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商業秘密訴訟案例精選與分析-第四知識產權之路 王潤華 9787513090483 【台灣高等教育出版社】

圖書均為代購,正常情形下,訂後約兩周可抵台。
物品所在地:中國大陸
原出版社:知識產權
NT$814
商品編號:
供貨狀況: 尚有庫存

此商品參與的優惠活動

加入最愛
商品介紹
*完成訂單後正常情形下約兩周可抵台
*本賣場提供之資訊僅供參考,以到貨標的為正確資訊。
印行年月:202403*若逾兩年請先於私訊洽詢存貨情況,謝謝。
台灣(台北市)在地出版社,每筆交易均開具統一發票,祝您中獎最高1000萬元。
書名:美國商業秘密訴訟案例精選與分析-第四知識產權之路
ISBN:9787513090483
出版社:知識產權
著編譯者:王潤華
頁數:348
所在地:中國大陸 *此為代購商品
書號:1641003
可大量預訂,請先連絡。

內容簡介

本書結合美國歷史上商業秘密訴訟經典案例,闡述了商業秘密保護的內在價值、不構成商業秘密的易混淆信息、商業秘密的定義與識別、離職員工與原僱主的商業秘密不當挪用糾紛、商業秘密保護的新情況以及過度的商業秘密訴訟,釐清了商業秘密法律的發展進程、內涵與社會價值,為立法者、司法者、管理者和學者揭開了商業秘密保護相關問題的神秘面紗。

作者簡介

王潤華,法學博士,北京科技大學副教授、碩士研究生導師,美國紐約州註冊律師,主要研究方向為知識產權、創新政策、法與經濟、創新行為,擅長法學實證研究與比較研究。 2011年畢業於北京航天航空大學,獲管理科學與工程(工業工程)與法學雙學士學位。2016年畢業於美國伊利諾伊州厄本那香檳分校法學院,獲法學碩士(LL M )、法學博士(J S D )學位,從事知識產權、稅務與金融政策對中小企業創新行為影響的有關法經濟學理論與實證研究。曾任美國伊利諾伊大學厄本那香檳分校法學院博士后助理研究員、美國喬治梅森大學法學院湯姆·愛迪生創新研究員、日本知識產權研究所(IIP)研究學者,其間承擔多個國際研究項目,對中國、美國、日本專利及司法制度就專利價值、創新激勵、政策效果等問題進行實證研究。 2018∼2020年,任美國伊利諾伊理工大學芝加哥肯特法學院知識產權研究員,教授知識產權導論、公司金融、法學學術寫作等課程,同時,研究美國商業秘密法及著作權法、中國指導案例制度對激勵創新動機的影響。 曾在Minnesota Law Review、Buffalo Law Review、UMKC Law Review、Technological Forecasting and Social Change、Journal of Small Business Management等法學與管理學領域國際重要期刊發表研究成果,著有專著《第四知識產權——美國商業秘密保護》,創辦、運營公眾號「IP羅盤」。

目錄

第一章 商業秘密保護的內在價值
第一節 商業秘密成為訴訟權利
第二節 商業秘密被賦予財產屬性
第三節 政府為徵用商業秘密數據予以補償
第四節 商業秘密保護信賴關係
第五節 商業秘密保護商業道德
第六節 商業秘密適度保護與過度保護的張力與平衡
第七節 商業道德等公共利益之間的平衡
第八節 商業秘密權利的對抗性
第九節 商業秘密的權利不是絕對權力而是相對權利
第二章 不構成商業秘密的易混淆信息類別
第一節 一般知識、技巧和經驗不是商業秘密
第二節 沒有獨立價值的客戶名單不構成商業秘密
第三節 商業秘密排除公眾所知
第四節 缺乏具體性和新穎性的想法不能構成商業秘密
第三章 商業秘密的定義與識別
第一節 信息可構成商業秘密
第二節 識別商業秘密六要素
第三節 工藝或配方可構成商業秘密
第四節 未發表的專欄內容屬於商業秘密
第五節 客戶名單商業秘密識別
第六節 工藝方法可構成商業秘密
第七節 配方可構成商業秘密
第八節 原材料信息可構成商業秘密
第九節 機器設計與規範可構成商業秘密
第十節 商業秘密不排除「消極技術訣竅」
第十一節 經驗公式可構成商業秘密
第十二節 原材料來源與使用情況可構成商業秘密
第十三節 操作手冊可構成商業秘密
第十四節 商業方法與計劃可構成商業秘密
第四章 離職員工與原僱主的商業秘密不當挪用糾紛
第一節 保密協議確定的內容不等同於商業秘密
第二節 聯繫前僱主客戶是否侵犯商業秘密
第三節 僱員離職後有默示的保密義務
第四節 對價是競業限制協議有效且合理的根基
第五節 在競爭對手中雇傭有經驗的高科技員工的法律風險
第六節 商業秘密不可避免泄露原則
第五章 商業秘密保護的新情況
第一節 《經濟間諜法》規定法律上的不可能不能作為辯護理由
第二節 竊取並試圖出售未授權數據商業秘密是犯罪行為
第三節 保證金是發布禁令的先決條件
第四節 《防衛商業秘密法》訴訟
第五節 商業秘密的綜合判例
第六節 商業秘密的存在不限於載體形式
第六章 過度的商業秘密訴訟
第一節 如何平衡個人隱私的利益與公共利益
第二節 不存在商業秘密的商業秘密訴訟
第三節 非商業秘密所有人提起商業秘密訴訟
第四節 簡易判決防止虛假主張、否認、抗辯
第五節 逐案酌情,卻正在增長的「調查前識別」趨勢
第六節 濫用商業秘密訴訟
第七節 商業秘密惡意訴訟識別
第八節 以限制競爭為目的的惡意商業秘密訴訟
詳細資料或其他書籍請至台灣高等教育出版社查詢,查後請於PChome商店街私訊告知ISBN或書號,我們即儘速上架。
規格說明
運送方式
已加入購物車
已更新購物車
網路異常,請重新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