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完成訂單後正常情形下約兩周可抵台。 *本賣場提供之資訊僅供參考,以到貨標的為正確資訊。 印行年月:202404*若逾兩年請先於私訊洽詢存貨情況,謝謝。 台灣(台北市)在地出版社,每筆交易均開具統一發票,祝您中獎最高1000萬元。 書名:日本型染工藝及中日比較研究 ISBN:9787522909707 出版社:中國紡織有限公司 著編譯者:盛羽 頁數:319 所在地:中國大陸 *此為代購商品 書號:1642034 可大量預訂,請先連絡。 內容簡介 本書總結了中日兩國傳統印花工藝的形成、發展與主要類型,對日本各種型染工藝的發展過程、工藝特點、工藝流程、圖案特徵、藝術特色等進行了詳細介紹,並從工藝和經濟等角度探討了中日兩國型染的關聯性,同時通過大量翔實精美的實物圖片,對中日兩國的型染藝術在工藝流程、圖案特點和藝術特色等方面進行了細緻的剖析。此外,通過對使用者的研究,從技術層面和審美層面分析了兩國型染藝術特點的不同。本書為教育部人文社會科學研究一般項目「中日型版印花工藝比較研究」的研究成果。 本書可作為染織與服裝專業師生的參考書,也可作為文創企業或手工愛好者的學慣用書。作者簡介 盛羽,1972年生於浙江桐鄉,1992年考入中央工藝美術學院(現清華大學美術學院)染織服裝設計系,1996年畢業並獲學士學位,2010年獲碩士學位。現為寧波大學副教授、九三學社社員、浙江省美術家協會會員、中國民間文藝家協會會員、中國工藝美術學會會員。 主要研究領域:服飾文化與染織藝術。主持教育部人文社會科學研究課題1項;2010年6月,主編《服飾品設計》,由人民美術出版社出版,並列入高等教育「十一五」國家級規劃教材;2012年12月,專著《土色生香——桐鄉彩色拷花工藝研究》獲浙江省第四屆民間文藝映山紅獎·學術理論獎。在任教之餘從事藝術創作,作品多次入選各類展覽並獲獎。其中,2011年9月獲首屆中國當代纖維藝術展優秀獎(長春),2011年12月獲浙江省第五屆青年美展優秀獎(台州)。目錄 第一章 概述第一節 中日兩國傳統印花工藝的形成、發展與主要類型 一、傳統印花的概念與工藝原理 二、中國傳統印花工藝的形成與發展 三、日本傳統印花工藝的形成與發展 四、中日兩國傳統印花的主要類型 第二節 型染的原理與分類 一、型染的原理 二、型染的分類 三、中日型染的主要工藝 四、各類傳統型染的工藝特徵 五、中日兩國傳統型染的工藝特色 第三節 型染工藝的研究價值 一、理論價值 二、應用價值 第二章 日本型染的發展脈絡 第一節 型版的種類 一、型版的分類與使用方法 二、木質型版 三、紙質型版 第二節 木質型版印花工藝的發展 一、木質型版印花工藝傳入日本 二、平安時代—鎌倉時代—室町時代的木質型版印花工藝 三、江戶時代的木質型版印花工藝 第三節 紙質型版印花工藝的發展與成熟 一、鎌倉時代—室町時代—安土桃山時代的紙質型版印花工藝 二、江戶時代的紙質型版印花工藝 第四節 近代的型染 第五節 現代的型染 一、創新 二、傳承 第三章 型紙工藝 第一節 伊勢型紙的發展歷史 一、伊勢型紙的傳說與起源 二、文獻中的伊勢型紙業 三、近代型紙業 第二節 地紙的製作 一、和紙的抄造 二、伊勢地紙的製作工藝 第三節 型版雕刻工藝的分類與流程 一、型紙的種類 二、型雕的準備 三、型雕工藝 第四節 型雕工藝的保護與傳承 一、人間國寶 二、型雕的現狀與保護措施 第四章 小紋與中形 第一節 小紋與中形的發展歷程 一、名稱的由來 二、小紋與中形的發展過程 第二節 小紋與中形的工藝流程 一、江戶小紋的工藝流程 二、長板中形的工藝流程 第三節 小紋與中形的差異 一、外觀與用途差異 二、圖案差異 三、工藝差異 第四節 小紋與中形的工藝特色 一、小紋與中形的工藝特點 二、小紋與中形的工藝創新 三、小紋與中形的工藝之美 第五節 小紋與中形的經營模式 一、經營模式 二、紺屋與板場 三、新技術對小紋與中形的影響 第六節 小紋與中形的代表人物 一、小紋的代表人物 二、中形的代表人物 第五章 板締 第一節 夾纈與板締 一、夾纈與板締的區別 二、板締的特色 三、夾纈與板締的流行與消亡 第二節 紅板締 一、紅板締的實物資料 二、紅板締的衰退 三、紅板締的工藝流程 第三節 藍板締 一、藍板締的傳世實物 二、藍板締的衰退 三、藍板締的研究與工藝複原計劃 四、藍板締的複原過程 第六章 紅型 第一節 紅型的發展歷程 一、紅型名稱的由來 二、紅型在琉球的發展 第二節 紅型的工藝流程 一、工藝原理與類型 二、工藝流程 第三節 紅型的圖案造型與工藝特點 一、圖案的題材 二、圖案的組織形式 三、工藝特色 第四節 紅型工藝的創新之路 一、王室主導的官方行為 二、紅型的工藝創新 第五節 紅型的藝術特色及代表人物 一、藝術特色 二、代表人物 第七章 型繪染 第一節 型繪染的由來和特點 一、型繪染名稱的由來 二、型繪染的特點 第二節 型繪染藝術家及其成就 一、鎌倉芳太郎 二、芹澤介 三、稻垣稔次郎 第八章 日本其他型染工藝 第一節 型友禪 一、友禪染 二、型友禪 第二節 和更紗 一、和更紗的由來 二、鍋島更紗 三、代表人物 第三節 注染 一、注染名稱的由來 二、注染的工藝流程 三、注染的工藝特點 第四節 藍型 一、藍型的定義與分類 二、藍型的工藝流程 三、藍型的種類 四、藍型的工藝特色 第五節 地方型染 第六節 板締絣 第七節 實驗性型染 一、噴霧染 二、龜裂染 第九章 中日型染的關聯性 第一節 中日型染的工藝類型比較 一、中日型染工藝的類型統計 二、中日型染工藝的類型比較 第二節 中日型染工藝的關聯性 一、中國對日本紡織技術的影響 二、對日本染織史研究的疑問 三、中日兩國的貿易交往與文化交流 四、實物分析 第三節 型染工藝在各自國家中的認知度 一、型染工藝與其他染織工藝 二、中日兩國對型染的社會認知度 第十章 中日型染的工藝比較 第一節 服務人群與使用場景 一、中國型染 二、日本型染 第二節 生產工藝比較 一、生產工藝基本流程 二、工藝比較 第三節 圖案比較 一、圖案主題 二、圖案的造型元素與組織結構 三、色彩 第四節 藝術特色比較 一、中國型染 二、日本型染 第十一章 同源而異流的思考 第一節 技術層面 一 詳細資料或其他書籍請至台灣高等教育出版社查詢,查後請於PChome商店街私訊告知ISBN或書號,我們即儘速上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