詩的女神-中國女性詩歌史.現代卷. 孫曉婭 9787301348772 【台灣高等教育出版社】

圖書均為代購,正常情形下,訂後約兩周可抵台。
物品所在地:中國大陸
原出版社:北京大學
NT$566
商品編號:
供貨狀況: 尚有庫存

此商品參與的優惠活動

加入最愛
商品介紹
*完成訂單後正常情形下約兩周可抵台
*本賣場提供之資訊僅供參考,以到貨標的為正確資訊。
印行年月:202405*若逾兩年請先於私訊洽詢存貨情況,謝謝。
台灣(台北市)在地出版社,每筆交易均開具統一發票,祝您中獎最高1000萬元。
書名:詩的女神-中國女性詩歌史.現代卷.
ISBN:9787301348772
出版社:北京大學
著編譯者:孫曉婭
叢書名:丹曾人文通識叢書
頁數:366
所在地:中國大陸 *此為代購商品
書號:1640207
可大量預訂,請先連絡。

內容簡介

中國詩歌的傳統源遠流長,但在中國詩歌史上,男性文人士大夫或現代知識分子一直為詩歌創作主體,而作為鏡像共生的女詩人和女性詩歌則長期被湮沒在歷史長河之中。「五四」以降,越來越多優秀的女詩人「浮出歷史地表」,了解女性詩歌創作的發展歷程,挖掘其生成史、接受史和傳播史,爬梳和整理相關的一手文獻資料,總結現代知識女性的詩藝探索,變得至關重要。 本書選取冰心、林徽因、陳敬容、鄭敏等極具影響力的中國現代女詩人及其代表性詩作進行研究,以點帶面,力圖還原中國現代女性詩歌的經典化歷程和豐富的歷史成因,探察她們的審美旨趣、詩性感悟、情思向度、史家定位乃至超卓的詩藝成就和傳奇人生,勾勒出近現代文化語境中女性詩歌的創作群像,展現中國現代女性詩歌發展的整體面貌。

作者簡介

孫曉婭,女,1973年生,文學博士,現任首都師範大學中國詩歌研究中心副主任,碩士生導師,《中國詩歌研究動態》執行主編。主要研究方向為中國現當代詩歌。出版學術專著有《跋涉的夢遊者——牛漢詩歌研究》《讀懂徐志摩》;編撰有《中國新詩研究論文索引(2000-2009)》等。

目錄

導論:中國女性詩歌的流變及經典化歷程
1 「林下風」與「閨閣氣」:作為文人士大夫文化鏡像的女性詩歌
2 創作轉型與主體確立:現代女性詩歌話語的建構與衍生
3 性別自覺·日常碎片·智性介入:多元語境中女性詩歌的探索與突破
結語
第一章 「詩的女神」之饋贈:冰心
第一節 中國新詩的「芽兒」
1 「新女性」與「詩的女神」出場
2 「隆隆的迴響驚醒了我的詩魂」
第二節 「零碎的思想」:開小詩之先
1 《繁星》《春水》的藝術特色
2 「情緒的珍珠」:「小詩的流行時代」
第三節 「愛的哲學」與「五四」新女性
1 個體與人類的恩慈:從母愛到人類之愛
2 從童年的歌者到旋渦里的青年
3 自然之美與宗教精神的交融浸潤
4 虛無的感傷主義:「愛的哲學」之瑕疵
第四節 「真」與「美」:建設「詩的王國」
1 「心靈的笑語和淚珠」:文貴求「真」
2 澄凈而優美:飄逸著神性和溫柔之光
3 略顯單薄的美:一道獨異風景線
結語
第二章 「一身詩意千尋瀑」:林徽因
第一節 「徽音冠青雲」的傳奇人生
1 傳統與新式教育合璧
2 北平名媛的野外勘測
3 逃難流離與「士」之精神
第二節 承襲與酬唱:「煥發出美感的輝光」
1 情思變幻·美感形象·視覺意象
2 酬唱應和與文本互滲
第三節 移步現實:「追求超實際的真美」
1 「街角」的「微光」和「小樓」
2 「中國的悲愴永沉在我的心底」
第四節 新詩現代性的自覺實踐:「細緻飄渺的彷徨」
1 從「山河的年歲」中品讀生命內質的流動性
2 戲劇性與鏡頭游弋下的「抒情我」
結語
第三章 在新鮮的焦渴中創造:陳敬容
第一節 生命的歌吟與映照
1 「嘆息我從未翻起過一朵浪花的平凡的生命」
2 從蜀中「皓月」到現代生命的「窗」
3 「在荒涼的西北高原做了一場荒涼的夢」
4 給予的熱望
第二節 現代意象的建構與中西和弦的美學實踐
1 豐沛的感悟與獨立人格:現代意象的建構
2 波德萊爾的影響:在翻譯和創作之間
3 古典詩美的燭照與現代性追尋
第三節 踐行「豐滿」的生命詩學
1 生命意識的多重交響
2 不絕求索:向晚的精神向度
第四節 力的合奏:「美女的溫柔,猛虎的力」
1 語言:「鳥翅扇起濤聲」
2 意象:「感情是一條鞭子/生活是一陣雷」
3 節奏:「奔去,奔去/迎著撲面的風沙」
4 延伸:「向邊緣外的邊緣」
5 溯源:「痛苦——一個煉獄」
結語
第四章 中國詩壇常青樹:鄭敏
第一節 「不可竭盡的魅力」:中外詩人的影響源流
1 詩性萌芽:中國詩人的影響
2 決定「寫作的重要色調」:西方詩人的影響
第二節 「靜夜裡的祈禱」:智性的泉源與寫實的象徵
1 開拓新詩現代化道路:西南聯大詩教資源
2 感性與知性互為表裡
第三節 「靈魂中的思緒正奔騰」:在時代烽煙中雕塑思想
1 沉潛著靈魂的意象
2 觀物與結構:詩的磁場
3 凝視:「在一個偶然的黃昏」
第四節 「不謝的奇異花朵」:「歸來」后的探索
1 「無意識」與「不存在的存在」
2 語言觀與女性意識:重建「文化國土」
3 古典與後現代融匯:《詩人與死》及後期詩學構建
結語
後記
詳細資料或其他書籍請至台灣高等教育出版社查詢,查後請於PChome商店街私訊告知ISBN或書號,我們即儘速上架。
規格說明
運送方式
已加入購物車
已更新購物車
網路異常,請重新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