鄭雲飛植物考古論文集 鄭雲飛 9787501078912 【台灣高等教育出版社】

圖書均為代購,正常情形下,訂後約兩周可抵台。
物品所在地:中國大陸
原出版社:文物
NT$2,531
商品編號:
供貨狀況: 尚有庫存

此商品參與的優惠活動

加入最愛
商品介紹
*完成訂單後正常情形下約兩周可抵台
*本賣場提供之資訊僅供參考,以到貨標的為正確資訊。
印行年月:202307*若逾兩年請先於私訊洽詢存貨情況,謝謝。
台灣(台北市)在地出版社,每筆交易均開具統一發票,祝您中獎最高1000萬元。
書名:鄭雲飛植物考古論文集
ISBN:9787501078912
出版社:文物
著編譯者:鄭雲飛
叢書名:浙江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學者文庫
頁數:542
所在地:中國大陸 *此為代購商品
書號:1639688
可大量預訂,請先連絡。

內容簡介

本書收錄了浙江省文物考古研究所研究館員鄭雲飛的50餘篇中、英文學術論文,大致可以分為農業科技史研究、植硅體分析在考古中的應用、稻作農業起源、農耕遺?的調查與發掘、栽培作物的馴化等領域。這些文章不僅反映了作者學術生涯的歷程,同時也是國內植物考古學發展的縮影。

目錄


農業科技史
中國桑樹夏伐的起源及其發展
宋代浙江蠶業的開發
「荊桑」和「魯桑」名稱由來小考
中國歷史上的蝗災分析
明清時期的湖絲與杭嘉湖地區的蠶業技術
《吳中蠶法》研究
長江下游原始稻作農業序列初論
輯里絲考略
試論鳥田農業和大禹治水的關係
植硅體分析
龍南遺址紅燒土植物蛋白石分析
河姆渡遺址稻的硅酸體分析
河姆渡稻穀研究進展及展望
太湖地區部分新石器時代遺址水稻硅酸體形狀特徵初探
河姆渡、羅家角兩遺址的水稻硅酸體形狀特徵之比較
從南庄橋遺址的稻硅酸體看早期水稻的系統演變
羅家角遺址水稻硅酸體形狀特徵及其在水稻進化上的意義
從樓家橋遺址的硅酸體看新石器時代水稻的系統演化
田螺山遺址植物硅酸體分析
Morphological characteristics of plant opal from motor cells of rice in paddy fields soil
Phytoliths of rice detected in the Neolithic sites in the valley of the Taihu Lake in China
Molecular genetic basis of determining subspecies of ancient rice using the shape of phytoliths
稻作起源和發展
從歷史文獻看考古出土的小粒炭化稻米
浙江跨湖橋遺址的古稻遺存研究
上山遺址出土的古稻遺存及其意義
從上山遺址古稻遺存談稻作起源的一些認識
7000年前考古遺址出土稻穀的小穗軸特徵
浙江嵊州小黃山遺址的稻作生產——來自植物硅酸體的證據
浙江餘杭茅山遺址古稻田耕作遺?研究
長江下游稻作起源研究的新進展
稻穀遺存落粒性變化與長江下游水稻起源和馴化
良渚文化時期的社會生業形態與稻作農業
中國考古改變稻作起源和中華文明認知
The domestication process and domestication rate in rice:spikelet bases from the lower Yangtze
Rice fields and modes of rice cultivation between 5000 and 2500 BC in East China
Morphological trend analysis of rice phytolith during the early Neolithic in the lower Yangtze
Rice domestication revealed by reduced shattering of archaeological rice from the lower Yangtze valley
環境考古
樹木遺存反映的長江下游距今8000--3500年的森林植被的變遷
田螺山遺址的硅藻、花粉和寄生蟲卵分析
全新世中期海平面波動對稻作生產的影響
跨湖橋遺址的人類生態位構建模式
Prehistoric wetland occupations in the lower regions of the Yangtze River,China
Understanding the ecological background of rice agriculture on the Ningshao Plain during the Neolithic Age:pollen evidence from a buried paddy field at the Tianluoshan cultural site
A high—resolution pollen record from East China reveals large climate variability near the Northgrippian-Meghalayan boundary(around 4200 years ago)exerted societal influence
Middle-Holocene sea-level fluctuations interrupted the developing Hemudu culture in the lower Yangtze River,China
栽培植物起源和馴化
古DNA及其在生物系統與進化研究中的應用
河姆渡古稻DNA提取及其序列分析
甜瓜起源的考古學研究——從長江下游出土的甜瓜屬(Cucumis)種子談起
新石器時代遺址出土葡萄種子引起的思考
A Contribution to the prehistory of domesticated bottle gourds in Asia:rind measurements from Jomon Japan and Neolithic Zhejiang,China
Archaeological evidence for peach(Prunus persica)cultivation and domestication in China
植物遺存調查報告
田螺山遺址出土植物種子反映的食物生產活動
浙江省田螺山遺址出土木材的樹種鑒定
學術成果

目錄


後記
詳細資料或其他書籍請至台灣高等教育出版社查詢,查後請於PChome商店街私訊告知ISBN或書號,我們即儘速上架。
規格說明
運送方式
已加入購物車
已更新購物車
網路異常,請重新整理