體功能的強化:悼輓詞中不同群體的心聲 二、鄉關之思與倡家強聘:走進庾信意象的深處 第四節 轉向與崛起:抗戰詞壇之藝術風格論 一、從「守四聲」到聲情並重:夢窗風的轉向 二、從「別建一宗」到中興鼓吹:稼軒風的崛起 第三章 期刊「詞錄」專欄與新型詞人群體的生成及發展演變 第一節 抗戰時期期刊詩詞概述:兼論圍繞期刊形成群體流派的理論依據 一、戰時期刊詩詞概述 二、期刊型文學流派形成的依據 第二節 龍榆生「別建一宗」與《詞學季刊》詞人群的生成及成就 一、龍榆生「別建一宗」的提出及闡釋 二、旗幟與地位:開宗立派的手段 三、引導與規範:從同人聚集到統一思想 四、蘇辛詞風的整體取向 第三節 盧前「民族詩歌」理論與《民族詩壇》詞人群的時代書寫 一、盧前民國詩宣言與「民族詩歌」論 二、盧前與龍榆生及《詞學季刊》詞人群之關係 三、期刊動態與創作分歧 四、民族詞史的書寫與鼓吹的不同選擇 五、以沉摯綺語達貞剛之境 第四章 戰時詞人雅集結社與詞體寫作的「情」「格」博弈 第一節 抗戰時期詞群與詞社考述 第二節 高校遷徙與大後方的雍園詞群 一、雍園詞人的群體特徵 二、熔鑄周辛,自成機杼:論汪東詞 三、哲理與筆法:論沈尹默詞 四、以當時語道當時事:論吳白匋詞 第三節 四聲之爭與上海孤島午社詞群 一、「守四聲」風氣的生成演變與午社詞人的撥亂反正 二、《午社詞鈔》詞心探微 三、四聲遮蔽下的仇埰詞 四、金兆蕃與林?翔詞合論 第四節 抗日根據地詩詞社的文體改革及創作成就 一、抗日根據地詩詞社的研究現狀與不足 二、抗日根據地詩詞社的產生背景、目的及功能 三、抗日根據地詩詞社之創作理念 四、抗日根據地詩詞社之創作成就 五、抗日根據地詩詞社之文學史意義 第五章 淪陷區的生存策略與複雜心聲 第一節 詩教理念下的朝野統一:論南京《同聲月刊》詞人群 一、「詩教」與淪陷區文化空間的建構 二、在野詞人的瘦硬風神:張爾田、俞陛雲、夏孫桐 三、朝野過渡:論汪曾武小令組詞 四、在朝詞人的意內言外之旨:龍榆生、汪兆銘 第二節 詞體雅化與反抗策略:論北京《雅言》詞人群 一、公開鬥法的新平台:《雅言》的成立 二、雅化與寄託:創作思想的合流與背離 三、難以壓制的心聲:《雅言》詞群的文學成就 第三節 師法北宋與抗爭內核:論天津玉瀾詞社 一、詞社成立及主要成員 二、玉瀾詞社雅集活動考 三、師法北宋的審美取向 四、「學舞刑天」的反抗精神 第六章 女性詞人創作觀念的轉變與詞情詞風的轉向 第一節 抗戰時期女性詞文獻及作家概述 一、抗戰時期女性詞創作力量構成 二、抗戰時期女性詞文獻概述 三、抗戰時期女性作家生態概述 第二節 抗戰時期女性詞創作觀念的賡續及發展 一、古代閨閣文學的審美傳統及在抗戰時期的傳承發展 二、覺醒的自主意識與女性詩詞專題的興起 三、女性報國之志與詞體雄壯之美的建構 第三節 抗戰時期女性詞作內容的轉向 一、視角拓展:從閨閣生活轉向社會時事 二、情感升華:從個人情感轉向家國情懷 第四節 抗戰時期女性詞藝術風格的新變 一、從清婉悱惻到雅正沉鬱 二、雄壯之風的興起 第七章 名家經典的寫作特色及其詞壇影響 第一節 盧前《中興鼓吹》與「以詩為詞」的傳承發展 一、盧前《中興鼓吹》的詞史價值 二、「以詩為詞」的接受與創新:章士釗、王用賓、林思進、蘇鵬 第二節 劉永濟《詞論》與《誦帚詞》 一、衰颯凄涼、沉雄悲壯 二、性靈與學力兼備而歸之自然 三、風會理念下的詞壇地位 第三節 吳眉孫四聲觀念與《寒竽閣詞》 一、吳眉孫詞學觀 二、《寒竽閣詞》之題材與情感寄託 三、《寒竽閣詞》之氣象 四、「何苦逼人窮,吾無罪」:情真意切杜蘭亭 詳細資料或其他書籍請至台灣高等教育出版社查詢,查後請於PChome商店街私訊告知ISBN或書號,我們即儘速上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