萬里向安西-出土文獻與唐代西北經略研究 劉子凡 9787522837390 【台灣高等教育出版社】

圖書均為代購,正常情形下,訂後約兩周可抵台。
物品所在地:中國大陸
原出版社:社會科學文獻
NT$623
商品編號:
供貨狀況: 尚有庫存

此商品參與的優惠活動

加入最愛
商品介紹
*完成訂單後正常情形下約兩周可抵台
*本賣場提供之資訊僅供參考,以到貨標的為正確資訊。
印行年月:202404*若逾兩年請先於私訊洽詢存貨情況,謝謝。
台灣(台北市)在地出版社,每筆交易均開具統一發票,祝您中獎最高1000萬元。
書名:萬里向安西-出土文獻與唐代西北經略研究
ISBN:9787522837390
出版社:社會科學文獻
著編譯者:劉子凡
叢書名:中國社會科學院文庫
頁數:441
所在地:中國大陸 *此為代購商品
書號:1642859
可大量預訂,請先連絡。

內容簡介

唐代是中國古代文明交融與疆域發展的關鍵時期,特別是唐朝傾國力以西顧,重視西北的開拓與經營。這不僅是形塑唐代國家強盛、文明絢爛的歷史形象的重要因素,也對中國古代乃至中亞的歷史發展產生了深遠影響。敦煌吐魯番文書與各地所出石刻碑誌等出土文獻,為鉤沉這段波瀾壯闊的歷史提供了更多鮮活的史料。本書聚焦于出土文獻考釋與唐代西北經略史的考證,同時也希望將萬里之遙的長安與西域聯繫起來,借西北研究觀察整個唐代的社會治理與制度變革。從個體與時代看,出土文獻中有大量溢出於史籍之外的涉及唐代西北邊疆的人物與事?,展現了個體的功業與沉浮,也映照出時代的發展脈絡;從國家與社會看,西北地區出土文獻生動展現了地方機構的行政運作以及基層社會的生活百態;從中央與地方看,出土文獻可以提供國家制度在地方基層落實的細節,展現統一王朝的制度實踐。

作者簡介

劉子凡男,1986年生,河北涿州人。2004年至2008年就讀於中央民族大學民族學與社會學學院,獲歷史學學士學位;2008年至2014年就讀於中國人民大學國學院,先後獲歷史學碩士學位、博士學位;2014年進入北京大學歷史學系博士后流動站工作;2016年進入中國社會科學院古代史研究所(原歷史研究所)工作。現為中國社會科學院古代史研究所隋唐五代十國史研究室主任、副研究員,中國社會科學院敦煌學研究中心主任,兼任中國唐史學會理事、中國敦煌吐魯番學會理事,入選中國社會科學院首批青年人才「培遠計劃」、中國社會科學院青年拔尖人才。在《歷史研究》《民族研究》《中國史研究》等學術刊物發表論文50餘篇,出版專著1部。先後主持國家社會科學基金青年項目、重點項目等。主要研究方向為隋唐史、敦煌吐魯番學。

目錄

緒論 故紙與貞石:唐代西北研究的新視野
第一編 長徵人未還:出土文獻中的唐代西北開拓與堅守
第一章 節度使與西北經略
第一節 哥舒翰與《隴右紀聖功頌》
第二節 河西節度使楊休明與楊姓官僚
第三節 北庭的李元忠時代
第二章 西域官員與機構建制
第一節 袁公瑜與裴行儉:P 2754文書中的西州與安西
第二節 成公崇:墓誌與文書交映下的西州官吏與行政
第三章 將吏與西北邊防
第一節 北庭的西州兵士和胥吏
第二節 從西北援軍到京西北藩鎮
第二編 撫寧西土:出土文獻中的唐代西域社會治理
第四章 水利與基層管理
第一節 西州高昌縣水利管理
第二節 于闐的傑謝營田與水利
第五章 民間工匠與四民生業
第一節 唐前期西州民間工匠的賦役
第二節 唐前期民間工匠的生業與組織
第六章 軍鎮與地方社會
第一節 于闐鎮守軍與當地社會
第二節 北庭龍興寺碑:官吏、兵士與佛教發展
第三編 萬里同風:出土文獻所見唐代制度與文化
第七章 從長安到西域:制度的統一與權變
第一節 三伏擇日中的長安與地方
第二節 唐代的使職借印
第三節 商胡不入蕃:《唐開元戶部格殘卷》中的商胡貿易法令
第八章 軍事制度的實踐
第一節 唐前期兵制中的隊
第二節 杏雨書屋藏蒲昌府文書與折衝府的運行
第九章 典籍與文化傳播
第一節 旅順博物館藏《春秋後語》與典籍西傳
第二節 大谷文書《醫疾令》《喪葬令》殘片與唐令補遺
第三節 唐代書信緘封的形式與禮儀
附錄 漢晉西域所見漢文簡牘透視
參考文獻
後記
詳細資料或其他書籍請至台灣高等教育出版社查詢,查後請於PChome商店街私訊告知ISBN或書號,我們即儘速上架。
規格說明
運送方式
已加入購物車
已更新購物車
網路異常,請重新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