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完成訂單後正常情形下約兩周可抵台。 *本賣場提供之資訊僅供參考,以到貨標的為正確資訊。 印行年月:202403*若逾兩年請先於私訊洽詢存貨情況,謝謝。 台灣(台北市)在地出版社,每筆交易均開具統一發票,祝您中獎最高1000萬元。 書名:《滄浪詩話》與明代詩學構建 ISBN:9787564242541 出版社:上海財經大學 著編譯者:陳芳 頁數:248 所在地:中國大陸 *此為代購商品 書號:1640211 可大量預訂,請先連絡。 內容簡介 《滄浪詩話》是中國文學批評史上的經典作品。南宋末年,嚴羽作《詩辨》《詩體》《詩法》《詩評》《考證》五篇于風雨飄搖的時局之中,呼喚盛唐盛世的詩歌氣象,明代人將五篇合為《滄浪詩話》一書。本書首先一方面關注嚴羽《滄浪詩話》的關鍵詩學問題,如「以禪喻詩」「以盛唐為法」「妙悟」「興趣」等內容,溯本求源,還原其在南宋的理論原貌,另一方面觀察到在後世接受之鏈上最重要的一環,即明代,通過對上述問題的討論與闡釋,從《滄浪詩話》獲取了構建基礎與推進動力。其次,本書立足有明一代的文獻資料,在量多面廣的詩話、詩論、文集、書信、序跋等各類材料中尋覓明詩家受《滄浪詩話》影響的言論痕?,勾勒其接受面貌,再按關涉的嚴羽詩學關鍵理論進行分類匯總,所得的幾類接受度最高的嚴羽詩學內容,統攝了明代詩學的核心範圍。再次,縱向關聯起明代各詩家詩派對這些嚴羽詩學關鍵內容的理解、利用、闡述、批評與發展,刻畫出褒貶、升降曲線及其背後的時代詩學風尚,在此基礎上,歸納出有明一代對《滄浪詩話》的繼承與發展,特別是在「宗唐」「格調」「神韻」「性靈」等幾大方面與嚴羽詩學的血肉聯繫,動態勾勒出明代詩學的建構和發展歷程。目錄 引言第一章 《滄浪詩話》產生背景與理論主旨 第一節 宋詩的發展和《滄浪詩話》的誕生 一、宋詩變唐風 二、嚴羽和《滄浪詩話》 第二節 《滄浪詩話》詩學主旨 一、以禪喻詩——談詩方法論 二、妙悟——詩歌創作論 三、興趣——詩歌本質論 四、別材別趣——詩材詩旨論 五、以盛唐為法——詩體風格論及師法對象論 第二章 《滄浪詩話》明代前期接受分析 第一節 遵從嚴羽尊唐抑宋的主要傾向 一、黃清老《詩法》:妙悟者,意之所向,透徹玲瓏 二、宋濂:儒道論詩,宗法古人,吟詠性情 三、高啟:情致意趣,推崇盛唐 四、林鴻和高?《唐詩品彙》:詩宗盛唐,四期分唐 五、解縉《說詩三則》:別長別趣,直悟上乘 六、周敘《詩學梯航》:吟詠性情,求古人心 七、李東陽《懷麓堂詩話》:留心體制,識其時代格調 第二節 反撥嚴羽、推崇宋詩的另類聲音 一、方孝孺《談詩五首》:難詆熙豐作後塵 二、瞿佑《歸田詩話》:舉世宗唐恐未公 第三章 《滄浪詩話》明代中期接受分析 第一節 正面接受嚴羽詩學的主要傾向 一、李夢陽等前七子復古派:詩必盛唐,情以發之 二、徐禎卿《談藝錄》:因情立格,妙騁心機 三、李攀龍等后七子復古派:漢魏盛唐,尺寸摹擬 四、王世貞《藝苑卮言》:熟讀涵泳,一師心匠,神與境會 五、謝榛《四溟詩話》:詩以興為主,非悟無以入其妙 六、顧起綸《國雅品》:格高調雅,嗣響唐音 七、王世懋《藝圃擷余》:本性求情,自運成家 八、胡應麟《詩藪》:體格聲調,興象風神 第二節 局部反撥嚴羽詩學的接受傾向 一、祝允明等吳中詩派:緣情隨事,不拘一格 二、都穆《南濠詩話》:雅意于宋,性情之真 三、朱承爵《存余堂詩話》:詩溯六朝,意境融徹 四、俞弁《逸老堂詩話》:豈可以唐、宋輕重論之 五、徐泰《詩談》:理學詩亦格調高古,吳中詩思致獨勝 六、楊慎《升庵詩話》:不專一代,兼收並蓄 七、唐宋派:直寫真本色,人人有眼目 第四章 《滄浪詩話》明代後期接受分析 第一節 獨取性靈,不必法唐 一、公安派:詩何必唐,獨抒性靈 二、竟陵派:孤懷孤詣,性靈真詩 第二節 蘊神韻、性靈于格調 一、許學夷《詩源辯體》:本乎情興,神與境會 二、謝肇淛《小草齋詩話》:由格調而神韻 第三節 推舉神韻,不專盛唐 一、陸時雍《詩鏡總論》:推舉神韻,不滿「詩必盛唐」 二、金聖嘆評詩:鏡花水月,言盡意長 第四節 嚴羽論詩,翳熱之病 一、虞山詩派:以禪喻詩,無知妄論;唐詩分期,承訛踵謬 二、黃道周:「詩有別才,非關學也」,欺誑天下後生 第五章 總結 第一節 《滄浪詩話》明代各期接受小結 第二節 《滄浪詩話》各範疇明代接受小結 一、諸家對「以禪喻詩」旨在「妙悟」的接受與評價 二、諸家對「興趣」說的接受與評價 三、諸家對「別材」「別趣」說的接受與評價 四、諸家對「以盛唐為法」的接受與評價 第三節 《滄浪詩話》明代接受特徵小結 第四節 餘論 參考文獻(按音序排列) 詳細資料或其他書籍請至台灣高等教育出版社查詢,查後請於PChome商店街私訊告知ISBN或書號,我們即儘速上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