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完成訂單後正常情形下約兩周可抵台。 *本賣場提供之資訊僅供參考,以到貨標的為正確資訊。 印行年月:202405*若逾兩年請先於私訊洽詢存貨情況,謝謝。 台灣(台北市)在地出版社,每筆交易均開具統一發票,祝您中獎最高1000萬元。 書名:中國現代文學三十年 (第3版) ISBN:9787301347775 出版社:北京大學 著編譯者:錢理群 溫儒敏 吳福輝 頁數:575 所在地:中國大陸 *此為代購商品 書號:1643549 可大量預訂,請先連絡。 內容簡介 本書將中國現代文學史分為三個十年,即1917年-1927年、1928年-1937年6月、1937年7月-1949年9月,是為本書的三編。通過這三個十年,展現了這一通稱為「現代」段落中的「文學現代化」的進程,包括對傳統文學的歷史性變革與改造,對外來文學資源的改造和運用,文學語言與形式方面的變革,及其在「思想的現代化」與「人的現代化」方面發揮的特殊作用。全書論述各時期文學的思潮與運動,各文體的狀況及代表性的作家作品,代表了文學史研究的前沿成果。作者簡介 吳福輝(1939-2021),1978年考入北京大學中文系讀研究生,1998年始擔任博士生導師至今。治中國現代文學史,專攻現代諷刺文學、市民文學和京海派文學。中國現代文學館成立后,歷任研究室主任、副館長等職。曾任《中國現代文學研究叢刊》副主編、主編,中國現代文學研究會常務副會長,中國茅盾研究會副會長。長期在中國現代文學館與河南大學合建的博士點工作。主要著作有《中國現代文學三十年》(與錢理群、溫儒敏合著)、《都市漩流中的海派小說》《沙汀傳》《帶著枷鎖的笑》《且換一種眼光》《京海晚眺》《遊走雙城》《深化中的變異》《插圖本中國現代文學發展史》《多稜鏡下》《春潤集》《中國現代文學編年史(1928-1937)》(主編)等。目錄 初版序言 王瑤前言 第一編 第一個十年(1917年-1927年) 第一章 文學思潮與運動(一) 一 文學革命的發生與發展 二 外國文藝思潮湧入和新文學社團蜂起 三 胡適、周作人與新文學初期理論建設 四 文學創作潮流與趨向 附錄 本章年表 第二章 魯迅(一) 一 《吶喊》與《彷徨》:中國現代小說的開端與成熟的標誌 二 說不盡的阿Q 三 《野草》與《朝花夕拾》 附錄 本章年表 第三章 小說(一) 一 「五四」小說取得文學的正宗地位 二 從「問題小說」到人生派寫實小說 三 「自敘傳」抒情小說及其他主觀型敘述小說 附錄 本章年表 第四章 市民通俗小說(一) 一 「鴛蝴」開啟直接源頭 二 對峙迫使舊派向「俗」定位 三 市民通俗小說類型的形成 附錄 本章年表 第五章 郭沫若 一 《女神》的自我抒情主人公形象 二 《女神》的藝術想象力、形象特徵與形式 三 從《星空》《瓶》到《前茅》與《恢復》 四 以《屈原》為代表的歷史題材劇作 附錄 本章年表 第六章 新詩(一) 一 新詩的誕生:「五四」新詩運動 二 嘗試中的新詩:早期白話詩 三 變革中的新詩 附錄 本章年表 第七章 散文(一) 一 《新青年》「隨感錄」作家群 二 周作人與「言志派」散文 三 冰心、朱自清與文學研究會作家散文 四 郁達夫與創造社作家散文 五 語絲派與現代評論派散文 附錄 本章年表 第八章 戲劇(一) 一 文明新戲:中國現代話劇的萌芽與誕生 二 「五四」新文化運動與「建設西洋式新劇」的戰略選擇 三 業餘的、非營業性的「愛美劇」與「小劇場運動」的倡導 四 小劇場培育的田漢、丁西林等話劇文學的開創者及其創作 附錄 本章年表 第二編 第二個十年(1928年-1937年6月) 第九章 文學思潮與運動(二) 一 1930年代文藝運動發展的基本線索 二 革命文學論爭與以「左聯」為核心的無產階級文學思潮 三 自由主義作家文藝觀及兩大文藝思潮的對立 四 文學創作的潮流與趨向 附錄 本章年表 第十章 茅盾 一 茅盾的歷史貢獻 二 茅盾的小說成就 三 茅盾的理論批評與其他方面貢獻 附錄 本章年表 第十一章 老舍 一 文化批判視野中的「市民世界」 二 《駱駝祥子》:對城市文明病與人性關係的探討 三 老舍作品的「京味」與幽默 附錄 本章年表 第十二章 巴金 一 青春的讚歌:巴金前期小說創作 二 《家》的傑出成就 三 深沉的悲劇藝術:巴金後期小說創作 附錄 本章年表 第十三章 沈從文 一 「湘西文學世界」的創造者 二 鄉村敘述總體及其對照的世界 三 散文藝術與「沈從文的寂寞」 附錄 本章年表 第十四章 小說(二) 一 「左聯」與左翼小說 二 京派小說與其他獨立作家的小說 三 海派小說 附錄 本章年表 第十五章 市民通俗小說(二) 一 雅俗互動的文學態勢 二 張恨水等言情寫實小說的俗雅融合 三 武俠想象世界的現代拓展 附錄 本章年表 第十六章 新詩(二) 一 中國詩歌會詩人群的創作 二 後期新月派的創作 三 戴望舒、卞之琳等現代派詩人的創作 附錄 本章年表 第十七章 魯迅(二) 一 魯迅雜文的重大意義 二 魯迅雜文的思想、藝術特質 三 《故事新編》:魯迅最後的創新之作 附錄 本章年表 第十八章 散文(二) 一 林語堂與幽默閑適小品 二 左翼作家的「魯迅風」雜文和風格多樣的散文 三 京派與開明同人的散文 四 報告文學與遊記 附錄 本章年表 第十九章 曹禺 一 從《雷雨》到《原野》 二 《北京人》與《家》 三 曹禺劇作的命運 附錄 本章年表 第二十章 戲劇(二) 一 走向廣場:無產階級戲劇、紅色戲劇、國防戲劇與農民戲劇的倡導 二 職業化、營業性劇場戲劇的確立與夏衍、李健吾的創作 附錄 本章年表 第三編 第三個十年(1937年7月-1949年9月) 第二十一章 文學思潮與運動(三) 一 戰爭制約下不同政治地域的文學分割並存 二 毛澤東《在延安文藝座談會上的講話》 三 文學思潮、論爭與胡風等的理論批評 附錄 本章年表 第二十二章 趙樹理 一 趙樹理出現的文學史意義 二 塑造歷史變革中的農民形象 三 評書體現代小說形式 附錄 本章年表 第二十三章 小說(三) 一 暴露與諷喻 二 體驗與追憶 三 通俗與先鋒 四 現實與民間 附錄 本章年表 第二十四章 市民通俗小說(三) 一 雅俗對立的部分消解 二 通俗小 詳細資料或其他書籍請至台灣高等教育出版社查詢,查後請於PChome商店街私訊告知ISBN或書號,我們即儘速上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